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武挥鞭(17)走麦城——香火鼎盛的关帝庙与被砸烂的吕蒙像

 金色年华554 2022-08-23 发布于江西

      引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冬的一个清晨。

荆州江陵城的男女老幼看到,城里涌进了一支陌生的军队,城头的“关”字大旗落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面大旗,上书“虎威将军吕”。

不好,吴人来了!一些老人认出这是江东的旗帜,暗暗叫苦。

我男人随关将军北征还在外面!更有一些女子心头一紧。

大人们唤回了街头玩耍的孩童,家家紧闭大门,老人和妇孺匆匆藏入地窖,男人们观察动静,做好了拼死抵抗的准备。

奇怪的是,吴军并没有破门,也没有放火,只见一个传令兵骑着马,沿路呼喊:吕将军有令,军士不得扰民,违令者斩!

第二天,一个叫吕蒙的将军挨家挨户敲门,嘘寒问暖,送衣送粮,生病的还给药。

有个军士,据说还是吕将军的老乡,借了江陵百姓的一顶斗笠用来盖铠甲,被吕将军就地正法。

见此情形,百姓们纷纷从地窖爬出来,搬开顶门柱,奔走相告,赞颂吕将军爱民如子、治军有方。

他们甚至交头接耳说,关将军在时,也不曾有这么好的日子!

连日来,江陵百姓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竟忘了吴军侵略者的真实身份。

也许你会说,不该苛责这些百姓,毕竟敌人握有屠刀,而他们手无寸铁。

但他们不该忘,十一年前,就是这个吕蒙,手上沾满了荆州百姓的鲜血。

《吴主传》载,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

江陵失陷后,关羽连派斥候回江陵城打探消息,这些斥候带回的消息是,军士们的家人不但安然无恙,甚至比关将军在时还好,于是士兵们思家心切,没了战心,纷纷离开关羽投奔吕蒙。

吕蒙善待百姓,并非出于仁爱之心,而是利用所谓的“民心”,瓦解关羽将士的斗志。

淳朴的百姓不知道,此刻裹着“亲民”外衣的吕蒙,与当年屠城的刽子手,没有任何分别。

也许有人会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吕蒙虽然背刺盟友、搞“亲民秀”,毕竟达到了目的,这也是一种智慧。

恕我愚钝,这种“智慧”我欣赏不来,盗亦有道,何况军国大事?《孙子兵法﹒计篇》说,“兵者,诡道也”,是说“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可没有教人刺盟友的意思

关羽虽是“万人敌”,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徐晃就曾用步步为营、声东击西等战术,打败了本来占上风的关羽,逼得羽军“自投沔水死”,吕蒙如能像徐晃一样凭实力打败对手,也算一代豪杰。

如果害盟友、“亲民秀”也算一种智慧,千百年来,我们祭拜武侯祠、关帝庙的意义是什么?

图片

上世纪90年代,位于吕蒙家乡阜阳市阜南县的吕蒙像,被当地民众砸烂,至于具体原因,一说影响招商,白衣渡江的阴谋有损商人形象,害死的关羽又是财神爷;另一说是阻碍交通,也许还有别的说法。

图片

但我猜,不会再有人给吕蒙塑像。

三十九、吕蒙献策

湘水划界后,吕蒙秘密向孙权建议,请至尊(孙权的专称)的堂弟、征虏将军孙皎镇守江陵,潘璋进驻白帝城以防刘备,我为至尊北取襄阳。同时,让蒋钦领一万军做总预备队,在长江上来回巡游,哪里有战事就去哪里支援。如此一来,我们何必担心曹操,又何必依靠关羽?

吕蒙的意思,江东仅据有扬州是不够的,必须跨有荆、扬二州,全据长江,才会有更大发展。可是想全据长江,第一步就是要打败关羽,夺取关羽管辖南郡土地。当然,这么做自是破坏了孙刘联盟。

为打消孙权的顾虑,吕蒙继续解释道,刘备、关羽狡诈,反复无常,已经不值得信任。关羽现在没有攻打我们,不过是忌惮至尊圣明,以及我们这些老将健在。不趁这个时候取荆州,将来我们都不在了,以后再想取就难了。

图片

说刘备“狡诈”没有意见,但后面的话有点强盗逻辑了——吕蒙建议孙权偷袭关羽,原因是关羽要打江东,只不过因为孙权圣明、老将都在,所以没打。

这就是为无耻理由找借口了,虽然你没打我,但是我认为你心里想打我,所以我要先打你。

既然孙权圣明、老将都在,又有十万之众,何以被张辽打得屁滚尿流?关羽如真想打江东,怎么没趁孙权攻合肥,尤其是孙权落败的时候出兵?

再说关羽比孙权大二十一岁,孙权和老将们都不在的那一天,关羽自然也早不在了,岂能拿几十年后跟现在相比?

孙权觉得吕蒙的话有点意思,可要破坏孙刘联盟,孙权还是有些犹豫,想了一会说,咱要不要考虑先取徐州再说?

有人会奇怪孙权不是一直打合肥嘛,怎么这次说徐州?

