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音乐剧优秀作品分享来啦,入坑不亏!

 昵称67315043 2022-08-23 发布于安徽

儿童音乐剧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创建的一种儿童喜欢的舞台表演形式,由音乐剧演变而来,综合了声乐,舞蹈,文学,戏剧,表演以及语言对白等综合为一体。儿童音乐剧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少年儿童,通常来说,儿童音乐剧的故事情节一般富于教育意义,结合美轮美奂的舞蹈和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孩子们能够寓教于乐。

中国音乐剧的起源与发展

儿童音乐剧源自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安徒生童话等都是西方儿童音乐剧题材的主要来源。西方儿童音乐剧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一直以来都在全球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图片

《玛蒂尔达》剧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以来,以迪士尼系列为代表的音乐剧在百老汇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凭借其童趣彰显、寓教于乐的内在特质,受到儿童市场的高度关注。
 

图片

《小美人鱼》剧照
 

图片

《欢乐满人间》剧照
 

儿童音乐剧在中国早有探索。我国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发布于20世纪30年代,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黎锦晖先生创作的。此后由于战乱等不可抗因素,使得该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得到了限制,直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一些爱好戏剧的人士开始重新关注西方音乐剧,在这些音乐剧实践者的努力下,以百老汇的欧美音乐剧为代表的表演艺术形式也开始走进了我国的文化市场领域,其中不乏一些儿童音乐剧被引入中国,并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儿童素养的重视,我国原创儿童音乐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大量的优秀原创儿童音乐剧作品逐渐涌入市面。下面小编将以《寻找声音的耳朵》为例,带领大家一同看看中国原创儿童音乐剧的发展现状。
 

《寻找声音的耳朵》是一部中国原创儿童音乐剧的优秀代表作品,这部儿童音乐剧由张忱婷导演联合尔多儿童剧团创作出品。讲述的是主人公“怪小聃”,带着自己的“魔法”瓶子和一双纯真空灵的耳朵转学到重点小学。竞争、攀比和环境的反差,让他无比怀念乡下的生活。

图片

原创儿童音乐剧《寻找声音的耳朵》剧照

 
    现实世界的冲突与无奈、老家的拆迁使他渐渐失去了对声音的渴望,最终瓶子“碎了”,耳朵“飞了”……在这部儿童音乐剧试图向成人表达控诉和反思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激励鼓舞孩子们——即便看见了挣扎和撕扯,也不能放弃做自己的主人。

图片

原创儿童音乐剧《寻找声音的耳朵》剧照 

图片

原创儿童音乐剧《寻找声音的耳朵》剧照

《寻找声音的耳朵》艺术特色

这部儿童音乐剧剧从舞台、灯光到服化,拒绝花花绿绿的审美模式,风格大气,同时贯彻环保理念,曾打造了上海第一个“可循环”的绿色舞台,舞台上的每一个道具都来源于大家身边的废旧品,由小演员们纯天然手工打造,再由艺术家锦上添花。大到服装布景,小到一个“魔法瓶”,从构思到制作,再到最终成型,任何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

图片

小演员们在制作道具 

此外,该剧汇集了中国原创音乐剧史上最多的儿童演员阵容。并且这些小演员们都在专业的儿童剧团中进行了严格训练,经历过儿童戏剧教育体系的不断磨炼,每一位小演员都极具歌唱、表演的天赋灵气和丰富的舞台经验。

图片

原创儿童音乐剧《寻找声音的耳朵》剧照

中国儿童音乐剧的未来发展会如何?


从百老汇的一些儿童音乐剧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儿童演员所呈现的高素质专业水平,这其实与国外较早成熟的儿童戏剧教育体系脱离不开。从大环境来看,戏剧教育才刚刚在我国起步。在《寻找声音的耳朵》选角过程中,剧组筛选出有一定演出条件的孩子进行集中培训、排练,无形中也完成了一个戏剧教育的过程。通过戏剧演出的方式给予孩子锤炼,在锤炼中将他们的特长进行综合性的整合及发挥。然而,目前中国儿童音乐剧市场上,以迪士尼音乐剧为代表的西方经典儿童音乐剧依然是被主流追捧的对象,而本土原创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却很难让观众买单,亟需更多的中国优秀原创儿童音乐剧的出现打破这一局面。我国原创儿童音乐剧的市场还在摸索阶段,未来如何发展是被寄予厚望的。 

图片

原创儿童音乐剧《缺一不可》剧照 

图片

原创儿童音乐剧《复活吧!胡萝卜》剧照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儿童艺术团体出现,能够向市场输送更多的专业儿童音乐剧演员,将对我国儿童戏剧教育的普及和中国儿童音乐剧市场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发布于 山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