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卵巢癌复发之后,我从医院「逃」出来了

 知行合体 2022-08-23 发布于云南
从小到大,有什么会让你莫名产生抵触情绪吗?
 
有的人对拥挤的人群感到反感,有的人不喜欢吃生食,有的则对工作或学习提不起兴趣,而对刘女士来说,医院是她最想要“逃离”的地方。
 
“我真的太不喜欢医院了!它的气味、氛围,我都不喜欢,一踏进医院我就浑身不得劲,感觉这疼那疼的,甚至觉得害怕。”
 

曾经最不喜欢的地方,现在却要日日夜夜地被“困住”,而刘女士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 逃!

图片

短短半年,肿瘤竟翻倍增长!
2017年10月,刘女士和往年一样到医院去做常规检查,拿到结果时,她发现自己的腹部有30mm左右的肿物。虽然报告她看不大懂,但直觉告诉她:不对劲!
 
刘女士立马拿着报告单去咨询医生,医生翻看过后却和她说了句:“这个没有关系的,不用管它。”听完医生的回答,刘女士感到疑惑,但也没再多问,既然医生都这么说了,那就放宽心吧。
 
图片
 
医生的解读让她很快把“30mm”这件事抛到了脑后,照常去上班、带娃、做家务,料理着家中的琐事。
 
直到2018年4月,颈椎和腰部的疼痛再次拉响了她健康的“警铃”。“难道是颈椎病犯了?还是去医院看看吧。”身体的一系列不适,迫使她再次来到了医院,谁料检查结果却让刘女士感受到晴天霹雳般的冲击感——身体的异常并非源于她所认为的颈椎病,而是卵巢癌(高浆Ⅳ期)!
 
更让她倍受打击的是,半年前检查发现的30mm肿物,现在已经增长到超过70mm了,而这个肿物正是万恶的癌灶。就像是在下雨的夜晚错过了回家的末班车,刘女士陷入了深深的懊恼中“之前查出来时就应该切除掉,那时候肿瘤还小好治疗,都怪我太大意了!”
 
刺鼻的消毒水味扑面而来,走廊里充斥着凌乱的脚步声和各种嘈杂的交谈,来往的人们形色匆匆,不知道是谁慌乱间轻撞到了刘女士的肩膀,这才将她从愤懑的思绪中拉了回来。刘女士向医院四周环顾了一圈,无端的恐惧油然而生,接下来等待着她的不知道会是什么......
 

初次化疗,痛苦难捱
由于脖子存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医生建议刘女士先从新辅助化疗开始,3次化疗过后再进行手术切除,这样有助于降低肿瘤负荷、提高切除率,也更利于后续的相关治疗。
 
但没想到的是,化疗的副作用竟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开始治疗后,刘女士腰部和颈椎上的疼痛减轻了不少,但总感觉恶心、想吐,一天比一天难受,身上也没什么力气,经常无精打采的,甚至还出现了骨髓抑制症状,白细胞、血小板都偏低,时不时需要通过打针、吃药等方式来缓解。
 
身体上的严重不适让刘女士越发感觉煎熬,病房里的消毒水味盘旋在鼻腔中,熏得她脑袋嗡嗡叫,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在“造反”,它们也渴望着自由。
 
图片
 
终于,在经历了1次手术和前后9次化疗后,刘女士结束了第一轮治疗,随后回到了家中修养。
 
本以为日子能够回归到往常的平静,但事与愿违,不久后卵巢癌就复发了!
 

还有那么多牵挂,我怎么能够放弃?
2019年3月刚过完年不久,刘女士到医院复查时发现体内又有了新的肿块,而且又增长到了30mm左右。“怎么这么快就复发了?”看到报告中的字眼,刘女士愣在了原地。
 
这一次,她彻底绷不住了,过年的喜悦被一冲而散,她多希望这一切都是场梦啊,她不想再承受化疗带来的一系列痛苦反应,不想再被困在医院这座“牢笼”中,也不想再闻到刺鼻的消毒水味,不想再重回几个月前的那种生活了......
 
一想到接下来还要经历那些难熬的种种时刻,“放弃治疗”的念头开始在她的脑海中一遍遍地闪过:从乡下到城里医院治疗,每次的油费、住院费、治疗费等等的开销都不便宜,再加上没买保险,经济压力真的太大了,复发的后续治疗肯定又得花一大笔钱,孩子们都还在上学,家里压力这么大,是不是干脆不治疗会更好些?
 
回到家认真思考过后,刘女士尝试和丈夫、父母交谈自己的想法,可他们想都没想,就直接否决了,“再多的花费我们都愿意支付,只要你能健健康康的就好!”听到家人们坚定的语气,刘女士心里的天平开始左右摇摆,她不想再回到充满不好回忆的医院,也不想家人因为自己的病情而陷入为难和沉重的压力中,但她更不甘心只陪伴他们到这里。
 
“还是继续治疗吧。”刘女士终于做了决定,尽管治疗不易,但她的生命不该止步于此,她还有很多牵挂,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想看着孩子们长大,想陪丈夫变老,想用余生好好孝敬父母......
 

终于,我「逃」出了医院
想通之后,刘女士又重新回到医院化疗。心想着经历过上一次治疗,这次身体应该能承受得住了。不料现实却丝毫不留情面,化疗的副作用卷土重来,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偏低...... 刘女士再次陷入了痛苦的漩涡中。
 
“可以不化疗吗?”她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了医生,“实在难受,几次化疗下来都恶心得厉害。”在刘女士的强烈要求下,也为了接下来能更顺利地完成治疗,4次化疗后医生根据她的病情推荐了其他可口服的靶向药,这也就意味着,她终于可以回家了!
 
图片
 
刘女士半躺在病床上,抬头看见窗边洒进了一缕阳光,耳边是病友姐妹们轻松地唠着家常,时不时传来明朗的笑声。“可以出院”的消息就像是施了个魔法,周围的环境不再使她感到焦虑、沉重,门外人群的脚步声轻缓了许多,消毒水味好像也没有那么刺鼻了。
 
回到家后,刘女士的心情慢慢舒坦了,如往常般上班、带娃、做家务、料理琐事,只不过每天多了“吃药”这个步骤,偶尔还是会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感到不适,但和之前化疗相比,情况明显好转了许多,体内的肿物也在更换了靶向药之后逐渐缩小,一切都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编后语

相信很多觅友都和刘女士一样,觉得医院就像是座牢笼,常常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甚至一度难受到想要中途放弃,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座“牢笼”并非没有出口。

刘女士虽然想“逃”,但她还是坚持把所有的治疗完成,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摆脱了“牢笼”。现在医疗技术已经有了许多优异成果,新药、新治疗方式也在不断研发中,患者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放弃”已不再是最后的选项。

曾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患癌后的生活要怎么过,选择权其实都握在自己手里。癌症并非都是不治之症,早发现早治疗+调整好心态+选择好方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要用坚强的意志拯救自己,而不是击垮自己。

图片

刘女士的故事还在继续着,“从绝望到重生”这或许也是不少癌症患者的真实写照,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和刘女士一样“合法逃离”,走向康复!


 靶向治疗期间,饮食也很关键!

口述:觅友@刘女士

撰文:觅健JY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