分享

铁凝:我宁愿没有,也不要一个凑合的婚姻

 老王abcd 2022-08-22 发布于辽宁

01铁凝其人

年代剧《人世间》开播以来,成为了央视近5年电视剧的平均收视之最,评分较高。

该剧是由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热播后,中国作家协会还专门在北京召开了“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

文章图片1

座谈会上,已是中国作协主席的铁凝发言,《人世间》的热播,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

在她看来,文学与影视,是一种相互区分、相互激励而又相互启发、相互成全最终互相增强和放大的关系……让文学和影视一起走进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心里,这也是一代代文学人和影视人共同的努力方向。

这番振奋人心的致辞,来源于铁凝多年创作生涯所锻造出的对文学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了解。

而铁凝本身,就是一个在文学方面有超然造诣的大家。

文章图片2

1957年9月,铁凝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高知家庭,她的父亲铁扬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油画、水彩画家,母亲则是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授。

在这样文艺气息浓厚的环境下成长,铁凝所受到的熏陶,自然远远多于常人。

不过,比起音乐和绘画,铁凝对文学更感兴趣。在铁凝还上中学的时候,她的处女作《会飞的镰刀》就被收入北京出版社的儿童文学集,故事的发展流畅不失逻辑,内容也充满了趣味。

从那时就可以看出,铁凝在文学方面拥有着过人的天赋。

1975年,也就是铁凝十七八岁的时候,她高中毕业了。

文章图片3

为了在写作方面更多地锻炼自己,铁凝放弃了去兵团当文艺兵和留在城里发展的机会,而转向去乡下插队。

因为在她认为,只有切实地去农村,体验那里的生活,才有更多的机会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民族。

尽管身边的亲朋好友无一人理解,铁凝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作为知青来到了河北省保定地区的博野县张岳大队。

插队期间,铁凝白天辛勤劳动,晚上一有空就写日记,生活日程排列得紧凑又充实。

也是这样一段兢兢业业的工作历程,让铁凝见识到了农村人物的百态,也积累下了无数接地气的素材,这些都为铁凝后来的创作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79年,铁凝被《山花》杂志社调去做编辑,她才返回了城里。

文章图片4

有了那几年的积淀和训练,回城后的铁凝,于创作方面的成长可谓是突飞猛进,这其间她作品的数量,也是前所未有地多。

其中,她的《哦,香雪》还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成为铁凝文学路上一部影响重大的重要作品。

1983年,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再次为她赢得了傲人的奖项。

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红衣少女》,获得了金鸡、百花等一众知名奖项。

正是这两部作品,让铁凝在当时一举成名,之后无论是她的文学创作还是职位晋升,都走得顺风顺水。

从普通编辑,到专业作家,到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到中国作协副主席,到中国作协主席,甚至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铁凝所拥有的头衔,可谓是闪闪发光。

文章图片5

铁凝的文学表现力亦不落下风。她先后共5次获得了国家级的文学奖,小说及散文共获得国内各大期刊奖30多项。

她的作品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被销往海外,网络评她为最成功的中国女作家。

曾有记者采访铁凝对于“作家”和“官员”这两个身份的考量,铁凝淡然地回应道。

“我已经在这个位置上,该付出的时候义不容辞,必须尽责,人在什么位置上,就是要尽什么责的。”

著名作家王朔曾写过一篇名为《把铁凝当个方向》的短文,在里面大赞了她的创作水平。

文章图片6

还说他在某次出席活动与铁凝真实相见时,感觉这个人没架子,挺好接触的。

从中也可以窥见,铁凝虽然名气大,官职高,却也并不会因此而自觉高人一等。铁凝既有着优秀的文学功底,又有着良好的处世修养。

02终遇良人

对于铁凝的婚姻,在当时也颇受关注。

2007年,铁凝接受了记者采访。

期间,记者感叹铁凝的爱情等待了太久,她斩钉截铁地表示,“我宁愿没有,也不要一个凑合的婚姻。”