江东的北出口不止合肥,还有广陵郡以北的徐州,孙策、孙权多次向广陵用兵,均被曹操任命的广陵太守陈登击退,好在陈登已死,刘备曾表奏孙权为徐州牧,也是鼓励他继续取徐州的意思。

吕蒙答道,徐州地势平坦,有利于骑兵驰骋纵横(不是我们的强项),至尊今天取徐州,明天曹操就调集兵力来夺,即使留七八万士兵也难守住。不如取关羽,全据长江,我们的势力就会进一步壮大。

打下来怕守不住? 笑话,这道理要是行得通,关羽也能对刘备说,襄阳别打了,打了也守不住;诸葛亮也能对刘禅说,长安别打了,打下来也守不住。也就是吕蒙,若是周瑜,断不会说这种没志气的话。

三国后期,魏将张特带领三千老弱病残守合肥新城,诸葛恪率领数万吴军,起土山围了一百日也未能攻下,待魏国援军赶到,诸葛恪只好撤军。

正所谓:跟曹操正面刚的胆子没有,偷袭盟友的胆子不但有,而且很大。

话说回来,吕蒙也不是不想取徐州,但他认为取徐州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而取荆州投入少,风险低,见效快,显然更划算。

短期受益的事往往要付出额外的、更沉重的代价,后来孙权虽然偷袭成功,也让江东陷入了同时与魏、蜀两国为敌的危险境地,如果不是曹操去世,接班人曹丕又见识短浅,魏、蜀同时伐吴是大概率的事,孙权势必要吃大亏。

好在孙权格局也不高,没什么远见,认可了吕蒙的计划,同意偷袭荆州。

孙权之所以同意,一是出于利益关系,二是感情因素,刘备欺骗了他,他咽不下这口气。

图片

这里有必要重新捋一捋借荆州公案。

最初刘备来借地,孙权是同意的,因为除了符合双方结盟和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还有五个理由:

一是江夏郡“换地”问题。孙权攻占夏口、杀死黄祖后就回到江东,未能占据土地。刘表任命刘琦为江夏太守,重新占领了该郡。

刘琦只有一万兵力,不可能处处驻兵。位于江夏南的夏口是长江、汉水交汇处,为荆州(也是江东)门户所在,刘琦将优势兵力集中在此,江夏北非用武之地,被刘琦主动放弃。

曹操南下后,任命文聘为江夏郡太守,接管了刘琦不要的江夏北,辖七县(今湖北潜江北、天门、应城、孝感、黄陂以北及河南信阳一带),文聘驻守石阳(今湖北武汉黄陂区)。

驻防期间,文聘从未主动向南边的刘琦用过兵,因江夏北水网纵横,不利于部队机动和集结,南下没有胜算,主要任务是从侧面牵制关羽。

赤壁之战后刘琦病死,刘备忙着捡战利品,孙权命程普趁机占领夏口地区南岸的沙羡,并任命程普为江夏太守。

刘表是朝廷任命的荆州牧,刘琦是刘表长子,拥有法理上的继承权。而刘琦没有子嗣,刘备身为汉室宗亲,又是荆州元老,接管了刘琦的部署,于情于理,刘备都有继承权,北面被文聘占着不提,可南边被孙权占着得有个说法,而刘备正在这一点上做出了交换:我只要南郡以北,江夏郡归你,我不争了。

夏口是江东门户所在,这样的要害部位断无交由他人之理,这份交易孙权不得不做。

从这一点上看,所谓的“借地”,其实质是“换地”,当然刘备还有额外补偿,促成孙权同意交易。

二是取交州问题。刘备得到荆南四郡后,北有周瑜挡着曹操,无后顾之忧,刘备又与交州苍梧郡太守有旧,无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刘备取交州都比孙权容易,但刘备把机会让给了孙权。

三是配套补偿问题。孙权光取交州还不够,需要零陵、武陵郡才能将国土连成一片,从事后派诸葛瑾讨要各郡,及刘备说“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可推测,刘备承诺过以零陵、武陵等地为补偿,与江夏换地、取交州形成配套补偿方案。

四是江陵分功问题。周瑜围攻江陵期间,刘备派张飞助攻,还派关羽绝北道,致使曹仁得不到襄阳的救援,最终弃城而逃。打下江陵,刘备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说刘备要借的江陵,本就持有一半股份。

五是民心归属问题。孙权破夏口后,曾有过屠城行为,深受荆州人痛恨。而刘备在荆州多年,百姓爱戴,人心归附。孙权就是占着江陵也讨人嫌,还不如拿它做个交易,这也是孙权同意借地的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五点,孙权借地有好处,不借有损失,再加上鲁肃力挺,孙权也就同意借地。

但没想到,自己对刘备讲道理,刘备却对自己玩诈术,孙权提出与刘备同取益州,却被刘备先以“不忍害同宗”为由拒绝,后以“披发入山”相威胁,结果刘备自己吃了独食。

眼看刘备取了益州,孙权去讨要零陵、武陵等郡,刘备又托以“须得凉州,再还荆州”,耍起无赖来,如果不是吕蒙径取三郡,逼得刘备湘水划界,他孙权什么也得不到。

现在的刘备,不但得了汉中和东三郡,更是称了汉中王,哪还有半点同盟的意思?

孙权虽然同意吕蒙的意见,但未立即实施,主要是时机尚不成熟,“三郡风波”初平,刘备、关羽对江东还有很大的戒心。

而且,维护孙刘联盟的鲁肃还在。

虽然鲁肃还是荆州话事人,但鲁肃并不知道吕蒙与孙权这次谈话,孙权也没打算告诉鲁肃。

图片

湘水划界以后,鲁肃被边缘化了,他的联刘抗曹的方略已被孙权抛弃。

不过鲁肃当话事人,对于迷惑刘备、关羽还是有用的,所以孙权一边继续让他管事,一边等待时机。

尽管时机未到,不妨事先铺垫,这期间孙权派使者见关羽,请求将关羽之女许配给自己的儿子,被关羽“骂辱其使”拒绝。

孙权此举显然有自己的算盘,首先他和刘备都是联盟双方老大,如果关羽和他联姻则会引起刘备的猜忌。其次,关羽的女儿嫁到江东就成了人质,可以用来要挟关羽,怎么都划算。关羽看破了孙权的小把戏,故严辞拒绝。

有人说你拒绝就拒绝,“骂辱其使”就没必要了,恶化了联盟关系。

个人以为这不是大问题,孙权求婚本就挑拨刘备、关羽的意思,即使不许婚,也不能含糊表态,只有“辱骂使者”才能起到效果。

再说你把妹妹嫁给刘备,后来又偷偷接回去,差点拐走刘禅,性质恶劣至极,刘备还没算这笔账,如今又来求婚,想拐走关羽之女,关羽岂能不骂?

