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说】那些知青生活的旧事(三)

 海阔潮涌 2022-08-23 发布于山东

文/海阔潮涌

难忘的知青之歌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岁月,正是极“左”思潮泛滥的日子,人们的文娱生活非常单调,只有八个样板戏可看和几首颂歌可唱。几乎所有“文革”以前的歌曲,还有许多外国歌曲都被说成黄色或反动歌曲被禁止传唱。然而,人们对美的追求却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在短暂的知青生活中,那些优秀的中外歌曲就经常被我们悄悄地在知青点的宿舍、在田边地头传唱。同时传唱的还有产生于那个特殊年代的知青之歌。知青歌曲既带有那个时代强烈的烙印,又与当时流行的革命歌曲有很大的不同,它集中反映了知青们强烈的思家和想念父母兄弟姐妹的心情,反映了知青们面对未知的将来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反映了知青们青春的骚动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海潮所插队的小山村其实是一个民风纯朴、风光旖旎的地方:两面环山,山形种满了柳树、杨树等植物和庄稼,山川中间有条湾湾的小河清澈透底,众农舍依山而建,在村中央河旁平坦的空地,建有一排红瓦砖房,外面粉刷着白灰,与周围土黄色农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是知青点。

由于小山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当时公共汽车只通到公社,我们要从这个名字动听的牡丹公社所在地步行10多里土路,才能到达一个名字土得掉渣的缑家沟小山村。同时小山村也没有电,我们这些知青白天要到地里劳作,时间还好打发,可是到了晚上,连半导体收音机都没有(七十年代,收音机可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财产),可想而知,当时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多么的贫瘠。

有段时间,知青之间流行“窜点”。记得有一次,来自另一村的几个东北老知青光顾我们知青点,顷刻之间寂静的小院喧闹起来,我们忙里忙外端上最好吃的饭菜招待。饭毕,他们兴趣高亢,将我们男男女女20多人全部召集一起,先是让我们看他们带来的半导体收音机和口琴,然后教我们学唱当时在知青之间流行的“歌曲”。象《南京知青之歌》,是当时全国知青中非常流行的一首知青歌曲;象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美丽的心上人》、《刑满释放我出了监狱》等在当时则统统被打入“黄色歌曲”;还有《从北京到延安》,海潮至今尚能跟着调子哼唱:“从北京到延安,千里路遥远,告别了父母,离别了家乡,谁想到有今宵;望山山高入云,望水水向东流,想请河水捎封信,苦闷在心头……”。

海潮依然清楚地记得,流行最广的一首当属《南京知青之歌》,40多年过去了,现在很多知青都能哼出一两句:“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跨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生活的脚印深浅在偏僻的异乡……”,凭借着这首风靡一时知青之歌,我们这些五湖四海的知青就好像一家人。

这些知青歌曲的旋律大都婉转抒情,唱起来催人泪下。在人们厌倦了样板戏和慷慨激昂的颂歌时,它们自然地受到了大家的喜爱。知青歌曲成了我们的好伙伴,劳动之余,约上几个战友,带上口琴笛子之类的乐器,到山坡背后,到树林深处尽情地歌唱,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怀。知青之歌伴我们度过了那些寂寞的岁月,现在回忆起来海潮依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