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名门富二代决定出家

 视觉志 2022-08-23 发布于山东

现在才明白,名门富二代的日子真不好过。

书念得不好,就是给家族丢脸;没有才艺,在圈子里就没有地位;喜欢的姑娘门第太低,就得狠心断舍离;不想工作就得名校深造,家里不允许养大爷……

名门富二代是真的卷。

有个男生,历经千辛万苦,承受各种压力,终于在即将熬到头秃之时,学有所成,传宗接代,在圈内混得有头有脸,成为文艺圈顶流。可就在此时,他突然说:

这一切都算个屁。

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是个好日子。他选择在这一天抛下一切,剃头、进庙、皈依,把曾经拥有的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儿子和头发都留在尘世。

他再也不卷了。

很多年后,有人说他是“渣男”,对不起那么些老婆孩子,但更多人说,他是世间最高尚的人之一,叫他大师。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僧,他是人间最有故事的人。

01.

李叔同不是普通的富二代,他们家是天津的书香门第。同治年间,他爹当过吏部主事,在家乡有名有姓。后来辞官经商,开私人银行,家中大富。

李老爹晚年信佛,乐善好施,人称“李善人”。他什么都有,就缺儿子:老大早夭,老二体弱。为了延续香烟,他娶了一个小自己40岁的妾,六十岁上得了李叔同这个老来子。

图源:《一轮明月》

据说,李叔同降生颇有阵仗:其生母分娩镇痛时,一只喜鹊叼来一段树枝,放进产房。

大家都说,这是大吉之兆,李老爹给孩子取名文涛,字叔同,宝贝得不得了。

但那又如何,小康人家的孩子最自在,名门子弟从来不许躺平,李叔同作为官商李家的三少爷,成年之前就没痛快过一天。

图源:《一轮明月》

豆腐脑从来不能买一碗泼一碗,衣裳也不能穿一件撕一件。李家大厅抱柱上挂着家训——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李家的孩子不许作死。

就连写字,也要确保每一张小纸条都充分利用,比地主儿子还抠搜。

图源:李叔同最早的照片

行动更不许没有规矩。小妾生了庶子,被上面三个太太看不顺眼,每天都被教做人。李叔同从小压抑,和生母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非常自卑。

五岁上,李老爹去世,走前让李叔同以兄长为父,接受教导。母子俩的日子从此愈发艰难。

图源:《一轮明月》

六七岁,二十岁的哥哥给弟弟开蒙,严厉异常。小朋友动辄被罚,更加沉默寡言——倒是打下了结实的教育底子。

图源:《一轮明月》

八九岁,他拜入名儒门下,学习经史子集、书法金石;十三岁师从天津名士,细学诗词书画和八股。

表面上看,他在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活得潇洒,背地里,他性格压抑,只能日日寄情于文学书画。

图源:《一轮明月》

十五岁,他就过烦了,说“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

十六岁,他顺利成为学霸,一身才艺,卷死了圈子里的同龄人。

他妈日盼夜盼,盼着儿子考公上岸,光宗耀祖。

他青春叛逆,只想改变世界,再谈场恋爱。

图源:《一轮明月》

事实证明,虽说胳膊拧不过大腿,但老子娘和儿娃子到底谁才是大腿,得由时间来决定。

02.

李叔同第一次与世界抗争,以失败告终。

十六岁那阵,他沉溺娱乐圈不能自拔,不但唱戏,还跟唱戏的谈恋爱。角儿叫杨翠喜,李三少爷总去送她回家。

图源:《一轮明月》

老太太听说这事,拿出一包老鼠药,一哭二闹三上吊,李叔同马上收敛;阴差阳错,杨翠喜被卖到官家,三少爷便安安静静地失恋。

1897年,李叔同快18岁,高考失败。家里决定让他先成家,娶茶商俞家的女儿。他哥说,你老老实实结婚,我给你30万巨款,让你们带着老娘出去单过。

俞氏

憧憬着自由,李叔同娶了俞氏,第二年带着老婆老娘去了上海法租界另立门户。没有了压顶乌云般的大家庭压力,一切都是崭新的。

他改名李漱筒,重获新生。

图源:《一轮明月》

可他并不知道该做什么。妻子贤惠又安静,母亲比妻子更静。他们没投奔任何亲戚,没什么社交。李叔同看不惯陈腐的清政府,讨厌八股,宁可唱戏也懒得琢磨仕途经济。

简单来说,他就是不想上班,不想上班。

他做了所有赋闲富二代都会做的事:用特长混圈子。

上海有个文学社叫“城南文社”,月月组织征文比赛,他投稿三次,得了三次头名。

图源:《一轮明月》

这个成绩惊艳了文社的主事许幻园。他带李叔同进了上海文坛,李三少爷从此在上海社交圈站稳了脚。

李叔同、许幻园和另外几个朋友结义,号“天涯五友”,成立了上海书画诗会,常在一起看雪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每周出版书画报纸。

他娘终于受不了。一个书香门第的富二代,天天混圈子却不赚钱,亲戚朋友怎么看?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爹和祖宗?

更何况,生了个儿子还死了。

图源:《一轮明月》

庚子之难来临,诗会解散。李叔同考公失败,顶不住母亲目光的压力,他选了另一条富二代喜欢的道路——上学。

他考上了南洋公学,开学前他说,我还得改个名。以后我叫李广平。

图源:《一轮明月》

03.