《三国演义》里把关羽的“骂辱”具体化,说是“虎女焉能嫁犬子”,这就骂了孙权,事实上关羽仅仅是“骂辱其使”,顶多是“打狗不看主人”。

      与其说孙权因关羽“骂辱其使”而“大怒”,不如说为偷袭荆州找借口。关羽招待使者不周,没留他吃晚饭,孙权同样会“大怒”

学者易中天认为,关羽应该同意这门亲事,说“孙权嫁了妹妹,又把妹妹抢回去,关羽嫁女儿,以后你翻脸了,也可以把女儿抢回来”,这种说法未免天真了一些,孙权本就把她当人质,岂是说抢就能抢回去的。

图片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三郡风波”两年后,鲁肃病故,享年四十六岁。

鲁肃死后,谁来接任成为江东群臣最关心的话题。

孙权欣赏出身淮泗集团的文官严畯,打算让他接任,消息传出去后,严的亲友纷纷来祝贺,但严畯一律闭门不见,后来又去找孙权说,我只是一介书生,不懂军事,您还是另请高明吧。几番推辞后,孙权最终放弃了想法,改命吕蒙接任。

你也许会问,吕蒙这么重要的心腹,鲁肃去世后应该找他才对,为何要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畯?

别忘了,吕蒙在关羽那是有过“前科”的,孙权选畯接任荆州话事人,就是继续麻痹刘备、关羽的意思,丝毫不会影响偷袭荆州的计划。

吕蒙到任陆口后,向关羽致书示好,关羽却皱起了眉头,两年前这小子以卑鄙手段诱降三郡,两家差点打起来,往事历历在目,关羽不由得加强了戒备。

两年后(219年),关羽率军北征樊城,在江陵、公安留足了兵力,以防东吴再次偷袭。

吕蒙写信给孙权说,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一定是害怕我从后面进攻他。我经常患病,请求您允许我以治病为名,率一部分士兵回建业,关羽知道后,必定撤走防守的军队,全部调往襄阳。我大军昼夜乘船溯长江而上,趁他防守空虚,进行袭击,南郡就可攻取,关羽也会被我们擒获。

虽是用计,吕蒙的病倒也不是装的,他确实身体不好,此次偷袭荆州也是带病指挥,任务完成后不久就病死了。

很快,孙权发出文书命吕蒙回建业养病。装有孙权文书的布袋故意没有封口,等于明信片,消息很快传到江陵城。

得知吕蒙被召回的消息,关羽大喜,吕蒙有病的事他早就知道,相信了吕蒙真是生病而回,所以说半真半假的谎言往往是最能骗人的。

图片

“大意失荆州”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就算关羽不能识破吕蒙的诡计,但军旅文书向来都是机密,为什么没有封口,关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吕蒙回江东经过陆逊驻守的芜湖,陆逊不知有计,宴间问吕蒙,将军的防区离关羽那么近,就这么离开,倘关羽有所动作,将如何抵挡?

吕蒙心想这小子挺有想法,但不好说破,便称病重不得已。

图片

陆逊说,关羽的心思都在北伐襄阳,听说您因病被召回,一定会对放松南郡的防范,不如我们乘机夺取南郡,您见到至尊,请提出这一建议。

陆逊的见识让吕蒙暗暗吃惊,但为了保密,吕蒙仍以“关羽深得民心,恐不易攻取”为由,拒绝了陆逊的建议。

回去的路上,吕蒙对作战部署进行了调整,以前他觉得只要不影响偷袭任务,话事人的位子空着也没啥,但他改了主意,何不换个藉藉无名的小字辈顶替自己,这样才显得自己是彻底离开,更容易麻痹关羽。

回建业后,吕蒙与孙权继续商讨偷袭事宜,并提出让陆逊接替自己。

吕蒙推荐陆逊,理由有三,一是通过这次谈话看出了陆逊的能力,二是陆逊年轻,没名气,不会引起关羽注意,第三,陆逊是孙策的女婿,孙权更容易接受。

图片

于是孙权命陆逊接替吕蒙镇守陆口。

该地原名隽口,后改为陆口,后因陆逊驻军于此而得名。

四十、徐晃破敌

八月的襄樊白浪滔天,襄阳、樊城二城泡在水中,外面是围成一圈的荆州战船,“关”字大旗猎猎飘扬。

围城期间,关羽收到了一封信,来自新邻居陆逊。

关羽知道这个接替吕蒙的人,但脑海里想不起他的样子,这正是吕蒙的用意,当时的陆逊别说关羽,就是曹操这边也没人听说过。

图片

信里,陆逊极力夸耀关羽水淹七军的战绩,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并表示自己是个小伙子,来陆口纯属混履历,什么也不懂,要向前辈多多学习(陆逊比关羽小二十岁),能够与关羽成为邻居很荣幸,如果有什么需要小弟愿意倾力相助。

信的最后,陆逊又以小粉丝的身份提醒关羽,曹操是个狡猾的家伙,一定会悄悄派兵增援樊城,请将军多多提防。

陆逊不但熟悉军事,还洞悉人的心理。这封信写得诚恳,不光是拍马屁,末了还要提醒关羽曹操不好对付,让关羽小感动一下,极有蒙蔽性。

关羽看信后很满意,对江东的防备也彻底放了下来,他认为江陵、公安不需要那么多守军了,便派人回江陵、公安传令,抽调一部分守军北上,增援襄樊战场。

于禁庞德全军覆没,中原乱民揭竿而起,曹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恐惧,即使是二十年前在官渡,自己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形下,曹操也没有这么害怕过。

图片

他想到一件事,迁都。

迁都就是搬家的意思,但不是曹操搬家,而是汉献帝搬家。襄、樊北面是宛城,再往北就是天子所在的许都(许昌),如果关羽破了樊城,宛城必定难保,一旦让关羽杀进许都,掳走天子,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什么后果?

