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缆常见不良及原因分析-线径超差与破洞

 一知半解检测员 2022-08-22 发布于云南

语音版:

文字版:

    你好!感谢你听到我,我是徐海龙!今天我们对线径超差与破洞这两种常见的外观不良进行一下分析与讲解。

图片

     我们将分成两个方面来展开,一个是线径超差,还有一个就是破洞。


图片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线径超差的现象。线径超差常见的现象就是突然出现一个鼓包,很快又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线径。往往这个鼓包会非常大,远远超出线径正常要求的线径公差范围。这样的鼓包一旦出现,是不可以出货到客户端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质量不良。这种线径超差的主要原因是:

1.工艺过程不顺畅,生产过程中有异物或干拢,造成牵引速度出现“顿”了一下。

主要表现在: 

有时是我们起机时没有把线头剪干净。

有时在起机的过程中,接头打得太大,做得不标准,造成牵引过程中引过一些特殊的孔洞或导轮出出现了“一顿一顿”的现象。

有时是我们操作人员用卡尺量线径时,不小心碰到造成的。

有时是我们放线未整理好,造成放线有打扭,在经叫比过机头前的过线导轮时会顿一下造成。

有时我们的水槽长时间不清理,有异物随冷却水一起,在出水口处造成瞬间的卡顿。

2.芯线表面有异物或异常。

常见的芯线表面的异物就是表面有油或水,还有我们的胶带,纸屑等。这些异物粘在芯线的表面,经过眼模后,就非常容易造成一个鼓包,形成线径超差。

还有就是我们的芯线或半制品,有异常,比如绕包带有起翘,也会造成在护套上出现一个小鼓包的现象。

3. 工艺未掌握好,绝缘皮起泡。

绝缘皮起泡,有时是因为芯线表面有油或水;有时是因为材料受潮,在挤出前未很好的烘干造成的;有时是因为预热温度过高造成的。

    搞清楚了线径超差的原因,现来制订解决方法就比较简单了,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嘛!我们的异物,预热,材料未烘干等全是操作问题。是操作规范化的问题。具体我就不展开给大家了。我重点讲一个大家可能会忽略的问题,就是接头。在我实际线下培训的过程中,我有问过很多学员。你们公司对线缆的接头有没有规范化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没有”,全靠员工自己把握。事实上,针对导体,针对小线,大线,接头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需要区别开来仔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不同的接头手法,才能保证接得牢靠,过程中接头小,不会跳出导轮。


图片      我们现在来一起看下“破洞”这个外观上的不良。破洞这个不良是非常显易见的。如果你的电缆到了使用现场,客户发现有一个破洞,估计你想不被投诉难度有点大。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造成绝缘或护套皮破洞的可能原因?

原因:

1.过程有刮伤,擦伤,撞伤.这种是非常常见的出现破洞的情况。因为我们的电力电缆,相对我们的护套表皮来说,叫“傻,大,粗”一点也不过份。所以电缆在物流运转,运输交货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刮,擦,撞的情况。所以我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常说一句话,电缆,就像我们的“宝宝”一样,需要我们精心的,小心的把他抱给你,你在使用的过程中,最好也能够精心的,专业的使用它。

2.偏心

这种因为偏心出现破洞的情况,主要出现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破洞,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这会同时伴随着冷却水从破洞进入到电缆内部,造成更大的质量损失。

3.有异物在表面,脱落后形成破洞。

我们在前面讲到过,有些僵料或眼模的积渣,在生产的过程中,附着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在走线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被刮掉下来,造成破洞。这个破洞的后果与偏心是一样的。

目前有一种在线外观检查装置,可以很好的代替传统的凹凸检测仪,在线及时发现这种外观不良。更精准,更直观。它采用的原理,就是用工业摄像机,对线缆进行360度无死角摄影,与正常的外观进行比对,一旦发现不一样,并推送不良照片,发现的时间,米标位置。方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分析与判断。建议大家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这种设备进行外观的监控。


图片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