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下)

 cqyuanye 2022-08-24 发布于安徽

甲申卜,殻,贞乎妇好先登人于庞。——殷墟甲骨卜辞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上)

甲骨文带来的启示

甲骨文对我们有何启示?首先,甲骨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从问卜到刻辞,都有一定的规范,并且越来越严格。骨和甲都是重复使用的,到了祖甲改革后,规定十日为一旬,所以每块甲都要凿十个孔,十天用一块。

一块甲上有十个卜痕,并不一定有十条刻辞。最普通的只是写上“贞人”,也就是负责占卜的人,而有卜辞的,则多是“王占”。

文章图片1

商王武丁时期的牛骨刻辞中“人”“止”等字形

现在可以尝试复原一下占卜的流程,轮值的贞人负责占卜一件事,若结果是正常的,那就没事了,最多也就是在上面写个名字,但如果有特殊的卜痕,就必须交给王。真正的祸福并不取决于贞人,贞人是技术人员,解释能力有限,王才是真正的占卜者,最终的解释者。王看完特殊的纹路,解释一下,然后在上面写下解释的内容。每一种解释都涉及到了对未来的预测,所以几天后,果不其然应验了,又要把事实写在卜甲上。

先有预兆,再有占卜,最后验证。王占卜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对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占卜,更有重要的政治和权利上的意义。占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位商王都是真正的巫师。

文章图片2

甲骨卜辞

占卜的内容有很多,卜天气、卜祭祀、卜出征、卜出行。《易经》中的一些卦辞、爻辞与卜辞的关系十分密切,卜辞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字体系,其书写方式和排列次序都是固定的,即形成了语法体系。显然,卜辞并非是文字的发源阶段。

那么,文字到底是从何而来?在甲骨文中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卜骨有头有尾,骨尾就是因为太过厚实而不能被钻凿的部位。卜甲也有甲尾,就是龟甲的边缘,因为太厚而无法钻凿。最特别的是,甲尾和骨尾上背面都有文字,很简短,大部分都看不懂。过去,这种字被称为“贞辞例外”。“例外”指的是不符合卜辞的习惯,不依随卜痕而且又刻在背面,“贞辞”是由于人们以为它是贞人的签名,故称为“贞辞”。

文章图片3

甲骨文拓片

但是,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贞人的签名,在正面的和在骨尾的有很大不同。因此,又开始怀疑这可能不是贞人,而是那些整理和钻凿甲骨的人留下的签名。谁整理的,谁钻凿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到时候如果不能得到预期的卜痕,就能找人算账。

不过,陈梦家先生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此字被解释成“示”,他认为金文与甲骨文中的“氏”和“示”是相通的,因此,“贞辞例外”中出现的“⊥”,都可以解释为“氏”。

文章图片4

甲骨文族徽

这样的话,一切就都说得通了。有些字出现在骨尾和甲尾,后来没有对应的字,但是可以在金文中找到相似的字。这些金文原本就是族名和族徽,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标识氏族,并没有其他的作用,所以随着氏族的衰落也就不复存在了。

《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是陈梦家先生的巨著。他整理了一张表格,列出了甲骨文中似乎属于氏族名称的字,并将它们的规则一一列出。陈梦家先生整理了一百四十五个氏族的名称,其中最常见的是妇族和妇氏。安阳殷墟出土的妇好墓即为该族人的墓葬之一。

文章图片5

这也许是中国文字最主要的来源。在晚商时期铭文的数量就不多了,特别是那些能被识别成字句的铭文,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往往含有高度图像性的符号。以前,很难确定这是图画还是文字。陈梦家证明了这种图案很有可能是用于氏族识别。

中国古代文字、类文字体系的产生,是因为要识别你是谁,以及你我之间的关系。比如,在金文中,“亚”字徽是最常见的,“亚”字徽在外,里面有其他符号。“亚”字最具说服力的解释是:这个符号是标识“大邑商”地界内的氏族,被商王赐给“亚”字徽。如果两个人关系很好,对我来说很重要,那就给你一个“亚”字徽,让你在你的族徽之外使用,证明你我的关系。凡是有“亚”字徽包围在族徽外面的氏族,都是与商人最亲近的。

文章图片6

“亚”字徽

复盘中国文字的起源

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复盘一下文字的起源过程。

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发展到农业社会,再发展到后来的战争和掠夺。夏人在战争和掠夺中率先取得了夯土技术的突破,从而导致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夏时期的城市建设,使人们重新组织起来。在重新组织人口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人口划分,比如城市建成之后,哪些人可以居住在城里,哪些人必须居住在城外,如果城市中的居民发生了冲突该怎么办等等。

文章图片7

甲骨文族徽

很明显,到了夏朝,中国的主要社会组织都是围绕着氏族的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在那个时代,人们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本,甚至没有姓氏,所以必须找到一种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氏族的族徽。

族名和族徽很有可能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在命名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最简单的就是阿猫,阿狗,因此氏族的族徽中,会有许多象形的、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也就是一个种族的象征。在这个时期,这个标识对其他部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族徽。

文章图片8

甲骨文族徽

随着族徽越来越多,也会随着氏族之间的关系而变化,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他们领导着族徽转变为有意义的文字符号。最有可能的就是商人,就像使用青铜器一样,商人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且,青铜器与文字的发展,应该是紧密相连的。青铜器最大的作用,就是要与超越这个世界的祖先交流。要建立两个不同的世界,也就是层级制度,谁的祖先地位高,他的后代在现实中的权力就越大,族徽就是用来记载祖先血脉传承的工具。商人们对祖先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非常看重自己的血缘,他们会在族徽上做手脚,让族徽逐渐演变成文字。