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让曹操赚的盆满钵满,但天子对于曹操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曹操晚年最重要的事,一是确立接班人,二是给大汉这座四百年老屋过户,从丞相到魏公,从魏公到魏王,一步步都很顺利,就剩下最后一步:天子禅位。

有人说,费那事干嘛,直接把刀架在皇帝脖子上,逼他下台不就行了。

这种玩法只适合混黑道,如梁山泊火并王伦。

可当皇帝,是“千秋万代”的事,它在政治上需要一个正当、合理的解释,必须是“四书”“五经”能解释通的,否则,将每天面对满世界的质疑和声讨,等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别说“万代”,两代都难。

四十年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岂止是刀架在皇帝脖子上,他甚至把皇帝杀了,即使这样,他也不敢大模大样坐到龙椅上,而是换了一个曹姓皇帝。

想当皇帝,又不能动粗,该怎么办呢?

读书的好处就在这了,有史可鉴。

王位只传给子嗣,那是大禹以后才开始的,最早不是这样,如尧就没有传给儿子,而是传给舜,舜也没有传给儿子,而是传给禹,因尧、舜没有私心,被后人尊为圣贤。

因此,想要平稳过渡皇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天子仿尧舜禅让故事,把天下让给“有德之人”,这样取得的政权才有合法性。

而且这样做不但有利于自己,下岗的天子也将成为追比尧舜的圣人,为后世称颂,算得“双赢”。

可如果天子让刘备抱去了,刘备无疑将扮演自己“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角色,自己就成了板上钉钉的奸贼,“双赢”梦成了泡影。

听说曹操打算迁都,司马懿和蒋济立即阻拦。

图片

二人解释,于禁之败是洪水导致,不是作战失误,这一战对国家并没有大的损失;而且大水总要退的,越往后形势对我们越有利。孙权与刘备貌合神离,一定不愿看到刘备更强,我们不如联络孙权,许以江南之地,令他偷袭关羽之后,关羽一定回军救援,如此,则樊城之围自解。

曹操神色稍定,接受了司马懿、蒋济的建议,派人联络孙权,同时命驻守宛城的徐晃南下,解樊城之围。

后来的战事发展果如司马懿、蒋济预料,可见一个好的智囊团非常重要,集体智慧优于个人判断,曹操虽然个人能力强,但也存在盲区短板,好在手下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刘晔、司马懿、蒋济、赵俨等参谋人才,总结曹操一生的胜仗,主要都是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

使者派去不久,曹操收到了孙权的回信,孙权表示愿意效力,只是自己的主力眼下都在淮南,那边的曹兵太多,不敢擅自撤走。还请魏王撤走驻军,自己才好抽出主力,偷袭荆州。

这正合曹操心意,襄樊的重要性远超合肥,于禁的三万大军没了,正需要抽调合肥一带的驻军。自张辽威震逍遥津之后,曹操再也没拿孙权当回事,就算把兵撤走,料孙权也拿不下合肥。

于是,曹操一边派人到合肥传令,一边回复孙权,驻军撤了,干吧!

除了召集淮南守军,曹操同时也向兖州、豫州等地发出了召集令。兖州刺史裴潜不知发生了什么,还以为是普通的召集,慢吞吞的整军。

扬州刺史温恢见状,对裴潜说,你知道魏王为什么召集我们吗?

裴潜摇摇头。

温恢说,一定是樊城告急,要我们立即前往支援。

裴潜有些奇怪,那怎么文书上没有催的意思?

温恢解释说,这是为了不让关羽有所警觉,也不想让其他地方守军受到惊扰。不信你等着,这几天肯定还会收到新的文书,催我们立即动身,张辽他们应该也会收到魏王的召集令,张辽久随魏王,一定明白深意,行动会比我们更快,到时我们这些先召集的,反而落在张辽后面,一定会受到魏王的责罚!

裴潜这才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军队快速动身,后来发生的事,跟温恢所预料的一样。

裴潜是难得的人才,曹操曾告诉张辽、乐进,温恢是一个通晓军事的人,你们凡事都要与他共同商议。

接到曹操出兵的命令后,徐晃匆匆从宛城征了一批新兵,赶赴樊城。

十月,大水渐渐退去,围城的船队驶回江面,关羽把主力驻扎在樊城附近,并在城下布置了十重鹿角,专待来援的曹军。

图片

这时候攻打关羽是极其危险的,曹操特意派将军徐商、吕建告诉徐晃,不要冒进,他正调集兵马,等大部队集结后一起出击。

派徐晃出兵后,曹操仍担心不够,带上了汉中、关中的家底兵力,准备从洛阳南下,亲自去解救曹仁。

图片

侍中(类似秘书长)桓阶及时出面阻止,他说,曹仁、吕常(襄阳守城官)等人身处重围之中,仍然死守,是因为他们知道有魏王您这个大靠山在,所以您坐镇指挥就够了,显得我们还有余力;亲自征讨关羽不是您该做的事。

