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列松在南京 1949年4月

 景探老高 2022-08-23 发布于西藏
文章图片1

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地亚-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 1908-2004)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被后人视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他提出的“决定性瞬间”理论,也被摄影界奉为圭臬。

他曾在1948-1949年到过中国,亲身经历了中国历史的巨变,用他的莱卡35mm镜头记录了那风云变幻的时代。做为一位专业摄影师,在中国长达十个月的时间里布列松拍摄了大量的照片,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主要是在1954年出版的摄影集《FROM ONE CHINA TO THE OTHER》里的内容,其实只是一小部分。

我自然关注他1949年4月在南京的作品,为了发现更多的资源花了不少时间,总算有些成果,其中南京市民街头集体抢劫的画面相当罕见!在此过程中也发现不少张冠李戴的问题,把上海拍的当作南京的有好多张,经过多次筛选最终我挑出了三十多张,虽不能保证百分百绝对是南京,但还是有八九成的把握。

让我们来欣赏最负盛名的国际摄影大师布列松拍的南京老照片,张张精彩,绝对的大片!

文章图片2

1

1949年4月上旬,国军军官拖家带口乘黄包车外逃,背景是街边难民搭建的窝棚,这张片子被经常引用,成了国军溃不成军的具体写照。

文章图片3

2

下关车站抱着孩子的国军士兵。

文章图片4

3

马车、三轮车拖运外逃的物资前往车站码头。

文章图片5

4

太平路上列队行走的国军士兵和坐三轮车的军官。

文章图片6

5

此时的下关码头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

文章图片7

6

溃败的国军弟兄们还有闲心看训鸟表演。

文章图片8

7

这张玄武湖照片很熟悉,是在玄武门外朝南拍,北极阁就在前头,当时的湖水直接到城墙边,墙下并无道路。片中妇女小孩收割的应该是莲藕的嫩茎,属于较为昂贵的蔬菜。

文章图片9

8

难得大师拍景没拍人,站在城墙上拍城外的风景,城下的泰山行院子里堆满了坛子样的东西,不知道经营什么货品。

文章图片10

9

布大师这张不见一个人的照片着实罕见,是站在城西的城墙上拍的河西风光,外秦淮河、长江、老山均可见。

文章图片11

10

排队乘飞机逃往广州的南京政府官员们,这位手持网球拍更像是去度假的眼镜哥算是露了大脸,成了腐败象征被永远耻笑。

文章图片12

11

不要小看这抽烟的老头,这可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刚逃到南京不久,马上又要跑了。

文章图片13

12

这胖子是“宁夏王”马鸿奎,像是酒足饭饱后在剔牙,布列松能这样近距离抓拍高官也是够牛逼的。

文章图片14

13

这张开会现场的照片意义非同一般,这是GMD政府在大陆召开的最后一次国代会,此后只能在岛上开了,这会场应该是长江路的国民大会堂。

文章图片15

14

巨变前夕夫子庙的茶楼正常营业,顾客盈门。

文章图片16

15

15-24记录的就是无政府状态下的南京街头场景,虽然好几张不太清楚但已是非常难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具体地点。时间大概是1949年4月20日后,民国政府已南撤广州,南京街头已开始出现混乱,有人在抢劫米店,这时有枪声传来,也不知是警察维持秩序还是士兵在保护自己的战利品。

文章图片17

16

混乱发生后,有警察出面用警棍阻止抢劫,当时还有500名警察自愿留下来维持秩序。

文章图片18

17

政府撤离了首都,显然是放弃了南京,于是大规模的抢劫开始了,大部分的抢劫者并不是一群贪婪的暴徒,他们是普通的中国人,就连妇女和儿童也试图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文章图片19

18

面粉是最紧俏的抢劫对象,这么多显然不是贫民所为,士兵也加入抢劫的队伍,这是士兵征用的三轮车在转移抢劫来的面粉。背景能看到高大的城楼,会是哪个城门?

文章图片20

19

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战利品,他们搬走粮食、猪、家具甚至窗框。

文章图片21

20

母子合力从政府大楼里将沉重的暖气片抬出。

文章图片22

21

年幼的孩子也冲锋陷阵,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文章图片23

22

拖着战利品的少年们,他们几乎什么都要,战斗力无限。

文章图片24

23

街头游荡的少年抢劫团伙。

文章图片25

24

父子抢劫满载而归,当爹的露出得意的微笑。

文章图片26

25

胜利即将到来,潜伏者已按耐不住喜悦,宣传标语、漫画已贴满街巷。

文章图片27

26

那时人们文化水平低,通俗易懂的漫画还是宣传的主要形式。

文章图片28

27

南京图书馆的大门口正在挂上欢迎解放军的牌匾。

文章图片29

28

由学生志愿者组成的纠察队拿着棒球棍维持秩序。

文章图片30

29

这张解放军进入南京的照片曝光率非常高,跟我们想象中的热烈欢迎的场面大相径庭,疲惫的解放军战士行色匆匆,围观的市民都在好奇地打量,后面的“鹤鸣鞋帽商店”的广告牌倒十分打眼。

文章图片31

30

好奇市民继续围观街头席地而坐的解放军战士,这张知名度也非常高,我很想知道这张的具体地点,但完整的店招只认出一个“五洲大药房”,总体感觉不像是南京。

文章图片32

31

街头打着油纸伞遮阳的战士,像是中山路。

文章图片33

32

街头背枪巡逻的战士。

文章图片34

33

长者回望士兵,很有故事感,布列松抓拍这种画面特别拿手。

文章图片35

34

因方言差异北方来的解放军干部正在费力地与修钢笔的摊贩交流。

文章图片36

35

新街口广场的喷泉旁小战士若有所思写着什么,后面的孙中山铜像底座上竖着“人民女英雄刘胡兰”的大幅海报,演出地点是四牌楼中央大学大礼堂,应该是话剧吧。

文章图片37

36

中央大学校园里,人们严肃地望着领袖像,游行表演即将开始。

文章图片38

37

这应该是在扭秧歌,从装扮、动作到表情看上去都很别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