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大团队提出催化剂表面微平衡调控理念,实现催化性能的大幅提升,让百年化学方程式焕发新生

 江海博览 2022-08-23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开车路上遇到堵车,你是无聊等待、还是听音乐转移注意力?对于浙江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肖丰收来说,堵车则“助力”其发表了一篇 Science 论文。

图片

图 | 肖丰收(来源:肖丰收

他说:“我从家到办公室开车大约半小时,有时交叉路口特别堵,通勤就得一小时。偶尔遇到前方有车祸,甚至会更久。当时就想,如果交叉路口的车辆能快速移动,交通通畅就不是问题。这也让我想到,如果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反应物能快速脱附,催化反应性能则可大幅提高。”

在这篇 Science 论文里,他和团队通过简单的物理混合聚二乙烯基苯到催化剂中,即可在“无损”的情况下,调控现有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此次研发的新型催化体系,无需改造现有的工业反应路线,即可高效用于生产实践,让煤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课题组正在尝试放大反应规模,以尝试推广该技术。

同时,研究中还涉及到聚二乙烯基苯(Porous polydivinylbenzene,PDVB),其热稳定性在 300°C 左右。如果反应温度过高,聚二乙烯基苯就有可能分解。此时,则需发展另外的超疏水材料。关于此,该团队已经获得了一些进展。

图片

图 | 肖丰收和团队(来源:资料图)

图片

解决一个小问题,或可影响千万吨级生产线

据介绍,烯烃是能源化工领域内一类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合成橡胶、塑料、纤维、润滑油及若干重要化工产品等,其产能是衡量国家石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比较重要的烯烃,包括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和高碳 α-烯烃(碳数大于 3 的端位烯烃)。其中,乙烯主要通过石脑油、石油气和凝析油裂解得到,丙烯和丁烯则是石脑油裂解或原油精炼的副产品。

而对于高碳 α-烯烃,则主要通过低碳烯烃的齐聚工艺得到。因此,烯烃的制备目前主要依赖于石油,这也导致烯烃的生产成本严重受到石油价格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烯烃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和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开发非石油基生产烯烃的路线备受关注。基于中国“富煤、贫油”的能源格局,发展煤制烯烃技术逐渐成为能源化工界的主流。

其中,由合成气制备出甲醇,并进一步转化的低碳烯烃技术(Methanol to olefins,MTO),率先在中国实现工业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费托合成则是制备烯烃的另一条路线。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process),又称 F-T 合成,是指以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为原料合成碳氢化合物的过程,由 1923 年开发此工艺过程的两位德国化学家的名字而命名。

此前,费托合成技术已主导煤化工领域近百年。其原理为,在煤炭和生物质资源经过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之后,可被转化为液体燃料和高碳化学品,这在缓解石油依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费托合成制烯烃过程(Fischer–Tropsch to Olefins,简称 FTO 过程),则一直是费托合成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难点在于如何提高催化剂活性、以及控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

百年以来,针对费托合成制烯烃过程,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已进行了多次创新和改进。但要实现该过程低成本、高效率进行,仍存在许多挑战。

因此,该团队希望进一步提升转化效率。300 °C,是工业生产上的一个“台阶”,在该温度以下即可使用成本更低廉的生产装备。因此,亟需在低温反应过程中取得突破。

根据以往思路,很多人都会关注宏观体系,即反应物、催化剂和反应产物之间的动态过程,并通过调控宏观体系的动态平衡,进而调控反应效能。或者通过调控催化剂的结构与组分,来提升催化性能。

但是,经过反复推敲,课题组找到了一个新颖的突破口:催化剂表面的微平衡。“实际上催化剂表面也是一个'微环境’。微环境的动态平衡,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很关键,而这在传统催化剂开发过程中往往被忽略。”肖丰收说。

图片

图 | 合成气制烯烃过程示意图(来源:Science

该团队发现,在包括费托反应在内的诸多化学反应过程里,如果不能及时脱附生成的水,则会附着在催化剂表面,从而导致副反应、或使催化活性中心氧化失活,最终限制催化效能。

如何破题?其实当前还没有特别简单、有效的办法来消除。“于是我们思考,能不能让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快速离开?”课题组表示。

说到让水快速移动,研究人员想到了杭州西湖里茂盛的荷叶,雨点落到荷叶时会快速滚落,这得益于荷叶表面有一层超疏水结构。

肖丰收回忆:“有一次,团队去西湖活动。突然下起大雨,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雨滴落在一般树叶上,雨滴流动非常慢,甚至固定在树叶表面上;而落在荷花叶上的雨滴流动非常快,这是由于荷花叶的超疏水结构所致。这瞬间让我有了新思路:即通过加入超疏水材料,来让快速脱附反应产物中的水。”

事实上早在 2009 年,肖丰收还在东北工作时,他和团队就受荷叶启发研发出一种超疏水材料。

“当时我还在吉林大学任教,那一年松花江发生了硝基苯泄露事件,江水受到严重污染,大家迫切希望找到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来消除污染问题。于是,我们研发了一种超亲油超疏水的高分子材料聚二乙烯基苯(聚二乙烯基苯),它对硝基苯的吸附量超过传统活性炭吸附量的十几倍(>15 g/g),而对水则是完全不吸附,这十分有利于水的快速移动。”肖丰收说。

