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过周杰伦,又一夜之间突然消失?

 印客美学 2022-08-22 发布于北京

在今年的综艺节目中,沉寂许久的许嵩出现在了《你好,星期六》。

在现场舞台上,粉丝们拿着写满了寄语的牌子,共同合唱《素颜》致敬岁月。 

瞬间,时光仿佛逆转了一般,无论是谁都很难不被旋律带入回忆当中。

本期,小印就和大家探讨一下为什么非主流音乐爆火,又为什么消失了?

屠榜周杰伦,是何方神圣?

在抖音神曲洗脑的时代,如果时间倒退10年,我们的脑海中最先能想到的音乐大约是Q音三巨头。

在那个网络还不算太发达的年代,它们也是红极一时的、口口相传的“网红神曲”。

在当年,三巨头的音乐甚至超越了周杰伦,屠榜两年,街头巷尾巷都响彻他们的声音。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很难再听到他们的音乐了,而他们也成为了90世代不得不喊“退退退”的黑历史。

而非主流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难以启齿?

非主流音乐的风格定义并不严格。

国内非主流音乐在早期大多数有着微妙的国际化乡土味,对旋律的律动感比较注重。

同时和弦简单,大多数采用分解和弦,由几个音符重复反复,给予人一种魔性的洗脑感。

例如许嵩的《有何不可》、徐良的《客官不可以》等,基本旋律的堆叠重复,没有过度的炫技,十分容易记忆。

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大概是夹子音,气虚、咬字浑、鼻音相对重、高音纯靠挤

不论是曾经的Q音三巨头,还是大部分作为非科班出身的草根网络歌手单色凌、阿悄、本兮等,唱歌都有这个特点。

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嗓音训练,在演唱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假音代替与声线尖细来弥盖。

正这个问题,导致现场演出与CD声音存在巨大差异。

最明显的可以参考2013年元旦晚会汪苏泷与徐良合唱《后会无期》的翻车现场。

令人感到难以启齿、不堪回首的还有这些非主流歌曲直白的歌词

于是大火的歌曲里就是天天在失恋的徐良,天天在恋爱的汪苏泷,天天在诗词歌赋的许嵩。

青春、怀念、伤感是他们的代名词。

之所以非主流音乐红起来,是因为非主流文化的本质是青年亚文化的变形。

非主流作为“亚文化”的一部分,反大众潮流,另类张扬,是一种具有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特点的文化。

而现在流行的Y2K风格似乎是非主流的升级,但为什么非主流音乐却销声匿迹了?

爆红后,突然消失?

在201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人们更容易地表达以及接受世界信息。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得网络行为有了极大的自由,非主流文化也因此而由隐而显并红极一时。

年轻人占比高达7成的互联网环境,给予了非主流音乐成长的肥沃土壤。

在网络创造成本低下的环境里,非主流文化倡导自由表达,创造性地表现自我。

处在叛逆期的少年少女们,用“非主流”对“成人权威”发起挑战,重塑自我的标签。

非主流歌手先声夺人的外形也让他们的音乐拥有被关注的基础。

创作的随性与制作成本的低廉,以及收听的便捷、群体的庞大,让“非主流”一时间占领各大网吧。

加之网络游戏在青年群体当中盛行,里面大量应用非主流音乐,对接受者反复“洗脑”,听众即便不记得歌名也加深了印象。

种种原因带来了非主流音乐的大盛。

而现在,非主流音乐已经悄然离场。

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群体的变化:杀马特群体的消失带着非主流音乐走向了终结。

如果说早期的杀马特是对欧美日韩文化的崇拜与追随,那么后期的杀马特则是社会底层边缘青年通过最简单的外观模仿来融入世界的一个途径。

而这些人被社会定义为不入流的“非主流”,他们所常听的音乐,便也跟着被打上了非主流标签。

情情爱爱故作深沉挂在嘴边,以圈地划分家族认亲为潮,更有甚者以伤害自我来标榜特别。

网红鼻祖沉珂作为领头人,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被社会口诛笔伐了。

朋克、摇滚等外来文化是具有自我的核心才能得以发展至今,而杀马特文化可以说是毫无内涵,消退也是必然的。

杀马特的贬义化,使得非主流成为了人们不愿意提起的黑历史。

非主流音乐,也跟着人们的羞耻感被尘封于内心。

其次,那些唱功技法糟糕的非主流口水歌,在精良制作的舞台面前被降维打击。

以《客官不可以》为例,歌曲中土俗的原因在于旋律结构的问题。

歌曲中的每个歌词都踩在了正拍,同时全首旋律不超过几个音,人声卡拍同音循环。

而许嵩、汪苏泷也没有逃过节奏型同质化程度高的困境。节奏型单一,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偏偏这样类型的结构传唱度最高,这也造成了三巨头难以摆脱非主流标签的尴尬境地。

