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酷睿i7对决苹果M1,轻薄本怎么选?

 爱极物 2022-08-22 发布于上海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近期身形偏向于轻薄的笔记本也开始用上高性能的12代酷睿标压处理器,相对Alder Lake-U和Alder Lake-P,不仅核心数量更多,性能释放更猛,价格也与苹果MacBook Air相当。这不禁让人想到一个问题,在10000元左右,购置一台有意思的轻薄本,你会怎么选?

于是我们在这个价位段找来了两款颇有意思的笔记本,一款是售价9499元的MacBook Air M1,另一款是售价9999元的华硕灵耀X双屏Pro。

一边拥有完整的苹果生态链支撑,另一边则拥有两块OLED高分辨率窄边框设计屏幕做门面,一时间确实让人有些犹豫。这一次不妨让我们从性能、体验出发,聊聊两款笔记本之间的差别。

向左i7,向右M1

今年可以说是PC笔记本变化最大的一年,在今年初发布的Alder Lake-H、P、U系列处理器正式推开了12代酷睿进军移动端大门。而本篇的主角之一的灵耀X双屏Pro所使用的处理器正是来自Alder Lake-H标压系列的Core i7-12700H,拥有20线程,也就是常说的20个逻辑处理器,最高频率4.7GHz,并且配备了满血的锐炬Xe核显,EU单元数量达到96个。

在维持高频率的同时,酷睿i7-12700H厉害的地方是使用了混合架构设计,使用了6个P-Core(性能核)与8个E-Core(效能核),其中6个P-Core支持超线程技术,可以提供12个线程,因此酷睿i7-12700H拥有20个多线程处理能力。

苹果M1系列在这两年的时间对PC行业的冲击非常强势,利用ARM架构低功耗强性能的表现,再加上苹果系统、硬件、软件闭环的生态圈,在生态圈中多设备交互,软件效率,特别是钦点的视频制作领域有着强劲的表现。

在结构上,M1同样使用了类似混合架构的设计,拥有4个P-Core和4个E-Core,最高频率在2.8GHz左右,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因此M1实际上的逻辑处理器为8个,并在MacBook Air M1上配备了7个或者8个GPU。同时为了加速AI性能,还内置了16核神经网络引擎。

在《对比评测:开学季,选酷睿i5还是苹果M1?》中我们曾经聊过ARM与x86微架构设计理念上的截然不同,也势必让不同芯片之间针对不同场景会有更突出的能力表现。比如苹果利用ARM的精简指令集优势,通过加入更多的指令译码器,并配套对等数量的执行单元,以确保CPU的乱序执行能力增加。

而在12代酷睿上,英特尔也有史以来增加了更多的指令译码器数量,并且P-Core和E-Core完全使用了两套不同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复杂指令集的缺陷,能够同时兼顾频率、兼容性和逻辑处理器线程数量。

这套设计在实际测试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在CINEBENCH R23中我们测试了单核与多核上的表现,酷睿i7-12700H单线程表现高出苹果M1有18%的距离,多线程表现则高出104%。

在苹果擅长的Geekbench 5.4.4测试中,能够看到酷睿i7-12700H在单核性能上高出1%,多核性能高出52%。

Geekbench 5.4.4的子项目中能够看到,苹果M1的单核性能图像处理项目中会略有优势,机器学习、HDR处理和加密子项目中酷睿i7-12700H的单核性能更为突出。而多核性能由于酷睿i7-12700H拥有更多的线程,完全盖过了苹果M1的风头。

在Geekbench 5.4.4 – OpenCL中主要考验两款处理器的核显性能,这里能够看到酷睿i7-12700H的96EU的Xe核显表现不差。

在整机性能测试中,选择了Crossmark进行对比。Crossmark会从生产率、创造性、反应力三个方面做出判断,同时Crossmark也支持macOS。可以看到灵耀X双屏Pro的整体表现均优于MacBook Air M1,主要得益于更高性能的处理器,以及Evo 3.0规范对PC的性能、响应速度做出了要求。

WebXPRT 4主要用来考验笔记本的网页综合性能,场景测试均基于HTML5、JavaScript和WebAssembly进行,在总体表现上酷睿i7-12700H略微领先,苹果M1则在人工智能整理相册、图片增强等方面优于酷睿i7-12700H。