桓阶的潜台词是——樊城虽然危急,但曹仁挺得住,眼下挑起孙刘两家矛盾,坐收渔翁之利才是正事,关羽这个级别的对手,只能派于禁、徐晃跟他玩,而你曹操的腕儿太大了,你若亲自去,性质就不一样了,关羽就是再狂,也没有凭一己之力打败曹操的把握,一旦关羽觉得获胜无望,只会撤回江陵,到时孙权也没机会偷袭他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生活中常见小孩打架,大人一出面基本就消停了,因为再能打的小孩也怕大人,一个道理。

曹操猛然醒悟,于是大军驻扎在樊城北200公里的摩陂(今河南郏县),又征调了殷署、朱盖等十二个营约一万二千人,陆续赶赴前线,统一归徐晃调遣。

图片

徐晃与张辽同为五子良将,张辽的特点是勇猛善战,而徐晃用兵谨慎,有点像林彪,在后续部队到达之前,他先将新兵团驻扎在阳陵坡。

关羽将先锋部队屯在偃城,徐晃便命士兵挖一条地道,声称要把偃城围起来,切断关羽军后路。

徐晃的新兵主要由农民构成,打仗没有经验,但挖沟在行,偃城的关羽驻军在城楼上只见地上的土越堆越高,不知徐晃的沟挖得有多深。

挖地道期间,前来集结的曹军也越来越多,偃城驻军担心真的被围,便烧营撤走,徐晃军顺利进入偃城。

接下来,徐晃又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以偃城为起点,从两翼同时向樊城方向筑营,来一营兵便将最后的营寨撤掉,再往前推进一步。

为什么是两翼同时筑营?这叫掎角之势,关羽无论打哪一方,都会担心背后遭到另一方的偷袭。

等到十二营援军全部到齐,徐晃的营寨距离围城的关羽大营仅三丈。

一泡尿的距离,两军居然没打起来,其实也不奇怪,两人各有想法,徐晃是心思缜密,步步为营,关羽的主要目的是围城,徐晃有掎角之势,贸然出击没有胜算。

此时已是樊城脚下,徐晃一面向樊城方向挖地道,一面派人把写有“徐晃来也”的信射到樊城,曹仁和樊城守军见信后士气大振,回射“有劳徐将军”,从此,城内城外以“空对空”实现了通信自由,局势转而对关羽不利。

见曹操在淮南的军队陆续撤离,孙权放下心来,将大军主力从合肥前线撤下,准备偷袭荆州。

孙权再次写信给曹操,表示准备好了,请求允许他讨伐关羽,为朝廷效力,只是希望不要走漏消息,免得关羽有所防备。

曹操把信交给群臣看,并征求大家的意见。

图片

大家都认为应该替孙权保守秘密,唯有董昭表示,如今樊城形势危急,军心不稳,容易发生变故,我们先答应替孙权保密,让他放胆去干,同时把信抄几十份,射入樊城,让守城的将士安心,也给关羽营中射一些,关羽的将士一定会着急,没心思攻城,等关羽回师急救,我们正好坐山观虎斗。

曹操同意,他的目的首先是解樊城之围,其次是希望看到——孙权围攻江陵城不下,关羽回师救援,两方大火并,最后自己来收渔翁之利,说不定能把江陵再夺回来。

于是曹操指示,按董昭方案办。

很快,关羽及部队得到了孙权勾搭曹操的消息,虽然将士们都很恐慌,但关羽并没有太大震惊。

图片

关羽放出话,江陵城是我亲自筑的,攻不下来。

关羽没有选择回师救援有两个原因,首先他认为江陵城坚固,即使吴军真的偷袭,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攻下来的,可以让吴军先耗一耗,另外汉水是高速公路,等料理了襄阳、樊城,再回师救援完全来得及。

关羽甚至认为,这很可能就是曹操为救樊城而搞的心理战。

说到底,还是沉没成本太高,不舍得放弃。

此次北伐,关羽筹备经年,下了血本,襄阳、樊城被围多日,城墙破败不堪,城中粮草不济,胜利仿佛触手可及,此时若回去,以后还会有这样的好机会吗?

别的不说,几十年一遇的神助攻大洪水,下次还会有?

就算有,五十八岁的关羽也等不起了。

为加快进度,关羽派人通知东三郡的刘封、孟达,请他们派兵协助攻城。

前面说过,刘封、孟达以民心未附为由,拒绝领命。

图片

刘封不出兵,倒不是他对关羽有什么意见,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关羽不懂政治。一个集团,权力只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上,关羽不应绕过刘备直接命令刘封、孟达出兵。

二是刘封的小算盘。刘封有点本钱不容易,刘禅被立为太子后,他还想留着本钱将来夺太子之位。

三是内部有矛盾。东三郡“民心未附”是事实,如仓促出兵造成东三郡丢失,难逃刘备的军法。此外,刘封与孟达的矛盾很深,如果刘封出兵,孟达可能会联合当地豪族申氏兄弟反扑,也会得不偿失,孟达不肯出兵也是同理,双方都怕对方在背后偷袭。

四是出兵的必要性。刘封接到命令时,关羽尚处于优势状态,还没有遇到危险,刘封孟达觉得没必要出兵。

如果知道关羽走麦城的结局,刘封应该还是会出兵的,不过到那时候,通往东三郡的路已被孙权堵死,想救也救不了。

徐晃与曹仁互通信息,里应外合,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此时关羽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于是关羽将主力屯在樊城脚下的围头(地名),又在城北的四冢(地名)另建大营,也成掎角之势。

徐晃见状,扬言要攻打围城主力,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担心四冢大营丢失,关羽亲率五千骑兵去救。

关羽此举让人想起了定军山下的夏侯渊,此时关羽的状态,已经相当被动了。

关羽和徐晃是故交,前面提到刘备弃徐州逃走后,关羽投降了曹操,这期间交了两个好友,一个是张辽,一个就是徐晃,可能哥仨都是北方人的缘故。

如今,两个老友在战场上又碰面了。即使是战场上,故友就是故友,装不认识也不好,于是二人隔着老远在马上寒暄,但说平生,不及军事。

聊得差不多了,徐晃翻身下马,宣布军令:得关羽首级者,赏千金!