文章图片7

铁凝的骨子里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在她看来,虽然结婚又离婚的情形在这世上非常常见,但她依旧渴望稳定、长久的婚姻。

因为对婚姻期待比较高,她没法接受草率的婚姻,所以她宁愿单身,也不想凑合。

年轻时候的铁凝,对爱情的期许更倾向于文艺作品里的动人心弦的浪漫,她喜欢神秘的、潇洒的、帅气的,还要特别爱她。

这个时候她对爱情的认知,缺乏现实的考量。

而真正令铁凝加深了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认知的,是美国作家霍桑。

霍桑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文章图片8

他所创作的《红字》既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之作,也揭开了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帷幕。

1985年,28岁的铁凝前往美国待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她去了趟霍桑的故居,一边观赏着古人的遗迹,一边幻想着自己的爱情。

霍桑的房子虽然空间不大,装饰得也较为简朴,但由于霍桑跟他的妻子感情深厚,哪怕条件不佳,也无法阻碍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温馨的回忆。

屋内的一面玻璃上有一行用戒指钻石刻下来的文字,翻译成中文就是“人间的一切意外,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这是霍桑生前同他的妻子一起站在窗边看风景时,妻子触景生情所写下的心声。也是这一行简短却意蕴隽永的文字,让铁凝深刻地明白,好的婚姻,能叫人起死回生。

铁凝有很多良师益友,其中跟冰心老人的来往,更坚定了她对爱情的追求。

自从结识了冰心之后,铁凝言语间一直称对方为“冰心先生”。

文章图片9

每次新年来临之际,她们都会互赠贺卡,给彼此表示祝福。铁凝会向冰心诉说自己的生活状况,冰心会对铁凝予以鼓励和肯定。

可以说,这两人的友情,让铁凝受益良多。

33岁的某天,铁凝第三次出门探望冰心。

即便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铁凝也没有折返,冒着疾风骤雨赶到了冰心家里。

望着一身狼狈的铁凝,不知怎的,冰心突然问她有没有男友。尽管有些错愕,铁凝还是如实回答了当时她仍处于单身的状态。

紧接着,冰心说了一句让铁凝毕生难忘的话。

“你不要找,你要等”。

文章图片10

这句话在铁凝看来颇有些箴言的意味,让她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也对爱情充满了耐心和期待,永不放弃。

1999年,冰心因心功能衰弱病逝于北。

那之后,铁凝用文字诉说了对冰心的敬意。

“苍穹里,星空下,大地上,冰心老人那盏闪耀着爱和希望的小桔灯将永远不灭。”

或许是因为始终坚持对爱的期许,2007年,50岁的铁凝迎来了她的婚姻,那个让她决定相伴余生的良人叫做华生。

华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于198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文章图片11

对于二人具体认识和恋爱的时间,他们并没有对外界透露。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心智和年龄已逐渐成熟的他们,在一起更多是因为日久生情。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两个人在一起,就意味着彼此的生活习惯、业余爱好、情感经历……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在磨合中共存,这本身就是件费力的事。

不过,在华生看来,等遇见的是真的值得爱的人时候,所有对爱情的预设和标准就会变活,就像他跟铁凝那样。

2007年4月26日,铁凝和华生带上各自的户口本,相携着去办理结婚登记。北京的交通一向拥堵,二人达到时,结婚登记处都快下班了,好在他们及时赶上。

办理的过程跟惯例一样,双方先确认结婚意愿,然后填写表格,待交完结婚证的工本费之后,证件就会由办事人员递往夫妻俩的手中。

文章图片12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就是在交工本费的时候,铁凝和华生都忘了带零钱,钱还是找司机借的。

办证结束,直到铁凝和华生上了车,那时她才情不自禁地感叹着,自己终于拥有了婚姻。这一幕,给华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巧的是,那天正值奥运圣火传递线路的公布仪式,铁凝华生的新婚之喜,与举国盛会的欢庆之喜交融在一起,更显得意义非凡。

“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是我一生要跟他相依为命的人。”对于华生,铁凝坚定不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