另外在V-RAY Benchmark 5.00.20的处理器渲染测试中,灵耀X双屏Pro也因为拥有更多的线程,最终性能表现高出了107%。

当然也不要忘了苹果M1实际功耗是在18W左右的低功耗下进行的,这也使得MacBook Air M1不配备风扇,只要不进行长时间的压力测试,在体验上不会有任何区别。这是M1芯片的强项之一,在低功耗下,苹果M1的能耗比收益比酷睿高很多,当一旦提升功率,M1性能提升收益会逐渐放缓,这也是为什么M1系列芯片要强调在低功耗下性能表现优于英特尔酷睿以及NVIDIA的GeForce GPU,因为功耗基准一旦提升,结果就不一样了。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笔记本内部结构设计并不需要关心。OEM和ODM厂商们只需要关心在优先的空间内,可以塞入多强的性能。比如这款灵耀X双屏Pro在17.9mm的厚度下,将酷睿i7-12700H的功耗拉到了80W,而搭配电源给到了150W功率。也因为如此,你会看到灵耀X双屏Pro的充电器大很多。

不过好在氮化镓充电器已经普及,只需要腾出200元左右预算,就能给灵耀X双屏Pro买到一个便携性很高的电源作为替代品。当然MacBook Air M1的30W功率充电器,甚至可以找到“五福一安”体形大小的氮化镓电源,在增强便携性的同时,也加强了幸福感。

将拉满创作

虽然在外观上大为不同,但灵耀X双屏Pro与MacBook Air M1都将多媒体处理性能作为卖点之一。两款笔记本的处理器都提供了足够的多核性能,在前面的对比测试中也主要依靠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表现。

以最常用的渲染软件Blender 3.2为例,两款笔记本对White Lands Demo进行图像渲染,记录最终的输出用时,可以看到灵耀X双屏Pro的渲染速度要比MacBook Air M1快出44%。

HandBrake 1.5.1主要用来视频编码转换和压缩,这里我们对一款3分钟的4K视频进行压制,可以看到灵耀X双屏Pro的速度快了51%。

Adobe Lightroom则是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这里对95张Leica SL拍摄的RAW文件进行批量转换和输出,并记录耗时。灵耀X双屏Pro的速度比MacBook Air M1快出了52%。

另外在Adobe Premiere Pro导出一个4分钟4K H.264视频,可以看到灵耀X双屏Pro的速度比MacBook Air M1快了22%。

最终成品输出终归只占创作体验的最后一个环节,内容创作过程中,笔记本的操控体验也相当重要。比如不接外设键鼠的情况下,MacBook Air M1的触控板拥有很好的舒适度,一体成型的大面积设计外加顺滑的金属质感在体验的过程中成了加分项。特别是利用震动点击模拟出的点击回馈,与物理回馈毫无差别,再配合多点触控,剪辑过程可以行云流水。

灵耀X双屏Pro的设计则更为激进,由于在键盘上方放下了第二块OLED触控屏幕,触控板被挪到了右下角,如果希望鼠标在高分辨率屏幕上进行大幅度移动,可能需要在触控板上滑动几次,并且触控板本身没有采用物理或者模拟的震动回馈,在体感上略差一些。

但即便如此,仍然架不住灵耀X双屏Pro的两块OLED触控屏幕的酸爽,两块屏幕均使用了120Hz刷新率和0.2ms的响应时间,同时副屏还支持4096级压感触控笔,给予了更多样的内容创作方式。

与此同时,华硕还给灵耀X双屏Pro搭配了ScreenXpert 3和ScreenPad Plus两套操作模式。ScreenXpert 3相当于Windows 11跨屏互动的延伸,智能的进行窗口分配,给予专业软件更合理的排版设计,省去每次启动软件后的调教时间。

ScreenPad Plus则可以看成MacBook Pro Touch Bar的高阶升级版,通过常驻在副屏左侧的按钮可以快速的实现屏幕切换、工具调用、控制面板等功能。不仅如此,当打开Adobe Photoshop或者Premiere这样的专业软件的时候,ScreenPad Plus还可以自动调出创意面板,以旋钮、滑块、按钮的形式代替键盘上的快捷键,上手即用,降低了不少学习成本。

在实际使用过程,灵耀X双屏Pro副屏体验回馈非常迅速,特别是视频剪辑时可以实现细腻的逐帧滑动,轻松锁定想要的关键帧,非常方便。

另外,灵耀X双屏Pro的接口扩展性能也优于MacBook Air M1,比如提供了2个雷电4,1个USB 3.2 Gen2 Type-A,1个HDMI 2.1 TMDS,1个MicroSD Express 7.1读卡器,1个音频接口。其中雷电4是英特尔Evo 3.0认证的主要条件之一,能够提供40Gbps传输速率,8K视频输出,并支持100W USB-PD充电。