关羽大惊,问,大哥,这是什么话?!

徐晃回答:今天是国家之事!

图片

随后两军混战,关羽的水军厉害,但骑兵一般,徐晃的十二营都是从关中召集,很多出身西凉,在兵种上占了优势,结果关羽落败,率军撤至围头大营,逃入主力大营。

没想到的是,徐晃紧随其后,冲破十重鹿角,长驱直入,深入关羽主力大营,曹仁也趁机出城接应,与徐晃内外夹击,关羽一败再败,许多士兵坠入汉江而亡,关羽只好引军退回江上。

这一仗关羽打的很难看,从偃城屯兵开始,徐晃多次“扬言”,关羽都信了,处处被徐晃牵着鼻子走,就像这十重鹿角,如果不是关羽贸然出击,徐晃论如何也破不了

反思这一仗,关羽如能坚守营寨,不听徐晃蛊惑,也不会败得这么快。

就这样,徐晃通过步步为营、声东击西、长驱直入等战术打败了“万人敌”关羽,解了樊城之围,稍作休整后返回摩陂大营,向曹操复命。

曹操非常高兴,亲自出营迎接,后来称赞徐晃说,敌人堑壕、鹿角包围了十重之多,将军攻破敌围,取得全胜,杀敌无数,我用兵三十年,加上我听知道古代善用兵者,从没听说过敢长驱直入、深入敌营的,且襄阳、樊城当时的情况,比起战国时的莒城、即墨要严重得多,徐晃用兵,胜过孙武和田穰苴(春秋时期名将)

四十一、白衣渡江

关羽虽然打了败仗,但仍然以水军据守汉江,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关羽的部队遇到了新问题,粮食不够了。

图片

负责后方补给的是糜芳、傅士仁,前面运粮还算及时,但最近粮食却迟迟送不过来。

其实也不能怪糜芳、傅士仁,刚经历一场大洪水,各地仓库的粮仓都有损耗,加上江陵城最近容纳了三万降军,多了三万张吃饭的嘴,这完全是计划外开支,粮食自然就不够了。

关羽派人传话给二人,等我回去收拾你们!

若在往日,这话也是没什么的,以糜芳、傅士仁的老资格,关羽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但现在关羽假节钺,有了先斩后奏之权,糜、傅二人心头一凛。

这时,孙权不失时机的来信沟通感情,对二位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慰问。

无奈之下,关羽派人去其他地方筹粮。

几万人的粮食不是小数目,筹粮队的手伸得过长,伸到了孙权的地盘——湘关,发生了“湘关抢米”事件。

湘关今天的具体位置已不可考,这件事在关羽看来没什么,陆逊不是在信里说“愿意倾力相助”吗,我借点粮食怎么了。

但孙权一方将此事件定性为“抢”,因他需要一个偷袭荆州的借口,是“关羽先动手”。

方案拟定后,孙权任命孙皎为左都督,任命吕蒙为右都督,共同执行偷袭计划。

孙权这样安排,并不是不相信吕蒙的能力,而是出于慎重。

吕蒙对孙权说,至尊您认为征虏将军(孙皎)可用,就用他;认为我可用,就用我,赤壁之战时周瑜和程普分别任左右都督,两人闹不合,差点坏了大事。

孙权觉得有理,便改任吕蒙为唯一都督,负责全局,孙皎负责后勤保障。

十二月,凛冬已至。

图片

按计划,吕蒙命士兵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将水军伪装成商船,从长江逆水而上,这一事件,后人称为“白衣渡江”,不过这里的“白衣”并不是白色衣服,而是百姓衣服,一般办丧事才穿白衣,一支船队如果都穿白色衣服反而会引人注意。

图片

目前吴蜀两家还是联盟,关羽北伐急需物资,东吴有商人到荆州做点生意也不奇怪,因此这支船队一路顺风顺水,没有引起特别注意。

关羽为防东吴偷袭,在沿江设置了不少烽火台,但烽火台的位置已被吕蒙摸得一清二楚,烽火台顶多只是个班级编制,没有多少人,“商船”靠岸后,着便服的吴军将烽火台士兵一一拿下。

图片

伪装的商船只是前哨,负责解决沿江烽火台,跟在它后面的依次是吕蒙、孙皎、孙权率领的王牌部队——江东水军。

吕蒙的第一个目标是公安,江陵毕竟是大城,城防坚固,物资丰富,短时间内拿不下来,若关羽回师救援,搞不好前功尽弃,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公安。

即使是小目标,吕蒙也没有想过用武力攻取,策反是吕蒙的特长。

吕蒙派虞翻做说客,劝傅士仁投降。

见吴兵从天而降,傅士仁乱了阵脚,虞翻告诉他沿途的烽火台已经被解决了,现在四面都是吴军,关羽又远在樊城,抗拒是死路一条,投降仍可以享受高干待遇。

傅士仁虽然资格老,但几十年来基本就是混资历,从没经历过大阵仗,遇到这种事不知该怎么办。

傅士仁想起四年前,零陵太守郝普也是投降了吕蒙,湘水之盟后,零陵又回归刘备地盘,刘备也没拿郝普怎么样,这一次会不会也是有惊无险?一家兄弟还打架呢,蜀吴两家闹个别扭不很正常嘛,要不了多久就和好了的。何况自己跟刘备是发小,刘备不会怪自己的,顶多也就是降职,总比掉脑袋好。

