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物先育人” 育人靠实践

 新麻Ande 2022-08-22 发布于河北

丰田“造物先育人”的核心理念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真正戮力实践的企业其实并不多。企业精益推进工作很难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人才的发展没有匹配内部流程的优化,如果还用原有的思维模式来运作新的流程,自然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而传统的育人模式仅仅依赖培训,很难达到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效果。

自主研活动过程中的主要育人模式可分为三种:

①培训占活动内容的10%~20%,主要以引导者在第一天的活动前培训和在过程中补充对应的知识点为主。这些培训的内容一方面提醒团队关注价值和浪费;另一方面补充新的知识。

②第二种主要的形式是见习模式。在过程中,引导者或者推进者对陌生的改善内容和知识会给予充分的演示,小组成员通过观察和互动问答来学习改善知识并思考其原理。这种形式约占活动时间的20%左右。

③其余60%~70%的时间是在实践中学习,在过程中不断开展头脑风暴,并通过尝试来验证改善方法的有效性。这种反复实践的模式让实践者印象深刻,可以洞察改善方法的原理并获得改善体验,而这些改善体验会转化为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这种育人模式的效果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在使用自主研活动形式来培养人员要坚持如下三个基本原则:

(1)在活动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员。

(2)在不同的活动主题中使用边做边学的方式培养人员。

(3)坚持使用自主研活动形式培养人员。

为践行这三个原则,在自主研团队选择成员时要符合三个1/3法则:第一个1/3是引导者和内部改善专家;第二个1/3是自主研活动区域内人员与跨职能团队;剩下的1/3是下个自主研活动区域或活动主题的相关人员。

这种模式下的自主研团队构成,能较好地保证自主研活动的连续性,确保在下一轮活动中有部分人员已经熟悉自主研的活动流程,并在下一次的活动过程中担当“隐身教练”的角色。

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参加自主研活动经验的成员和没有参加过活动的成员两两结合,这种模式下形成的小组会让有经验者和无经验者均得到提升。

三个1/3法则非常适合集团型企业的自主研活动推进,这种复制模式可以让自主研活动快速部署并实施,当整个企业的自主研活动全面开展时,自主研活动也就转化成了一种精益转型的策略。

自主研活动清晰的组织架构结合三个1/3法则让自主研活动在企业内更具生命力,但作为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具体到每个角色,都会面临人员的选拔和该角色快速适应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人员选拔的原则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并且为每个角色定义任务清单,这将大大提高组织的学习速度,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END

⭐ 若喜欢"卓越星"的分享,记得点亮在看...

心里藏着小星星,生活才能亮晶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