后期,《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女声》等造星势力兴起,新式有实力的偶像走进民间开始训练大众的审美。

当人们看过大制作影片的时候,就很难再去接受粗制滥造的小制作,音乐也同理。

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市场开始大洗牌,网络版权问题也逐步凸显。

2015年是音乐版权大量权崛起的一年,付费听歌劝退了一众听友,对音乐创作也起到了制约作用。

实力雄厚的许嵩承诺歌曲不收钱,而其他没有底子的歌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包括汪苏泷、徐良两位巨头也因为此事减少发歌。

非主流音乐对于主流巨头来说,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

唱片公司割热度韭菜,因为版权纠纷而被雪藏的歌手不胜枚举。

一个接着一个的网络歌手,在资本力量的面前逐渐变成“网络失踪人口”,也慢慢地成为我们回忆中的一部分。

非主流音乐,被谁取代了?

时代风云变幻,非主流沉没的过程中,Hip Pop风格开始占据乐坛。

2013年,是非主流与主流实力歌手相互切磋的一年。

彼时,多方势力的音乐风格相继登场,录音技术与媒体传播走向成熟,听众对音乐收听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

音乐创作门槛提升,曾经的非主流网络歌手想要出头难上加难,走向沉寂。

2013年,周杰伦的“十二新作”发行,力挽狂澜将三巨头踢出前三,止住非主流的“颓废势力”。

往后的几个月,几乎是周杰伦、陈奕迅,非主流歌手轮流坐庄上演三国演义。

2014年开始,我是歌手播出,邓紫棋杀出重围勇夺榜首,朴树的《平凡之路》和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红遍全国。

非主流音乐“残损”的网络作品在专业专辑面前相形见绌。

听众们对于音乐风格的选择大大拓展,摇滚风格的丰富、说唱的异军突起、民谣的深入、偶像团体的歌舞,都让非主流难以抵挡。

明星娱乐节目、歌手选秀节目大量举办,地方卫视竞相争艳,覆盖群众广泛。这些拥有专业包装,亦或是强劲实力的歌手重新洗牌音乐市场。

而如今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似乎又让我们回到了那个人均创作者的年代,

换句话说,抖音口水歌可以称得上是“后非主流”时代。

同样的高频率重复节奏型离不开情情爱爱伤感深沉的主题。

但不同的是,非主流歌手大多数是实打实的原创,而口水歌即便再简单都可能存在抄袭的黑点。

例如,《离人愁》抄袭《清明雨上》,《简单的幸福》抄袭《有何不可》。

另外,抖音神曲的歌曲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

例如抖音神曲《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的主歌、副歌十分独立,中间过渡设计缺乏。而拿汪苏泷的《有点甜》来说,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旋律的走向与感情的变化。

曾经的非主流歌手们已经脱离了非主流的桎梏,走向创新。

三巨头中的许嵩走上了布鲁斯摇滚的创新之路,依旧戏谑与讽刺齐飞,嬉笑怒骂皆文章。

而汪苏泷则尝试了电子舞曲EDM与拓展Pop的应用,不再仅仅是情歌专业户。

徐良则将说唱与京剧融合,创作出宜古宜今的新风格。

流量艺人“褪色”,老牌歌手重焕生机、音乐生命周期延长,将是华语乐坛未来长期的重要趋势,曾经的非主流也终将加入大流走向未来。

如今的top3风格被流行、说唱、电音所占据,文化艺术市场的多样化、百花齐放势不可挡。

时代的新陈代谢总是快得让人难以想象,没有人会永远地留在青春,也不会永远喜欢非主流歌曲。

我们在成长的同时,曾经的非主流也总会随着时间成为记忆,再次遇见已是新人乍见把言欢,诉说新年胜旧年。



 作者:莎米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