想到这,傅士仁便开城投降了。

刘备对犯错的下属过于宽仁,如果当初对郝普等人严肃处理,傅士仁也许不会这么轻易投降。

图片

拿下公安后,吕蒙渡江北上,到江陵后,吕蒙又给降将傅士仁一个立功的机会——劝降糜芳。

江陵城非同寻常,孙刘联军攻打了足足一年,关羽必精心部署防务,吕蒙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没想到江陵城很快竖起了白旗,城防官糜芳派人送信:愿意投降。

糜芳这样的国舅爷、老革命为什么会投降,细细一想,不外乎以下原因

首先,糜芳是个怂货。一直活在哥哥糜竺的树荫下,跟傅士仁一样,两个老混混,没经历过大阵仗,缺乏战斗的意志和胆量,平时看不出来,刀架脖子上腿就软了。所以现在我们评价一个同志特别强调“久经考验”,这很重要。

第二,保命需要。前有江陵失火之责,近有军粮不力之咎,玩忽职守也好,个人私怨也好,关羽再大的脾气也是不能把糜芳怎么样的,因为糜芳是国舅爷,只要哥哥糜竺还受刘备的信任,自己就不会有事。但现在不同,关羽获得了“假节钺”的特权,真横下心要自己死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报复关羽。糜芳和关羽的私怨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从来就没有尽职尽责的想法和动力,献城也出于对关羽的报复心理,“江陵丢了,看你怎么交代”。

这个问题的主要责任在关羽,除糜芳、傅士仁之外,关羽与荆州治中(副省长)潘浚的关系也不好,刘备入蜀后,曾安排潘浚负责荆州事务,行政职务高于糜芳、傅士仁。荆州高层就那么几个,与一人有矛盾可能是个别现象,与两人有矛盾就应该反思了,仇人多到三个,可以肯定是关羽的问题了。

加上傅士仁已经投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哪怕是负面榜样,糜芳也就投降了。

吕蒙大喜过望,没想到竟如此顺利。

江陵大门徐徐打开,糜芳举着人口及府库账册跪在门前,吕蒙大军鱼贯而入。

进城后,吕蒙一面接受降书,部署接防事宜,一面派人向孙权报捷。

虞翻提醒吕蒙,糜芳虽然投降了,但只代表他自己;关羽在荆州那么久,影响力不容小觑,城中一定有反抗势力,必须立即把各处城门控制住,这样江陵城才算完全到手。

吕蒙醒悟,立即派兵控制住江陵所有城门,不久后果然城中爆发起义,很快被吕蒙平定(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计不行)。

有一种观点认为,糜芳投降吕蒙可能是诈降,理由正是这次“城中有伏计”,城中设伏兵这种事应该有高层的部署,参与者除了糜芳,可能还有潘浚,只不过计策被虞翻识破,没能成功。

这个观点不敢苟同,以江陵城的坚固,就算粮草告急,也可以一边守城,一边给关羽送信,请他回师救援,搞“请君入瓮”的风险太大了。

《三国演义》的作者刻意弱化了虞翻的才能,仅让他在“舌战群儒”中充当陪衬角色,真实的虞翻很有智谋。

接下来,吕蒙做了两件事:一是强调军纪,士兵不得骚扰百姓,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二是开展慰问,亲自挨家挨户走访,询问百姓疾苦,有病的送药,生活困难的送衣服食物。

吕蒙有个老乡比较爱干净,到百姓家中借了一个斗笠,用来盖铠甲,这事虽然违犯军令,也不算多大个事,但吕蒙听说后,当众将其斩首。

事情越是离奇、新鲜,越是传得快、传得远,这个倒霉的老乡用人头为吕蒙做了广告,听说了这件事,江陵百姓们都认为吕蒙是个青天大老爷,城破时的恐慌也慢慢平复下来。

兵荒马乱的年代,身为百姓能怎么样呢,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说谁好。

占领江陵、公安后,荆南的武陵、零陵很快也被孙权、吕蒙拿下。

与此同时,陆逊率军攻下了夷陵、秭归,控制了益州与荆州的通道,杜绝了关羽逃回益州的可能。

江陵、公安等地丢失的确切消息,终于反馈到了襄樊战场,听完探报,关羽如五雷轰顶,头晕目眩。

图片

关羽本能的做出了回军的决定,至于回去是打,是谈,他脑子乱的很,回去再说。

樊城突围后,曹仁缓过劲来,听说关羽要撤军,打算过江追击,好好出口恶气。

见曹仁打算出兵,赵俨立即阻止,赵俨指出,眼下孙权得志,我们正好放关羽回去打他,如果我们与关羽打起来,会白白便宜孙权。

曹操也派人送来指示,命曹仁不得追赶,曹仁这才作罢。

四十二、将星陨落

回家的路上,关羽的士兵们焦躁不安,他们全家老小都在后方,如今被孙权控制着,不知是死是活,哪里还有心思继续围城。

图片

要想让士兵听话,控制家眷一直是非常有用的一招,前面讲过,刘备跟刘璋翻脸后,用荆州兵控制了白水关所有士兵家眷,强令他们为自己打刘璋,最终取得胜利。

到三国后期,司马昭命令钟会伐蜀,有人提醒司马昭,钟会是个单身狗,没有家眷在国内,他入蜀后要是有二心,恐难以收拾,司马昭说,他没有家眷,可他带去的士兵有,傻子才会跟他。后来钟会果然宣布造反,强逼手下掉转矛头,讨伐司马昭,结果被手下里应外合做掉了。可以说钟会在政治上非常幼稚。

