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是药三分毒,因此,合理用药问题尤其重要! 在医院里工作,接触的患者和经历多了,用药方面的知识自然也就比一般人懂得更多,这也是作为一名药师的经验所在。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忍心看着一些患者由于听信某些谣言或自以为是地陷入一些疾病诊疗和用药误区,今天就来总结4条医院药师才知道的秘密来分享给大家,让大家早知道早获益! 秘密1:发热不用马上吃退烧药 许多家长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这可以理解。但如果孩子一发烧就马上急着给孩子吃退烧药,那就不一定是在帮孩子了,有可能反而会害了他。 发烧其实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机制,是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一种表现,只有当体温超过38.5℃,患者明显感到不适时,才需要服用退烧药。 如果体温没有达到38.5℃,只需要采用物理降温,或者多喝水,保持身体散热即可,并不需要服用退烧药,更何况退烧药使用不当还可能会造成患儿肝肾损害,所以孩子发烧别再急着给孩子吃退烧药了。 秘密2:普通感冒无需服用抗病毒药 普通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个不假,但许多抗病毒药却对普通感冒无效。 事实上仅有少数病毒感染才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例如利巴韦林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奈玛特伟/利托那韦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等。 而普通感冒却没有针对性抗病毒药可以治疗,何况它还有自限性,即使不用药通常不超过七天就会自愈,所以千万不要再病急乱投医了。 秘密3:抗生素≠消炎药 常常会听人们这样说:“发热?吃点消炎药吧”、“喉咙痛?吃点消炎药吧”,而很多人口中的“消炎药”,往往指的是抗生素。 实际上抗生素只在部分场合发挥消炎作用,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有效,而非细菌感染时是无效的。 而许多人口中的消炎药,其实还有另一类药物符合这个定义,那就是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这类药主要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急性发作等非感染性炎症的,所以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抗生素≠消炎药。 秘密4:头孢配酒,不一定说走就走 随着科普的逐渐普及,吃头孢药物后喝酒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的知识逐渐深入人心,于是就有了这一句“头孢配酒,说走就走”的顺口溜。 但专业药师指出,其实并不是所有头孢类都一定会与酒精产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几率较大的主要是化学结构具有四氮唑基团以及具有相似结构的头孢类药物,比如头孢哌酮、头孢孟多等,而且双硫仑样反应发生与否以及发生后的严重程度也与摄入酒精的量、吃头孢后的间隔时间和患者体内药物代谢酶的数量和活性等有关,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并不一定会如顺口溜所说的一样。 当然,这里笔者并不是鼓励大家吃了头孢类药物后就可以喝酒了,事实上不仅仅是头孢类药物,还有许多其他类药物与酒精配伍后都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所以为了保证安全和疗效,吃了任何药物后都应该避免摄入酒精。 总之,以上4条知识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认知误区,或者是容易犯的用药错误,药师无私分享给大家,希望看到的朋友能够涨知识! |
|
来自: 子孙满堂康复师 > 《药剂科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