水的快速移动,来自于它的超疏水特性。但是,聚二乙烯基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它的使用温度和环境有限制。

经过精心设计,课题组将聚二乙烯基苯、与经典的钴基催化剂进行混合,以用于费托合成制烯烃过程。

要知道,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首次用于费托合成过程,存在一定风险性。可喜的是,该团队发现所用材料的超疏水特性,能很好地转运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在 250 °C 条件下让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效率翻了倍。

图片

图 | 聚二乙烯基苯促进水扩散示意图(来源:Science

而通过与中科院精密测量院郑安民的合作,课题组进一步研究了其中的工作机制。

结果发现,加入聚二乙烯基苯之后,钴基催化剂颗粒之间会开辟出多个导水通道,这能极大提高水分子的扩散速率。

这一方法很简单,只需把原有的催化剂和超疏水材料物理混合即可,两者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催化剂本身的结构没有变化,因此是一种对催化剂本身“无损”的修饰方法。

他进一步解释说:“当催化剂中混入疏水材料后,反应中产生的水就会快速脱附和扩散。催化剂中活性位点所处的微观环境,会变得相对'干燥’,这样一来,可给催化剂表面释放出更多的活性区域,以让催化剂发挥更高的效率。”

可以说,催化剂表面的一个小平衡,有可能影响到千万吨级的生产线,这在前人研究中未被充分关注到。

因此该团队认为,该研究是在化学理论与化学工程之间的一次思考与探索。在工业生产中,90% 以上的过程都需要有催化剂的参与,而“催化剂表面微平衡调控”的设计理念,有望被用于其他反应体系中。

日前,相关论文以《催化剂和疏水性聚合物的物理混合通过脱水促进 CO 加氢》(Physical mixing of a catalyst and a hydrophobic polymer promotes CO hydrogenation through dehydration)为题发表在 Science 上 [1]。

图片

图 | 相关论文(来源:Science

浙大化学系博士生方伟、王成涛博士、中科院精密测量院刘志强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浙大化工学院肖丰收教授、王亮研究员、中科院精密测量院郑安民研究员,担任论文通讯作者。

据悉,该工作历经数轮的意见修改。几位审稿人对于超疏水材料用于费托合成过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其中一位审稿人直言:“简单的是最好的”“这种物理调控方法将引发对当前催化剂设计策略的重新思考”“并能用于指导更高效的催化剂设计”。

另外一位审稿人表示:“这种策略不局限于费托合成过程,在其它催化过程中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图片

将 CO 转化率提升十余倍

多年来,课题组一直从事多相催化材料的合成和应用工作,在材料浸润性的研究上已经深耕十几年,发表过多篇论文。

早在 2009 年,其就研发出超疏水材料聚二乙烯基苯,论文发在 Nano Today 上 [2],只不过这种超疏水材料尚未被用于多相催化领域。

而煤基合成气制烯烃过程,一直是 C1 化学(即一碳化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此次研究也正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交叉融合的典型案例。

肖丰收认为,问题的发现源于对事物的不断思考。例如,费托反应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也是历经百年发展的工艺过程,在各方面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并已有工业化的项目。

但是,再成熟的反应过程,也会存在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工业生产来讲,解决一个小问题就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深入思考才能发现问题。

面对相同的问题,该团队也会思考不同的办法。由于其主要从事多相催化材料的合成和应用,包括沸石分子筛的绿色合成、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以及能源和环境催化。

相比做材料的团队,其优势在于在催化反应方面有“半瓶醋”;而相比做催化反应的团队,其又“懂一点”材料合成。

这也让课题组得以集思广益:即不仅能认识到“催化剂表面微平衡调控”可以有效提高催化性能,并能联想到通过加入聚二乙烯基苯来提高水的脱水速度。

事实上除了费托反应,还有很多重要的反应过程,会因为水分子扩散的影响而被限制效能。如果采用此次策略,那么在这些反应体系中加入合适的疏水材料,则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该团队已将该概念推广到多个化学反应中,并已取得“令人惊奇”的结果。

同时课题组发现,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催化剂表面微平衡调控”在很多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表面,存在着多种微平衡。不仅是水分子的吸脱附平衡,还有别的反应、或产物分子的吸脱附平衡。

如能精细调控这些微平衡,则将对反应性能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在费托合成制烯烃过程反应中,该团队通过加入特殊形貌的 MFI(工业上常用的一种典型的沸石晶体结构)沸石分子筛晶体,对烯烃进行选择性地吸附,从而让烯烃在催化剂表面快速脱附,借此大幅提升 FTO 反应中烯烃的产率,其 CO 的转化率也被提升十余倍 [3]。

对于未来,其表示:“这些成功让我们有信心去探索更多的反应,从而通过'催化剂表面微平衡调控’来提升催化剂的性能。”

参考资料:
1. Fang, W., Wang, C., Liu, Z., Wang, L., Liu, L., Li, H., ... & Xiao, F. S.(2022). Physical mixing of a catalyst and a hydrophobic polymer promotes CO hydrogenation through dehydration. Science, 377(6604), 406-410.
2. Nano Today,2009,4,135
3.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2, 17, 714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