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昵称68915313 2022-08-22 发布于安徽

佛狸祠在长江北岸今南京市六合区东南的瓜埠山上。

图片

上次说到,元嘉二十七年刘宋军队北伐惨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趁势反击,十二月上旬,五路北魏远征军兵临长江北岸(“诸军皆同日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魏书·世祖纪·下》)。拓跋焘的东路军到达建康北面的瓜埠山,并在瓜埠山上建行宫,敬神赛会以颂武功庆升平,以炫耀于南朝

图片

不久拓跋焘几路远征军虽然都进兵至长江北岸,但魏军还不具备渡江灭亡南朝的条件,并且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气候,军中士卒多染病。北魏听闻盱眙有积粟,欲以为北归之资,但在辅国将军臧质、盱眙太守沈璞等人的抵抗下,攻城不克,损失惨重。北魏军队在大量的掠居民、焚庐舍之后,回到了魏国。

说起这位拓跋焘,倒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人物。鲜卑族出身的他,是北魏第三位皇帝,自幼就表现得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图片

拓跋焘继位后,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因此,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常常轻骑奔袭,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粟特等西域诸国,西逐吐谷浑,攻取刘宋的河南重镇,统一了中国北方。讨伐柔然,使得柔然仓皇逃窜。反攻刘宋,实现“饮马长江”之志。拓跋焘的鸷勇骁强,得到了对手的敬畏。刘宋王朝评价他为“英图武略,事驾前古”,骁勇程度超过了冒顿、檀石槐。

而当年瓜埠山上的那个行宫,后来成为了一座庙宇,因为拓跋焘小字佛狸,当时流传有'虏马饮江水,佛狸明年死'的童谣,所以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

图片

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在古代,迎神赛会,是普遍流行的民间风俗,和农村生产劳动是紧密联系着的。在终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农民祈晴祈雨,以及种种生活愿望的祈祷,都离不开神。利用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一方面酬神娱神,一方面大家欢聚一番。

在农民看来,只要是神,就会管生产和生活中的事,就会给他们以福佑。有庙宇的地方,就会有'神鸦社鼓'的祭祀活动。至于这一座庙宇供奉的是什么神,对农民说来,是无关宏旨的。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的人们也是一样,他们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而决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更不会把一千多年前的元魏入侵者和当前金人的入侵联系起来。因而,'神鸦社鼓'所揭示的客观意义,只不过是农村生活的一种环境气氛而已,没有必要再多加研究

图片

然而辛弃疾在词里摄取佛狸祠这一特写镜头,则是有其深刻寓意;它和上文的“烽火扬州路”内在的联系,都是从'可堪回首'这句话里生发出来的。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颜亮发动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

与当年的拓跋焘一样,海陵王完颜亮,也是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天才帝王之一。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庶长孙,太师完颜宗干次子,金朝第四位皇帝。

完颜亮自幼天才英发,向深沉有大略,风仪闲逸静和,体态雄伟练达,并极度崇尚汉文化,爱与留居于金地的辽宋名士交往,宗室之内名声颇善,其才能为熙宗完颜亶所忌惮。

皇统九年(1149年),年仅二十七岁的完颜亮弑君而篡位称帝,改元天德。其在位十二年,为人残暴狂傲,淫恶不堪,杀人无数。

图片

然而,在此同时,完颜亮也励精图治,鼓励农业,整顿吏政,厉行革新,完善财制,并大力推广汉化,迁都燕京,极度加强中央集权,成就《续降制书》,进一步巩固奠定了金王朝本身的华夏正统性和在北方的统治。

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意图统一华夏,兴国百业,发大军南征宋朝,然而却在瓜洲渡江作战时死于完颜元宜等女真保守份子手中,时年四十。

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迹,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安宁祥和景象,全无战斗气氛

图片

辛弃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隆兴和议以来,朝廷苟且偷安,放弃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时机,使得自己南归四十多年,而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在这里,深沉的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的感慨就交织在了一起。

以上只是个人教学的一些思考,错漏谬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所有用途仅限于教学研究,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