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三理:笔法、字法、章法

 没有烦恼的人 2022-08-2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一、笔法笔画之理——如人的五官、肤质 
执笔虚宽且活焉,全身力气注毫端。勿涂勿扫成于写,有按有提有方圆。千古中锋神至上,八方使转意为先。求形求质毋飘滑,讲法讲规讲自然。
点画是书法中最基本的要素。点画要写好与用笔有很大的关系。精到,讲究、完整、富有变化、有趣味、有生机的点画是建立在相对合理的用笔方法、科学训练、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的,精美的点画同样具备高度的欣赏价值。
笔法就是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目的在于成功地用笔,掌握科学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墨法等技巧,通过合理的书写方式使毛笔和笔毫在纸面运动,写出有骨有肉有生命力的线条来,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欣赏美感。笔法之理有两个方面:
1、执笔
执笔书写的姿势和握笔的方法。包括身法站、坐、蹲,腕法枕、提、悬,指法二指、撮管、拨镫、五指法。一切都是根据人体生理条件为便于运笔和发力而定的。如“五指执笔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运笔
运笔主要有逆起、回收,中锋用笔及提按使转等。运笔技法,一要准确,即基本运笔动作要准确;二要有力,即运笔要有力度;三要流畅,即运笔要自然,不矫揉造作;四要生动,即富有变化,富有韵味。
1)逆起回收,藏锋之理。逆起回收的用笔,带来“藏头护尾” 的含蓄之美。
2)中锋用笔,毛笔锥形之理
“中锋用笔,千古不易”。写字为什么要用中锋呢?一是毛笔的构造所至。毛笔为圆锥形,其毛是一层一层卷起而成,当醮墨后,中间、锋尖含墨就多、就浓,边缘、副毫含墨就少、就淡;二是宣纸性质所至。宣纸主要特性是化水性好,如写字用中锋,则笔画中间的墨色最浓最黑,两边边缘的墨色就淡就浅。为了行笔保持中锋不变,在写横折时在转折处须提笔调锋,在写弧形转弯时则须笔杆自转调锋。这样的中间黑边缘淡的笔画,就显示一种立体感之美。
3)提按使转,调锋之理
运笔过程中,笔笔有提,笔笔有按,有提就有按,有按就有提显示着一种节奏之美。
a、转折调锋的需要。转折时要将笔提起来,调锋后再按下去而行笔。
b、逆起回收的需要。横画逆起时,笔锋先向左入纸后即折转笔锋下按而后向右行笔,横画回收时,先提笔,然后下按回锋收笔。不提不按是无法做到“逆起回收”
c、行笔中“一波三折”的需要。“一波三折”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征, 也是中国书法富有节奏、韵律感的特征。如诗的起、承、转、合,从文字内容到平仄格律都是“一波三折”。
二、字法结构之理——如人的身高、曲线 
字体如人品亦同,整齐对称且均衡。右伸左缩风神美,外放中收趣味浓。点画呼应情切切,穿插避就暖融融。下松上紧黄金律,心正书精一脉承。
结字的优劣可以看出一个的造型能力。书法中的结字也有其大致的艺术规律,如点画的疏密对比,长短组合,粗细对比,奇正相生等等。好的结字就如体操中优美的动作,舞蹈中双人密切的配合,妙趣横生,带给人们无限美妙的享受。

