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中,经历全过程的指挥员——邓华

 兰州家长 2022-08-23 发布于甘肃

邓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为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著名的海南岛登陆战役,组织指挥部队以木船和机帆船取得渡海登陆作战的胜利。

1950年7月组建东北边防军时,邓华任第13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实际上是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作战。

文章图片1

1951年7~10月,他参加了朝鲜停战谈判,1952年6月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

朝鲜停战后,1954年9月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邓华是志愿军总部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的唯一一位志愿军领导人,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双方为实现统一问题爆发了内战,美国当局从其称霸全球的帝国主义利益出发,立即进行武装干涉,支援南朝鲜军作战,同时以其驻菲律宾的海军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和威胁中国东北大陆安全。

文章图片2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未雨绸缪,毛泽东委托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副主席于7月7日和10日两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保卫国防问题。

会议决定,调已向中原地区集中整训的国防机动部队第13兵团等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开赴东北边防整训,以保卫东北边防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

此时,第13兵团司令员是黄永胜。在7日的会议上,曾担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参谋长的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三人一致认为,黄永胜全面素质不如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主张调邓华为第13兵团司令员。

文章图片3

据此,会议决定以第15兵团部与第13兵团部对调,由邓华任第13兵团司令员。

13日以中央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确定了此事。

东北边防军集中后,原确定的边防军司令员粟裕因病,军委批准其休养一个时期,不能到职,副司令员萧劲光主持刚组建的海军工作、副政治委员萧华主持总政日常工作也都不能到职。

经周恩来、聂荣臻等建议,毛泽东批准,东北边防军暂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并统一供应。

文章图片4

这样,整个东北边防军整训的具体工作,都是由邓华为司令员的第13兵团领导机关负责完成的。

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伊始,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就考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作战的统一协调和指挥问题。

虽然,朝鲜方面派出内务相朴一禹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负责联络,但是,由于作战部署和指挥不统一,在第一次战役中还是发生了人民军误击志愿军的情况。

鉴于此,彭德怀力主由金日成、苏联驻朝鲜大使史蒂科夫和彭德怀建立统一的联合指挥部,经报毛泽东同意并转斯大林协调,于1950年12月,组成了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朝鲜方面派出金雄为副司令员、朴一禹为副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作战。

为作战指挥需要,经中朝双方协商,1951年初增补邓华为志愿军和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

从此,邓华协助彭德怀统一指挥中朝联军作战。1952年6月中旬后,邓华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同时以志愿军和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的身份统一指挥中朝联军作战,直到朝鲜战争结束。

志愿军参战后,连续取得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的胜利,不但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而且将战线推进到三七线附近。

这时,在朝鲜、在国内、在苏联,都产生一种轻敌速胜的情绪,认为朝鲜战争可以迅速结束。

文章图片5

但是,身为志愿军统帅的彭德怀对这种情绪十分担忧,地处前线的他知道,前三次战役基本上是在美国军政当局轻视中国人民力量,对志愿军不知底细,遭到志愿军突然打击而败退的。

第三次战役时,志愿军本身固有的弱点已经显露,由于运输线遭美国空军严密封锁,且运输能力弱,志愿军的粮食供应只能满足需要的25%,弹药供应只能作重点保障,连续进行三次战役,部队未得任何休整、兵员未得任何补充、运输补给情况未得任何改善。

战役结束后,志愿军总部部署休整,部队刚到达休整位置,“联合国军”就发起进攻。部队立即停止休整转入第四次战役防御作战。彭德怀认为就志愿军现有的装备水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但是艰苦的,而且是长期的。

为更有利于战争指导,有必要对这个问题统一认识。在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彭德怀决定回京,向毛泽东和中央面报各项,获得了同意。

1951年2月19日下午4时30分,彭德怀对作战进行部署后,致电在前线的邓华、韩先楚两位副司令员和人民军前线总指挥及第十九兵团首长,告知:

“我拟明(廿)日黄昏动身去中央,十至十五天返部。志司拟日内移金化前线,请邓华指挥。待洪[学智]解[方]率司令部到金化时,请邓华回金化司令部主持。”

彭德怀于20日动身回京,3月9日返回志愿军总部,前后近20天的时间,由邓华全权指挥志愿军和人民军作战。

这期间,恰是“联合国军”发动代号为“屠夫行动”的进攻,目的是将战线从三七线附近的原州、平昌、旌善一线向北推进到汉江南岸、杨平、横城至东海岸的江陵一线,并消灭汉江南岸的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

“屠夫行动”进攻于2月21日开始,在邓华的指挥下,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顽强灵活阻击“联合国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支援下的进攻15天,至3月6日才到达这一线,并且,在彭德怀动身回京前,就将汉江南岸的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撤至汉江以北,使“联合国军”未达到消灭汉江南岸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的目的。

3月7日,“联合国军”又发动了“撕裂者行动”的进攻,目的是夺取汉城和向三八线推进。

为使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既能有效阻击敌人进攻,又能减少自身伤亡并更多杀伤敌军,3月8日,邓华以志愿军和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的名义致电第一线志愿军和人民军各部,发出了战术指示,提出了阻击的具体战术原则和要求。

