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瓷灯盏(夏文彬)

 老沈阅览 2022-08-23 发布于广东

我的书架上珍藏着一只青瓷灯盏,这是爷爷留下的,具体传了几代不得而知。整个灯盏由盏盘、支柱、承盘三部分组成,支柱高高托起盏盘,淡淡的豆青色瓷面让整个灯盏显得清新而淡雅;本来盏盘上就可以放油,配灯芯点燃,但长辈们似乎很爱惜这只灯盏,又另外配了一个铁的盏盘,放在青瓷灯盏上,铁盘已经被岁月和油脂染成黑色。

青瓷灯盏

我童年夜晚的大部分时光是在这盏灯下度过的。每天晚上,低矮的茅草屋内,全家人挤在这盏灯下,爷爷和父亲在灯下教我读书写字;奶奶和母亲则在灯下纳鞋底,做针线活。爷爷会不时地抬头看看盏内的油,当他觉得今晚用的油已经够多了,就会不停地催促我们,叫我们都早点休息,然后轻轻吹灭它。

几年后,我家盖了三间大瓦房。瓦房比茅草屋大了很多,晚上再点起这盏灯时,那一点点的光亮,感觉什么也看不清楚。父亲便买来几盏带玻璃罩的煤油灯,那光透过透明的玻璃罩折射到雪白的墙面上,屋子一下就亮堂了。这只青瓷灯盏被爷爷小心地擦拭干净后放在条案上。

后来村里通了电,家家户户屋内都装上了“日光灯”。“日光灯”果如其名,那灯光一下子把黑暗冲淡,把屋内照得跟白天似的。煤油灯完成了它的使命,被父亲擦拭干净后放在青瓷灯盏边上,它们一起退出了我家的历史舞台。

长大后,我离开村庄,到了城里工作、安家。装修时,家里客厅和餐厅都装上了欧式的水晶吊灯。夜晚亮灯,我感觉家里已经没有了白天和黑夜的区别,整个屋子始终如白天一般亮堂。

一次回老宅时,我把这只青瓷灯盏带到了城里新家,放在书柜的最高处。上幼儿园的小女儿看到,问我这个是何物。我告诉她这是一盏灯,她十分好奇。我便到厨房找来食用油,将油倒在灯盏内;然后找来棉线用手搓成一股细细的小绳,把绳放在油中浸湿,然后把绳头放在盏的边缘上,多余的绳子盘绕在油中;关掉书房的灯,用火柴点燃绳头。如豆的微光在灯盏上跳动,黑暗的书房一下有了光亮。我看到这久违的微光,心中升起一股暖意。

女儿看到这微弱的、在灯盏上跳动的火苗,觉得十分新奇。我告诉她古人就是在这种灯下看书写字的,她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这个光也太暗了吧,能看书写字吗?我看着她满脸疑问,便把灯举高,让灯离书远一点,这时书上的字也清晰了许多。我对她说:“是呀,和现在的电灯相比,这个灯光是微弱的,但在古时候,很多寒门子弟连这样一盏灯都还买不起,他们就在月下借月光读书,或者白天认真读书,到了晚上就在黑夜背诵白天所学。匡衡买不起油灯更是凿壁偷光,借邻居家从墙缝中透过的光来刻苦学习。我们现在电灯的光多么亮呀,在这种条件下更应该好好学习哦。”女儿似懂非懂地点头。

在那不知电是何物的年代,漫漫长夜,唯有一盏油灯,驱走黑暗与寂寞,灯火虽微,光亮如炬。一盏昏黄的灯,洒下一束光,在空旷的乡间便能撕裂黑夜。灯盏,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点亮了那个漆黑的深沉的岁月,也点燃了我们贫瘠的童年,更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作家协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