如果文字体系真的是由族徽演变而来,将涉及到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族徽是氏族的名字,一般都是从氏族的称呼中衍生出来的,应该会有相应的发音,所以族徽应该和声音有关联,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文字没有向表音方向发展?原因就藏在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文字与语言的结合

拿两部古老的书籍稍加对比,也许会有更好的了解。

《诗经》和《尚书》。《尚书》有些章节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就算把《论语》之后的古籍都看懂了,但读《尚书》的许多章节,仍像是天书一样。

《周易》中有两种不同的文辞体系。《卦爻辞》与《易系辞》完全不一样。《易系辞》肯定是春秋以后才有的,那么卦辞、爻辞又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9

诗经

实际上,最大的不同是《诗经》和《尚书》。翻开《诗经》,就会马上感觉到这是一门与语言、声音息息相关的艺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字、语言的对偶是那么的清晰。而且,《诗经》的大多数章节,只要是懂古文的人,都可以轻易地阅读和领悟。而《尚书》则是另一回事,《盘庚》里的那些字,无论怎么看都很难看懂,总有一种不太熟悉的感觉。

《尚书》与《诗经》作对比,可以推断出《诗经》是中国文字与语言体系结合的大胆尝试。也就是说,从《诗经》开始,大约是在西周早期,周人通过各种方法,给现存的文字和符号赋予了清晰的语音,并用它们来记录语言。

文章图片10

尚书尧典

从这一点来看,《诗经》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第一部规范文字与声音的文本,自《诗经》以后,中国的文字符号才有了一定的声音,并与语言产生了一定的联系。相比之下,《卦爻辞》、《尚书》这类最古老的文字,和语言的联系就比较疏远了。

不是说这些古老的文字不能读,也不是没有对应的发音,而是文字的意义不是让人一读就能看懂的,不是语言的记录。文字记录语言的功能,是在《诗经》以后出现的。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从《尚书》到《诗经》,中国的语言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文章图片11

尚书注疏

由于文字是在商人手中形成的,所以中国的文字没有走向表音的道路。从一开始,文字就是一种神秘的象征,主要是为了记录神秘的体验,商人为了维护统治而故意使文字变得神秘。

别人用骨头占卜,而商人却故意不用,而是用别的民族用不上的龟甲来占卜。这分明就是在说:我的力量触及大海,我掌握了你所不具备的一切。用龟甲占卜,再在龟甲上刻下文字,也是一种独特的表现。

青铜器、龟甲、文字都是一样,表明了商人掌握着神秘的力量,他们可以通过神秘的渠道,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强大力量进行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人自然不想让自己用于记录卜辞的文字轻易被人理解。

文章图片12

易经

道教中的“符咒”,道士画了半天,能读出来吗?当然不能,因为这样的话就不需要人来解释了,也没有了神秘的力量。因为没有人能理解,所以他说的话,才那么让人浮想联翩。

中国文字的独特之处

从这种观点来认识中国文字的由来和最初的用途时,许多古怪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道教的符咒,尽管看上去好像是某种形式的文字的变化,但是无法阅读,与语言没有关系。就算道士念出来,也不可能是我们平时能理解的话。

这是商人的力量来源,他们建立了神权统治,就必须要有一些不能轻易理解的事情。文字是一种神秘的东西,掌握在少数的统治阶级手中,对于商人来说,意义重大。

文章图片13

易经注疏

此外,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周人何时开始对商人构成威胁。周人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这种文字,这一支由周原发展而来的新兴力量,逐渐向东方扩张,与商人们展开了漫长的斗争,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制作青铜器,但后来他们发现,商人更注重的是文字。于是,当周人学会了文字之后,便把文字刻蚀在青铜器上。

这是周人给商人带来的最大威胁。“瞧瞧!你会的我都会,以前只有你可以和祖先交流,现在我也可以通过文字来和你的祖先交流!”

文章图片14

尚书正义

由此,我们对周人和周文化的基本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及这种文字体系在周人手里发生了什么改变。最明显的变化是在西周早期,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文字。

周人的性格和文化取向,与商人有着天壤之别。这正是《诗经》产生的重要原因。商人所使用的文字体系,在周人的统治下走下了神坛,走上了一条人文主义的道路,将文字与日常语言融合在一起。不过,这种体系已经成型,由四千多个字组成的甲骨文,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体系,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简化它,构建出完整的表音功能了。

文章图片15

诗经

由于商人并不以实际交流为目标,而是以神秘的形式使用文字,这就使中国文字具有了独特的特性。商人的神权文明存在了很久,殷墟跨越的时间就超过三百年,但即便是这样的辉煌也会被周人所取代。周代替商,并非是纯粹的外来民族,他们在继承了商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文化。

周人之所以能战胜商人,就是因为他们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商人的路。他们强调不同的权利观念,其中心思想即“天命”,即以人为中心,更贴近人性。

周人继商人的神权文明而起,继承了神权文明中原来为巩固、维护神权而设计的国家机构。他们一方面使用这些工具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又对这些工具进行根本的改造,其中改变最大、最明显的就是文字。

甲骨上的文字可以有相应的发音,但是这种发音更接近于咒语,不会与当时的日常用语相结合。直到周文化,才逐渐使每一个字都具有日常语言的发音,使文字与日常语言体系相融合,才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熟知的中国文字。

这套以表意为基础,以部分音符为辅助构成的文字体系,给人类文明史带来了最积极、最深远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