至3月9日,彭德怀返回志愿军总部时,志愿军和人民军已按预定计划在第一防御地带坚持阻击20天,实现了预定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目的。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邓华从自身资历、能力和身体状况考虑,还曾经先后两次,建议由资历能力都比自己高的军队将领,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或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

第一次是在第五次战役前,随着志愿军第9、第19、第3兵团入朝参战,部队增多,比邓华资历高的兵团指挥员也增多。

邓华在直接面报彭德怀之后,于1951年4月16日致电军委总干部部并转毛主席,提出:

“开始入朝作战主要是13兵团的几个军,那时13兵团机构与志司合并在彭总直接领导和指挥下是很对的。现在情况不同了,陆续来朝部队已有第9、第3、第19兵团,由于战争的拖长,今后各区换班部队还会继续来,而来的部队首长中,有些同志在能力资望上都比较高,原13兵团干部和机构又比较弱,如果志司仍维持现状很不合适,而13兵团本身几个军的工作也很难照顾,特别志司工作范围广而复杂繁重,彭总亦需几个得力帮手(我因能力与身体关系对彭总的帮助实在太渺小),根据这种情况和长期打算,建议志司有改组和加强的必要,原则上志司辅助干部中每一战略区至少应有一个,便于联系各区轮番部队和吸取经验,同时13兵团也需一个小的机构来加强对各军的工作,因此以陈赓同志专任志司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帮助彭总,宋[时轮]为第二副司令兼九兵团,我为第三副司令兼十三兵团……如此措施不仅于工作有利,而且在团结上也是必需的。”

但是,毛泽东、彭德怀和中央军委相信邓华的能力和水平。同年5月27日,彭德怀司令员致电毛泽东主席,请示“惟便于联系各野战军,志司似应增加陈赓为第二副司令员,宋时轮为第三副司令员。”6月1日,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请示。

第二次是1952年。当年4月,彭德怀回国治病,代理彭德怀职务主持志愿军全面工作的陈赓也于6月中旬调回国内主持筹建军事工程学院,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

7月上旬,彭德怀接替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22日,邓华为贯彻中央军委轮换志愿军部队的指示,在致彭德怀并请呈毛主席关于全部轮换在朝部队的请示中提出:

“志司任务繁重,且关系全局,个人德才资体均很不够,实在费力挑不动。目前虽无大的战斗,但工作上是有损失的,为加强志司领导,彭总不能回时,粟裕同志来此很好,副总长职陈赓同志很可胜任。工程学院可另选人,我则到兵团去再锻炼一下能取得一点前线的经验是有益的,如仍需我留志司则只能搞一部分工作,请另派一人任党委书记,负责全面领导才不致贻误。”

同样,由于毛泽东、彭德怀和中央军委相信邓华的能力和水平,而仍由邓华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主持志愿军全面工作,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邓华的这次让职在目前出版的所有关于邓华的著述中均没有反映。

邓华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期间,志愿军越战越强,越战越主动,“联合国军”地面部队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直到朝鲜停战。

巧合的是,邓华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期间,恰是“联合国军”第三任司令官马克·克拉克的在任期间。

克拉克在其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一书中写道:

“在1952年5月,当我受命为联合国军统帅时,韩战与停战谈判是在一种完全停顿状态。宽155英里之正面,在6个月以前固定于一条歪曲的战线,从西海岸38度线南10英里的汉江入海口,延伸到东海岸38度线北40英里之高城。除开在停战前一个月'中共’军在他们最后一次挽救面子的攻势中稍有进展外,这条线一直保持没有变动……这个冻结的战线是如此的一个悲剧:它使联合国军司令部在人员死、伤与失踪方面所付出的代价,等于釜山周边防御、仁川登陆、一九五○年之向鸭绿江前进以及从北韩严酷的冬季撤退各役的总伤亡人数的一半,而战果毫无。”

邓华在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儒将之称,善于总结作战经验。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司令员时,就多次总结了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经验教训,解放战争中,他在指挥海南岛渡海登陆战役过程中,也先后总结了《渡海作战几点经验》、《偷渡与强行登陆作战经验》、《帆船对军舰作战经验》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和朝鲜停战后,邓华总结的抗美援朝战争及作战的经验有《对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1951年1月8日)、《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1951年6月下旬)、《关于积极防御作战的若干战术问题》(1952年11月30日)、《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的研究》(1953年2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三年来的胜利》(1953年10月31日)、《抗美援朝战争经验的介绍》(1954年1月)等。

1954年至1956年,志愿军抽调人员编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也是由邓华主持完成的。

此外,在他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期间,关于进行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决定和指示等,也有许多作战经验总结。

邓华总结的抗美援朝战争及作战经验,既有运动战的经验,也有阵地战的经验,特别是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进行攻防作战的经验,既有战略层次的,也有战役和战术层次的。

他总结的经验实际、深刻、具体,便于操作运用,为志愿军各级指挥员在战场上指挥作战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为后来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指导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