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起学《论语》19.25 子张篇——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云教育zi4zxu1e 2022-08-23 发布于北京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白话】
陈子禽对子贡说:“您是故意做出恭敬样子的吧,仲尼难道比您更贤能吗?”
子贡说:“君子从一句话就能看出一个人智慧,从一句话就能看出一个人不智慧,说话不能不谨慎啊。夫子不可企及,就如同上天不能搭梯登上去。夫子如果得到邦家之位,就会像所说的:教化百姓立就能立,引导百姓行就会行,他去安抚就会都归顺了,他去动员就会都和睦了。他活着时,大家都感到荣耀;他去世时,大家都觉着哀伤。像这样,怎么能及得上他呢?”
 
【释词】
子为恭也:为恭,故意为恭敬。一说“也”同“邪”。《正义》:“为恭敬,以尊崇其师也。”
岂:难道。
贤于:比……贤能。
一言:一句话。戴溪:“陈子禽在圣门中不知所学何事,问三事皆谬。其一问子贡夫子求闻是邦之政,其二问伯鱼有异闻,其三以为子贡贤于仲尼也。”
知:同“智”。
慎:谨慎。钱穆:“君子之于人,只闻其一言,便可判其人之知与不知,故言不可不谨。”朱子:“责子禽不谨言。”
及:赶得上、够得着。
犹:如同。
阶:梯子,登高所用。
升:登。《注疏》:“又为设譬,言夫子之德不可及也。”钱穆:“孔子之高,无梯可升,即无道可从。”
邦家:邦,诸侯之国。家,大夫之家。孔安国:“谓为诸侯若卿大夫。”唐文治:“谓夫子得位乘时也。”
所谓:所说的。《注疏》:“又为广言仲尼为政之德也。”
立:立起,指让百姓能生存,亦可指教化百姓修身自立。《义疏》:“言夫子若得为政,则立教无不立,故云所谓立之斯立也。”钱穆:“扶而立之而皆立,即己欲立而立人,民无信不立之立。”
斯:语气词。
道:同“导”,引导。《义疏》:“又若导民以德,则民莫不兴行也,故云导之斯行也。”钱穆:“导之使行而皆行,即己欲达而达人,道之以德之道。”
行:从。
绥:安抚。
来:归服、归顺。《义疏》:“远人不服,修文德安之,远者莫不襁负而来也。”钱穆:“安其民而远者闻风悦来。”
动:动员、鼓舞。也可以看作“劳役之”。
和:和睦。钱穆:“悦以使民,民忘其劳,故鼓舞作兴之而民莫不和睦奔赴。”朱子:“和,所谓'于变时雍’。言其感应之妙,神速如此。”
荣:感到荣耀。钱穆:“时人皆觉其光荣,所谓'与有荣焉’。死则民皆哀之,所谓'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袁氏:“生则时物皆荣,死则时物咸哀也。”
如之何:怎么能。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亦明仲尼之德也。他人之贤,犹他物之高者,可设阶梯而升上之;至于仲尼之德,犹天之高,不可以阶梯而升上之。
《论语正义》曰:夫子未得大用,故世人莫知其圣而或毁之。然至诚必能动物,存神过化,理有不忒。夫子仕鲁,未几政化大行,亦可识其略矣。
钱穆曰:子贡晚年见用于鲁,鲁人遂谓其贤于仲尼。孟子谓子贡智足以知圣人。圣人之德,世所难晓,故此下子贡乃特言孔子苟获见用于世,其效有如此,所以期人之共喻。天之德不可形容,即其生物而见其造化之妙。圣人之德不可形容,即其所感于人者而见其神化之速。子贡此下之言,即因其感于外者以反观圣人之德,所以为善言圣人也。
蔡节曰:子禽不知圣人而轻议之,子贡以为圣人之不可跂而及,亦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其化功之神速如此,生则天下尊之而极其荣,死则天下思之以尽其哀,如之何而可以及之也。
孔安国曰:孔子为政,其立教则无不立,道之则莫不兴行,安之则远者来至,动之则莫不和睦,故能生则荣显,死则哀痛。
《论语义疏》曰:孔子若为时所用,得为诸侯及卿大夫之日,则其风化与尧舜无殊,故先张本云“夫子之得邦家者”也。孔子生时,则物皆赖之得性,尊崇于孔子,是其生也荣也;孔子之死,则四海遏密,如丧考妣,是其死也哀也
郑汝谐曰:有所建立则必立,有所引道则必行,有所抚绥则必来,有所动化则必和。尧舜巍巍荡荡,至于有成功、有文章、黎民于变者,其道若此
陈祥道曰:立之者,也;道之者,也。有政以立之,有道以教之,然后绥之以德莫不来,动之以乐莫不和,生则天下歌之故荣,死则天下哭之故哀。尧之治天下,其效至于黎民于变时雍,其死至于百姓如丧考妣,不过如此,盖其有为也
程子曰:此圣人之神化,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也
谢氏曰:观子贡称圣人语,乃知晚年进德,盖极于高远也。夫子之得邦家者,其鼓舞群动,捷于桴鼓影响。人虽见其变化,而莫窥其所以变化也。盖不离于圣,而有不可知者存焉,此殆难以思勉及也。
刘宗周曰:夫子之不可及也,圣不可知之谓神,一天而已。子不云乎: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夫子过化存神,超然声色之表,亦若是而已。圣同天,不既深乎善乎?子思子推言之也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呜呼!至矣!夫子之道,不必得邦家而见,只借得邦家事业,想见其配天之化有如此者,然则夫子其尧舜乎?子贡推尊夫子,一拟之宫墙,再拟之日月,拟之天,可谓至矣。然实未见得圣人亲切处,不如其自鸣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如孟子言孔子圣之时亦近之矣。
唐文治曰:圣道犹天,岂常人所能及?此盖以圣功配天德也。《易传》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孟子》言:“所过者化,所存者神。”盖至诚尽性之学如此,此所以圣功推王道也。
《四书通》曰:子禽之问凡三,所见者每降益下。此篇子贡之称夫子者亦三,其所见每进而益高。同一孔子弟子,所见何霄壤之邈如是哉?“其死也哀”,而子贡哀慕之心,倍于父母,至庐墓者凡六年之久,则晚年所得于夫子者,盖益深矣
《论语后案》曰:圣人至诚化人,天德备则王化捷。学者求圣人之神化,当思其至诚动物之实。又《大戴礼·五义篇》论圣人之德,与此章相符。
《论语集注考证》曰:“夫子之不可及”节,言圣德之体高妙也;“夫子之得邦家”节,言圣德之用神速也。
按:本章讲圣人生荣死哀,极尽其圣。内圣外王,有其体而发其用。
 