也许李广平是个吉利的名字,李叔同的灵魂觉醒,开始以一己之力,默默改变世界。

在南洋公学,他是校草级人物,风度翩翩,普通话标准,成绩优异。总教习蔡元培看中他,对他说:“广平,你来修筑祖国与国际的桥梁。”

图源:《一轮明月》

在蔡元培先生的引导下,李叔同努力学外语,翻译了日本的《法学门径书》和《国际私法》,从此留名中国法学史。

他还和黄炎培、许幻园创办补习学校,为学生设立了前所未有的“乐歌课”,从此中国音乐教育史上有了音乐课。

图源:《一轮明月》

他混得有头有脸,如鱼得水。可恰在此时,母亲病故了。

天黑了。

他再也无心事业,日日夜夜只能感受到无边的哀痛。他又改名了,这一次,他叫李哀。

图源:《一轮明月》

李哀送母亲灵柩回乡,又办了一件改变世界的大事:他拒绝传统葬礼,不吹锁单收礼金,不披麻戴孝放焰口。

他只搞了一场新式追悼会,震惊了整个天津。从此天津人对“新式葬礼”有了认知,并逐渐开始思考繁文缛节的意义。

图源:《一轮明月》

送走母亲,李哀决定逃离,去日本上野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画,去音乐学院学钢琴,找著名导演学戏剧。

图源:《一轮明月》

踏上日本的土地,他说,我还得改个名。就叫李岸吧。

日本留学的李岸光芒四射,一路火花带闪电:

他编辑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寄回国内发行;

他和朋友共同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并作为中国话剧反串第一人,扮演茶花女,绝世风姿艳惊四座。

忙里偷闲,他还加入了同盟会,又娶了自己的绘画模特。

图源:《一轮明月》

他花了五年修完所有课程,回到祖国,家园已经一片萧索。彼时他已舍弃一切纨绔习气,每日粗衣布鞋,粗茶淡饭,一心投入文艺事业和教育事业,启迪民智。

陆陆续续,他和朋友们一起,编报纸、办杂志、做教师、研究西洋画、写诗。

因为教学需要,他创作了大量歌曲,包活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部合唱曲《春游》,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

丰子恺手抄版

他是那个时代最好的音乐老师,大家都叫他李先生。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太太,即便旧世界风雨飘摇,他还有能过上有衣食、有尊严的日子。

可他还是不快乐。做李叔同不快乐,做李岸也不快乐。他走通了一个富二代能走的许多路,每一条都让他浑身不舒服。

百爪挠心之时,他干了最后一件富二代喜欢干的事。

04.

试问这个世界上,哪个富二代没有试过排毒养生呢,尤其是断食疗法。

李叔同也试了。

他听说断食可以净化身心,就跑到杭州虎跑寺做断食实验。实验之前,他说,我觉得,我还得再该个名。

这次改成李婴,含义不重要,主要是形式有意义。

断食开始,他每天记日记:第一周,逐渐减少饮食,从痛苦万分到逐渐适应;第二周,完全不吃,神清气爽;第三周,逐渐恢复饮食。

断食过程中,他或是休息、冥想,或是刻印、画画。十八天后,整个人焕然一新。

这次的经历,让我们和李叔同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件:断食需要循序渐进,有人陪护,最好有幽静环境加持,且不能上班。

图源:《一轮明月》

第二件:李叔同发现,他真的很适合寺庙。

如今回忆过往,李叔同当和尚这件事早有预兆,草蛇灰线,自未出生起绵延数十载。他父亲信佛,嫡母信佛;他三五岁爱听诵经,成年也喜欢寺庙。

图源:《一轮明月》

尘世生活三十六年,他从未真正开怀,家庭也无法让他定心。他拥有一切,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无论是李文涛、李广平、李岸、李哀还是李婴,那些都不是他真正的姓名。

图源:《一轮明月》

1918年,他到虎跑寺过年,在那里得了法名,找到了归宿。那年的8月19日,他落发,出家,从此人间再无李叔同,他只是弘一,一个念佛不忘爱国的和尚。

许多年后,大家逐渐明白,弘一这个名字终于取到位了,它非常耐磨损,一直用到法师圆寂,一直到104年之后,还在中国人心中熠熠生辉。

人们颂扬着他的光辉事迹,说弘一法师的后半生致力弘扬佛法,在战乱时期宣扬仁善精神,为无数民众带来希望。

还说,1927年,在一些革命党人纠结宗教意义之时,弘一法师和蔡元培等人据理力争,这才制止了“灭佛”计划。

法师善名远播,1938年,他见了泉州防区司令钱东亮。钱素有”嗜杀“之名,却被他劝诫得老老实实,恭恭敬敬……

法师鼓励弟子丰子恺画出《护生画集》,弘扬“慈悲心”。丰子恺说,画集完成之日,百兽入梦,同谢共贺。这想必是一场大功德。

人们纪念他的诞辰、忌日,感念他对佛教与尘世做的一切贡献,却唯独不纪念他出家的日子。

其实对他来说,这个日子才是唯一值得纪念的。李叔同出生便压抑神伤,半生负了两个女人,无可眷恋。可自从他成为弘一,自在圆满,灵魂有靠,不负天下人。

104年前的今天,富二代李叔同变成了弘一,何其幸运;世人有了弘一法师,何其幸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