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战”英雄谱之32---大器而晚成的“大唐儒将”裴行俭

 金色年华554 2022-08-24 发布于江西

>>裴行俭,字守约,今山西闻喜人,唐朝名将、政治家、书法家。

裴行俭出身于著名的望世家族“河东裴氏”。隋朝末年,裴行俭父兄被王世充杀害,其系遗腹子而幸免于难;长大后被送到弘文馆读书。贞观年间,裴行俭在明经科考中获选,任左屯卫参军,在名将苏定方帐下,由于人品极好、悟性极高而被看中,并被选为接班人,苏定方将军曾说:我一直苦于用兵之道无传授之人,现在我放心了。之后,苏定方毫无保留地将谋略兵法全都传授给了裴行俭。

经过十多年历练,裴行俭稳步上升,并且有地方和京中各部的经历。公元657年,裴行俭调任长安令,由于忠直的性格,裴行俭差一点被打到地狱。原来,唐高宗李治欲立武则天为后,裴行俭认为这是国家的“祸患”,于是,其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秘商对策,被大理寺卿告密,裴行俭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远离政治中心,裴行俭没有沮丧,反而似如鱼得水,七年后,其升任安西都护,并且一干就是三年,是任职较长的大都护。

裴行俭在西域履职的十年是从乱到治的十年。话说李治继位后,西域局势发生变化,边境异族反叛不断。裴行俭去西域任职,正赶上大唐朝廷在西域用兵的“风口”,这让其有机会把所学和战事结合起来。苏定方是平定西突厥贺鲁叛乱、大破吐蕃、平葱岭三国三大战役的总指挥。期间,裴行俭亲身聆听,也出谋划策;尤其是在粮草供应、百姓安抚、各部族联络方面卓有贡献。正是如此,裴行俭从西州长史升迁到金山副都护,再升为安西都护。

安西都护府是大唐帝国西垂之利刃,是充满骄傲与荣光的代名词,虽然长驻兵力只有两万人,却能够威慑西域四百余国。

裴行俭经营西域有“一策略一举措”,策略是打消在吐蕃、大食和唐王朝三强之间摇摆不定的各部族势力的投机心理,让这些小势力为大唐所用。举措是屯垦,建设北疆地区最大的屯田中心,为平叛西突厥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解决劳动力的问题,裴行俭从西州地区迁移农户,并接受内陆的遣犯。西域各国大多仰慕裴行俭仁义,纷纷归附唐朝。

裴行俭学识渊博,“晓阴阳算术,兼有人伦之鉴”,就是说其生了一副伯乐似的慧眼,更玄的是每次出征都能算出胜利之日。比如,裴行俭所提拔的将领有程务挺、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他们后来都是大唐的名将。再如,公元671年,“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首次齐聚长安。当时,裴行俭和李敬玄都是吏部侍郎,负责选拔和举荐官员。李敬玄见四人腹有诗书,气度不凡,故十分看好四人的仕途及前景,并带四人去见裴行俭。看后,裴行俭语出惊人,说: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令长,余鲜能令终。后来,“初唐四杰”的结局果然像裴行俭所断言的那样,王勃干到参军便到了头,后摊上官司被判死刑,幸大赦才逃过一劫,死时年28岁;杨炯也很坎坷,任盈川县令以严酷著称,当年卒于任上,时年43岁;卢照邻任县尉,遭横祸下狱后辞官隐居,最终投颍水自杀;骆宾王曾任长安县主簿,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起草了《讨武瞾檄文》,徐敬业事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裴行俭在朝廷任吏部侍郎时,其创设的长名榜等法规作为选才授官的制度;州守县令升降制度还被后世沿用。

公元676年,突厥入侵,裴行俭离京任秦州右军总管。在备战过程中,军粮常常被抢,裴行俭巧用计谋,一次就把敌兵打怕了。裴行俭打造了三百辆粮车,每车都埋伏五名勇士,派瘦弱的士卒拉车,还派精兵秘密跟在后面;敌兵果然来抢,拉车的士卒假装逃脱,待敌兵把粮车拉到水草地带时,勇士猛然冲出,后面的伏兵又马上赶到,将突厥兵全部杀光。从此再也没有突厥兵敢于接近唐军的粮车。