图片

图片

字法之理可从一个字的上与下、左与右、内与外、笔画与笔画之间、整个形体五个方面来探讨。
1)上紧下松,建筑透视之理。
上紧下松,这是一个结字原则,诸如“高”、“ 青”、“ 集” 等,都要上部写得紧,下部写得松,再如“三” 字,三横的长短不一,上短下长,疏密不一,要上密下疏。这种上紧下松的原则,是借鉴于中国古建筑宝塔的一种形式美,显示出一种重心平稳之美感;二是从透视角度上讲,上紧下松显示出一种高大雄壮之美,犹如你站在一栋十层以上的楼房之前,仰望其楼,就是上紧下松的感觉,给人一种崇高之美感。
2)左敛右伸,欹侧之理。
左右对称是求得平衡最简单的方法,但是过于对称即会处于单调、呆板,所以,字不可写得过于对称。为什么要左敛右伸的侧面呢?因为人们看东西,总有一种自左而右依次扫视的习性。如“来”、“求”、“表”等,写得左敛右伸欹侧式,显示一种动态之美。
3)内聚外展,平衡对称之理。
古人云:“中宫收敛,外画伸展”。练字采用“米字格”、“ 回宫格”说明字的中心和外围点画分布是不等的,这种“中聚外展”的汉字结构倾向,正符合人的视觉平衡要求显示出一种平衡对称之理,一种放射之美。诸如“米”、“ 大”、“ 江”等,有的笔画由字心向外发射,有的笔画又由外向字心聚合。
4)点画呼应,笔顺之理。
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画,则为“笔顺”。笔顺是人们根据生理条件,根据字的笔画、字的结构等,通过长时期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一种程序,这种程序是约定俗成的。写起来顺手、顺畅,看起来顺眼、顺心。因为“笔顺”造成了一种“笔势”, 如写“美”、“ 人”、“ 心” 等,从第一笔到第二笔,从第二笔到第三笔,一笔接一笔,其中就有一种“笔势”, 这种“笔势” 就有一种“你呼我应” 的情感。点画呼应,有一种情感之美。
5)方块字形,黄金分割之理。
中国汉字是方块字,如果汉字都写成真正的正方形,就会显得呆板,无美感可言。在汉字当中,真正的正方形是很少很少的。据统计,如“口”、“回”、“ 田”这样的正方形字只有四十来个。绝大多数的字,即70%以上的字形为长方形。而黄金分割比例: 长=0.618的长方形是最美的形状。显示出一种形体之美。
三、章法之理——如人的衣装、打扮 
成篇结字意为先,虚实相生出自然。密不透风疏跑马,权衡黑白要周全。相承起复中和美,变化参差气脉连。印置篇中红一点,墨花满纸似云烟。
章法是指作品中字的多少、大小、疏密等。章法就如同盖楼房之前的设计方案,写一幅作品之前,首先应该熟悉作品内容,根据字数多少,落款位置进行大致规划,做到胸有成竹。一幅书法作品的章法,往往能够反映书写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整体感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章法有三要素,文、款、印。基本原则要求是:虚实相生,相承起复,参差变化三个方面。
1)虚实相生,辨证之理。
章法布白有字处为黑,无字处为白有字处为实,无字处为虚黑处为实,白处为虚。如何按审美观点安排好文、款、印,经营好黑与白,达到虚实相生,极为重要,这是章法布白的核心。如过于实,则臃肿笨拙,如过于虚,则轻浮乏力。只有虚实相生,辨证统一,才能体现中国人传统审美观念的中和之美
2)相承起复,行气之理。
书法是随时序而产生的,又是以空间形式而存在的。前面讲到的“笔顺”, 是基于生理条件,而且也是因写的时序而产生的。“笔顺”产生“笔势”,点点画画,一笔接一笔,顺时而出,顺势而出,有秩序、有节奏、有起伏、有徐疾、有轻重、有韵律,相承起复,形成了自然的流动之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这种笔顺笔势,且与书写者的心律和呼吸具有同步性。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定具有一种韵律之美,欣赏她,犹如聆听一支动人的歌。
3)参差变化,艺术本质之理。
变化是一种普遍的自然规律,善变者活,少变者呆,不变者死。古今不一法,千人不一体,这才是最高层次的书法艺术。显示出一种生动之美。
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突出一个“变” 字,笔法各式各样,字体各具各形,全文五十四处有重复的字,可形态是多姿多彩,如二十个“之” 字,七个“以” 、“不”字,都是笔法各异、结体不同,这也是《兰亭序》最具魅力之处。有变化,书法艺术才生动,生动的书法艺术,才富于生命力。
书法艺术,志在求变,应万变不离其宗。一不能脱离“汉字”,二不能脱离“笔”,三不能脱离“写”, 四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五不能脱离艺术的本质—“美”, 总之不能没有“书法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