MacBook Air M1的2个USB-C接口则只支持到雷电3,后续的MacBook Air M2则使用了USB4协议,由于英特尔授权给USB-IF组织的协议为雷电3,因此本质上MacBook Air M2的USB4也仅相当于雷电3版本,在视频传输性能上有所欠缺。

老生常谈的系统生态

生态对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macOS用户和Windows用户经常会在孰优孰劣的观点中争论很久。毋庸置疑macOS的闭环生态给体验带来的足够好的顺畅,特别是将iPhone复制的文本、图片之后,就能顺其自然的在macOS中进行粘贴,iPhone与iPad拍摄的图片,也会无缝串流到MacBook上来,设备之间控制完全可以无缝切换。

如果你是常年的iOS用户,那么macOS的学习成本门槛低到基本可以忽略,特别是健全的应用商店机制,在寻找需要APP变得更为便利。但需要注意的是,M1或者M2芯片虽然本质上与iPhone、iPad上使用的A系列、M系列芯片相同,可以无缝适配iOS软件,但苹果在应用商店中还是做出了限制,常用的iOS软件或者游戏,在macOS中有很大概率是找不到的。

比如搜不到VSCO

灵耀X双屏Pro的Windows 11是当下最主流的操作系统,在兼容性上有着更广泛的适配。特别是微软最终加入了对Android应用的原生支持,让Windows 11也可以不安装模拟器无缝运行Android APP。与此同时,应用商店的优化也愈发流畅,甚至为了提升占有率,也开始学习Epic和Steam不时给热门游戏提供折扣。


但兼容性宽泛也往往意味着软硬件衔接处理效果会不如封闭生态。比如拥有100% DCI-P3色域的OLED屏幕,在专业软件之外的日常使用,会与Windows 11的sRGB配置有所冲突,导致平时浏览图片和网页,会遇到饱和度过高的问题。因此灵耀X双屏Pro在My ASUS中提供了色域限缩的切换功能,以匹配不同的使用环境。

而在同样支持DCI-P3色域的MacBook Air M1上,这样的问题不会发生,原因是macOS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强制适配,所有应用都是围绕DCI-P3色域基准进行调配的。

值得一提的是,灵耀X双屏Pro在Evo 3.0认证规范下,周边设备也进一步得到加强。比如支持红外人脸识别摄像头搭配ToF传感器可以自动判断用户是否在笔记本前,是否需要自动锁屏。3DNR降噪摄像头搭配酷睿i7-12700H的IPU改善了摄像头的画质,并具备AI双向降噪功能,能够自动过滤掉突如其来的狗叫声、婴儿哭啼等等,居家办公时显得更为友好。

写在最后

MacBook Air M1正式发布已将近2年,限于产能的关系,后续机型MacBook Air M2需要在下单后一到两周才能到货,实际性能差距大概在15%左右。如果着急入手MacBook,M1系列仍然是合理的选择,特别是使用M1 Pro的MacBook Pro 14降价幅度最大,散热、性能表现也远比MacBook Air M1和M2版本强悍,是果粉当下最理想的选择。当然,前提是你必须给足将近13000元以上的预算。

反观PC笔记本,在10000元价位其实就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选择,特别像华硕灵耀系列今年开始全员使用OLED屏幕,触控体验、性能释放、轻薄设计体验到位,光是多看两眼都有了让人掏钱包的冲动。如果预算吃紧,也完全可以考虑单个OLED屏幕的灵耀Pro系列,价格甚至可以下降到7000元价位,在酷睿i7-12700H和LPDDR5内存的基础上,还追加了独立GPU,性能足够将MacBook Air M1,甚至MacBook Air M2远远拉开。

回到本篇文章的两个主角,在性能和创意度上,灵耀X双屏Pro比MacBook Air M1更胜一筹,就算后续的MacBook Air M2处理器性能提升,面对酷睿i7-12700H这样的标压处理器仍然是没有招架之力的。

在有限的空间和重量下,华硕给出了像灵耀X双屏Pro这样一款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一方面得益于12代酷睿标压处理器更多的调教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英特尔Evo 3.0规范让笔记本体验更为友好。特别是与MacBook Air几乎等价的时候,华硕灵耀X双屏Pro无疑展现出了更多吸引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