回去的路上,关羽的心一直吊着,不断派情报兵回江陵打探消息,此时的他,再也不是那个威震华夏的猛将,只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说是情报兵,不如说是和谈使者,此时全军家眷都在吕蒙手里,关羽想到的只有和谈。

但和谈也只是关羽的一厢情愿,此时的关羽还没有意识到,江陵、公安是谈不回来的,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使者们回到江陵,受到了吕蒙的热情接待,这个“热情接待”倒不是请他们吃饭,而是让使者先回家看看,再挨家挨户询问,想问什么随便问,吕蒙一概不管。

结果使者们得到的消息是,百姓们的生活比关将军在时好多了。

使者们一拨拨回去复命,随身带回的还有雪片一样的家信,所有的信都是一个意思,儿啊,家里好的很,爹娘也好,妻儿也好,吕将军很照顾我们,你早点回来团聚吧。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关羽的军队里出现了逃兵,一开始是三五十个,接着是上百,到后来越来越多。

关羽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这么走下去,到江陵就等吕蒙五花大绑了。

于是,关羽没有继续往前走,大军在当阳停下了。

图片

地图出自《大汉帝国在巴蜀》,作者饶胜文

就在吕蒙偷袭荆州的同时,驻守江夏的文聘趁火打劫,出兵袭击了关羽的水军基地荆城、后方基地汉津,焚烧了所有战船和军械物资。

《文聘传》记载,“(文聘)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这件事未写具体时间,综合史料来看,应该是在关羽撤回江陵这段时间。

听到荆城、汉津被袭击的消息,身心俱疲的关羽再无战意,他决定逃回益州。

当阳西南有个地方,叫麦城,当时还只是个不出名的小城。

图片

有个文人王粲,曾经在这里作了一首《登楼赋》,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怀才不遇的悲伤,后来他跟了曹操,编写了最早的三国史——《英雄记》,可惜大部分已失传,仅留下只言片语。

王粲走后,麦城迎来了另一个人,从此名声大噪,“走麦城”与西方的“滑铁卢”一样,成为失败的代名词。

关羽率领残部驻扎麦城一个月,士兵们大部分都跑光了。

在麦城,关羽终于见到了他最不想见的人——前来劝降的东吴使者。

图片

思之再三,关羽表示愿降。

他当然不是真的要投降,只是为逃跑争取时间。

要逃回益州,最近的路是西走夷陵(宜都),过白帝城,再还成都,总之只要进了益州就好办,但此时夷陵已经被陆逊占领,东有文聘,北有曹仁,唯一的出口是东三郡。

关羽能想到的,孙权当然也能想到,去东三郡的路上安排了伏兵。

关羽在城头摆满草人,扎满旗帜,给敌人一种人还在的错觉,接着率十余骑冲出麦城,逃向东三郡。

图片

是的,你没看错,三万人逃得只剩十余人。

《吴主传》载: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骑。

关羽一行向北跑了几天,一路太平无事,眼看就要到东三郡了,关羽松了口气,吴兵没追上来。

等到了益州,见了汉中王,先杀刘封、孟达这俩狗日的,关羽想。

杀了俩狗日的,我再重整人马,杀回荆州,剥吕蒙的皮,还有孙权,陆逊,还有糜芳、傅士仁,一个也别跑,关羽想。

逃亡小队继续前进,走到离东三郡只有二十里不到的夹石岭,吴军突然出现。

只有十几人,根本就没有战斗发生。

毫无抵抗力的关羽一干人被吴军生擒。

图片

取荆州,就一定要抓关羽,不能让他逃回益州,至于抓住关羽如何处置,孙权召文武商议,孙权本人倾向于招降关羽,用来对付曹操和刘备,但群臣皆以为不可,他们说,曹操当年收留了关羽,没有杀他,最终酿成大患,我们难道还要重演这一幕吗?孙权默然。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底,按孙权指示,一代名将关羽和儿子关平,就近被斩于临沮。

写这一章,心情有点沉重。

失荆州,并不意味着关羽就要死。

即使走麦城,关羽也未必会死。

造成关羽之死的,外因是孙权追杀,内因是军队哗变。

图片

他有大军,北征的时候是三万人,后来又抽调了部分江陵守军北上,保守估计四万,即使被徐晃打败过,有一定兵员损失,但回来的时候应该仍有三万左右。

拥有三万精兵的关羽,孙权一时是奈何不了他的,待刘备得信前来救援(秭归丢失的消息很快会传到刘备那里),关羽生还的概率就更大了。

但自从使者带回家信,情况就变了,士兵们纷纷逃跑,逃到最后,三万人仅剩下十余人。

这些士兵只顾着自己的家人,至于逃走之后关将军怎么办,他们全然不管。

《关羽传》说,关羽看不起士大夫,却很体恤士兵(善待卒伍),我很疑惑,如果关羽真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好将领,即使家眷被扣押,即使一部分士兵没心没肺的逃走,总还是会有士兵愿意跟随关羽、不离不弃的。

《孙子兵法》说,对待士卒像婴儿,士卒就可以和他一起去跳急流深谷;对待士卒像爱子,士卒就可以和他一起去战场赴死(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战国名将吴起曾亲自为士兵吮吸脓疮,士兵的母亲见之落泪,人们很疑惑,将军对您的孩子这么好,您高兴才对啊。母亲说,正因为这样,我这傻孩子一定会为将军拼命向前的,我怕见不到他回来了。

这位士兵又何尝不爱母亲,可他愿意义无反顾的为吴起作战到死。不为什么,这就是“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也许史书为尊者讳,真实的关羽并没有那么“善待卒伍”,士兵们没有那么爱戴他。

打了败仗并不算什么,但在最窘迫的时候,士兵们无情的离开,实在凄惨。

一代名将沦落这样的结局,怎不令人唏嘘!

图片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