公元679年,突厥十个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和吐蕃结为联盟,并胁迫附属部落骚扰安西。唐高宗准备派兵征讨。裴行俭审时度势,向唐高宗合盘拿出自己的方案,也就是借送泥涅师回波斯继承王位需从突厥和吐蕃两国经过之机,或运用计谋,或分化瓦解,争取以小的代价解决问题。于是,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大唐安抚使,由其精选随从人员,并带上诏书护送波斯王回国。

裴行俭“西行”之路可谓险象环生,除了恶劣的环境,最重要的是有许多无法预知的变数。

话说裴行俭到了曾任职的西州,各属国官员出城迎接,其制造舆论说等待秋天才出发,阿史那都支侦探到这个重要情报,便不再对其设防。裴行俭从当地又招集了一千多名忠诚可靠、才智出众的人,期间,其从容地召见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族的酋长,当裴行俭轻松地提出要去打猎游玩时,结果慕名愿意跟随的年轻人就有上万。

裴行俭聚拢了这么多人马,下一步就是要擒贼先擒王。裴行俭带着队伍加速赶到阿史那都支的营帐附近,采用障眼法诱骗阿史那都支前来会见,并一举将其擒获。当天,裴行俭又将各部族的酋长引诱到营地后一并擒获,随即全部押送到碎叶城。之后,裴行俭亲率精骑轻装简从,准备偷袭李遮匐。此时,李遮匐已知阿史那都支被捉拿,其只能投降。

当阿史那都支等被押送至长安时,唐高宗亲自设宴慰问,盛赞裴行俭是文韬武略集于一身,当即任命其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突厥人也是和大唐“杠”上了,他们像割韭菜一样,是割了一茬又一茬。

同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二部落又相继反唐,拥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边境二十四州的突厥人还都响应,叛军有几十万之众。在都护萧嗣业征讨不成功的情况下,唐高宗授裴行俭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裴行俭统率十八万大军,会合西路、东路军后共有三十万人马。

裴行俭在天文气象方面的学识和经验又一次挽救了唐军。当时,唐军主力在接近匈奴叛军的北边安下营寨,傍晚,裴行俭在视察时要求部将马上把营寨迁移到高冈上。众将官都不愿意重新扎寨,裴行俭也不解释,只是说你们按我的指挥办事就行了。到了深夜,狂风暴雨突袭,原来扎营的地方一下子就积水一丈多深,将士们吓得不轻,无不惊叹裴行俭的“神预测”。

后来,突厥叛军在黑山抵御战中频遭失败,裴行俭让将士们尽情厮杀,杀敌无法统计。阿史那泥熟匐被部下杀死,并将首级献给唐军,阿史那奉职被抓获,残余部队逃往狼山。

裴行俭班师回朝后,阿史那伏念自称可汗,其又拉上阿史德温傅为祸大唐边境。迫不得已,裴行俭又统率各路军队开赴前线进行反击。

裴行俭确实足智多谋,这一次战法又不一样。大军驻扎代州的陉口时,裴行俭命大军按兵不动,秘密派遣间谍展开离间活动,把矛头直指经验欠缺的阿史那伏念,成功地使其跟阿史德温傅互相猜疑。最后,恐惧万分的阿史那伏念先是送来降书,之后亲自捆着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到这时,残部全被消灭。唐高宗十分高兴,派户部尚书慰劳部队,赏赐给裴行俭金银器皿三千多件及众多的马、牛,裴行俭将东西全都分送给了部下。

遗憾的是,战役过后,侍中裴炎妒忌裴行俭的功劳,竟然劝说唐高宗把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处死。裴行俭叹息说:杀掉降将,只怕以后再没有人愿意归顺了。于是,裴行俭借口生病,不再露面。

二年后,十姓突厥又生叛乱,唐高宗又想起了年已64岁的裴行俭,任命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就在准备出征时,裴行俭病逝在长安的家中。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