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有益健康,但也可能引发猝死!想安心运动,要做哪三项检查?

 乐纳己 2022-08-23 发布于湖北

一直以来,各类健康科普都在不断地给大家强调:避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锻炼,对维护健康至关重要。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不适当的或强度过大的运动也有可能引起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

文章图片1

在2021年欧洲杯,丹麦对阵芬兰的比赛当中,丹麦队球员埃里克森就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失去意识、晕厥倒地。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相信不少朋友应该还记忆犹新。

文章图片2

而在平时,大家应该也从新闻当中看到过不少,运动相关猝死所引发的悲剧……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哪些人运动相关风险较高;在开展运动以前,通过哪三项检查可以排除这些风险。

运动相关风险 有高有低

医学研究发现,不同的人在开展同一强度的相同运动时,猝死的发生风险可以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倍!

这意味着在开展运动以前,识别出那些运动相关风险较高的人很有必要!那么,究竟怎样的人,运动相关风险较高呢?

2022年,《中国循环杂志》上刊发了我国首部有关“防范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医学专家共识。

文章图片4

这份医学专家共识指出:对照下面这份表格当中的内容,只要“核心变量”满足任意1项或者“非核心变量”满足任意2项,就算是运动相关的“高风险人群”了。

文章图片5

从这个标准来看,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被归类为“高风险”的人还真是不少。

比方说,年龄在50岁以上的男性以及60岁以上的女性,哪怕没有任何疾病或指标异常,就可以直接归为“高风险”;

再比如,只要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不论年龄多大、血糖控制情况如何,也属于“高风险”;

还有就是,“平时不爱运动同时有吸烟习惯的人群”、“血压高并且血脂也高的人群”、“肥胖的同时还出现过疑似心源性胸闷、胸痛等症状的人群”,这些都属于“高风险”。

不过,大家先别着急!这里所划定的“高风险”,并不意味着不能运动或不适合运动!相反,很多“高风险”人群是尤其需要开展运动锻炼的,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还有肥胖的人群。

医学专家共识专门划定出这个“高风险”的范围,目的其实是提醒这部分人群,有必要在开展运动以前,多做几项检查来排除一下心血管风险。

文章图片7

而不在这些“高风险”范围以内的“低风险人群”,则可以不做任何检查,就放心地开展正常的运动锻炼。

文章图片8

三项检查 让您“放心”运动

从医学专家共识推荐的筛查流程来看,不论是对高风险人群还是低风险人群而言,运动前的评估当中有三个检查项目是至关重要的。

文章图片9

第一个检查是ECG,也就是“心电图”检查。

研究发现,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或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运动相关猝死的可能机制。

而心电图检查是最常规的一种可以同时筛查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检查手段。

第二个检查是ECHO,“超声心动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脏B超”或“心脏超声”。

研究发现,一些运动相关猝死也跟心脏结构性问题有密切关联。比方说,在马拉松运动员猝死的研究当中就发现,最常见的死因是肥厚性心肌病。

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对心脏的结构进行全面的观察,能够提早发现一些心脏结构性疾病的迹象。

文章图片13

第三个检查是CPET,“心肺功能试验”也叫“心肺运动测试”。这项检查可能很多朋友是第一次听说,但它其实是这三项检查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也是我们要重点给大家介绍的!

心肺运动测试一般是在一台固定好的单车或跑步机上进行的。在检查过程中,运动阻力会被不断增大,以观察受试者到底能够耐受怎样的运动强度。

文章图片14

在整个运动过程当中,会通过连续的心电、脉搏、血压、血氧以及呼吸等指标,来综合评估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骨骼肌系统对于运动的反应。

文章图片15

按照医学专家共识的说法,心肺运动测试不仅可以用于筛查运动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同时,它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还可以帮助大家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一般,心肺运动测试结果为“阴性”的人群,如果没有家族猝死病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的话,就可以开展运动锻炼了。从中低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到一个合适的运动强度。

文章图片16

而假如心肺运动测试发现存在“阳性”结果,这才意味着运动真的有可能引发不良的心血管事件。

文章图片17

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这种检查是所有医院都有吗?

从目前的网络搜索情况来看,有不少三级医院都有在宣传或科普这项检查技术。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到您当地稍大一些的三级医院去问问看,应该不少医院都有开展。


最后,再总结一下,“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也可能隐藏风险!如果您属于运动风险较高的人群,那么,建议您在开展运动以前,先做一下心电图、心脏超声以及心肺运动测试这三项检查。它们可以告诉您,您是否可以放心地开展运动!


【参考文献】

1,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 2022年7月 第37卷 第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