【相关材料】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为政,何如者取之?”孔子对曰:“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哀公曰:“然则今夫章甫、句屦、绅带而搢笏者,此皆贤乎?”孔子曰:“否,不必然。今夫端衣、玄裳、冕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斩衰、(jiān)屦、杖而歠(chuò)粥者,志不在于饮食。故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
哀公曰:“善!何如则可谓庸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不能选贤人善士而讬其身焉,以为己忧。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日选于物,不知所贵;从物而流,不知所归,五凿为政,心从而坏;若此,则可谓庸人矣。”
哀公曰:“善!何如则可谓士矣?”孔子对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道术,必有所由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是故知不务多,而务审其所知;行不务多,而务审其所由;言不务多,而务审其所谓;知既知之,行既由之,言既顺之,若夫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若此,则可谓士矣。”
哀公曰:“善!何如则可谓君子矣?”孔子对曰:“所谓君子者,躬行忠信,其心不买;仁义在己,而不害不志;闻志广博,而色不伐;思虑明达,而辞不争;君子犹然如将可及也,而不可及也。如此,可谓君子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圣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而凝成万物者也。情性也者,所以理然、不然、取舍者也。故其事大,配乎天地,参乎日月,杂于云蜺,总要万物,穆穆纯纯,其莫之能循;若天之司,莫之能职;百姓淡然,不知其善。若此,则可谓圣人矣。”
哀公曰:“善!”孔子出,哀公送之。
 
【本章参考书目】
《大戴礼记》《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学案》《论语新解》《论语正义》《石鼓论语答问》《论语大义》《论语集说》《论语集释》《论语意原》《论语后案》《论语集注考证》《四书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