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欧亚大陆史(五十八) 云遮雾罩的高加米拉战役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8-24 发布于山西

许多人总奇怪,泪痕春雨为什么从不具体分析古代战争;甚至有意无意的认为,泪痕春雨缺乏必要的军事知识。

其实呢,史书上记载的古代战争,大多都是文学性高于史学性。

你正儿八经的分析这种战争,实在如同分析一个瘦弱的书生、一个年迈的老妪,如何通过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如何通过所谓借力打力、如何的利用所谓的内功、巧劲,打败三五个大汉、甚至十多个壮汉一样。

听起来过瘾,但是怎么看,它也缺乏真实性。

这就好像,你看惯了、看多了现实竞技场上的格斗比赛;你再看各种传说中的武林高手,多少会觉得,他们都是吹出来的。

因为,它根本不符合最基本的常识。

最简单而言,现实竞技场上的格斗比赛,所以的拳王,都是一对一比赛出来的。敢同时挑战两个对手的拳王,就没有出现过;甚至而言,敢中间不休息,连续挑战两个对手的拳王,目前也没有出现过。

但是各种武林高手,通常都是,“我要打十个”!

而且,现实竞技场上的格斗比赛,拳王是按重量分级的。一个六十公斤的高手,不论他多了不起,面对一个九十公斤高手,也是被辗压的;当然了,现实竞技场上的格斗比赛,比赛也是按性别区分的,一个女拳手再了不起,面对同级的男拳王,也是被辗压的。当然了,一个六十岁的老年人,不论他当年如何风光无限,现在敢上擂台,也只有被对手吊打的份。

但是各种武林高手,通常都是无视这一切的。换而言之,一个六十岁的老妪,只要是高手,照样可以吊打各种壮汉。

总的来说,如果你看惯了现实竞技场上的格斗比赛,却让你分析各种武林高手的经典大战,你总会感觉无从下手的。

毕竟,你怎么看,怎么分析,也会觉得,这就是不可能的事。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高加米拉战役,这是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场战役。

人们通常都会根据史书的记载,详细分析它,而且分析的头头是道。

问题是,它可能是真的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至少,以我对军事常识的理解,它肯定是假的!

史书上记载的这场战争有多假?我给大家拿两个真实的、可信的、资料详细的战役类比一个,大家就可以知道了。

类比高加米拉战役,辽沈战役的过程,大约就是这样的。

话说,林帅率领十万大军出关,顺路走,就可以轻轻松松拿下沈阳,还可以席卷整个辽宁。因为沈阳城没有重兵把守,而有整个辽宁,也没有什么重兵把守。

但是,林帅就是不打沈阳,也不占领辽宁省。

更神奇的还在于,林帅突然听说,现在长春驻扎着一百万敌军。于是,林帅就率领十万大军,真奔长春而去!

大家觉得,这是正常人的操作吗?

更神的还在于,林帅率领十万大军,一路杀到长春,就与那一百万敌军展开正面决战。

真有人会觉得,这是正常人的操作?

更神的还在于,林帅率领十万大军,一举击溃了一百万敌军,然后,我们就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

如果我们史书上的辽沈战役,就是这样记述的。

关键是,还有人通过各种细节的分析,证明林帅如何用兵如神。我只能说,所谓的战争神剧,到了极致,也不过如此吧!

有时候我想,如果辽沈战役发生在古代,十有八九真会这样记述!

总而言之,林帅率领10万大军,硬桥硬马一场大战,就打败了敌100万大军。

因为,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似乎只有这样记述,才能显出林帅的用兵如神。

反过来说,你如果说林帅当时有兵100万,敌人只有50万军队,肯定会被人喷死的。

且不说,地球人都知道,国民党有八百万军队,他在辽沈这样重要的战役中,怎么可能只投入50万军队呢?

更主要的是,地球人都知道,我军总共才100多万军队,怎么可能在辽沈就投入了100万军队呢?

最、最、最主要的是,100万军队打败50万军队,那有什么可吹的?

类比高加米拉战役,我们看七七事变后的侵华战争,大约就是这样的。

北平为中心的地区,并无重兵把守,只要日军愿意,分分钟钟就可以席卷北平为中心的地区。

问题是,日军听说中国的军事主力在山西;于是自恃武器先进,就率军绕过北平为中心的地区,直奔山西境内,一心要与中国的军事主力决战。关键是,当时日军只有10万,而中国的军事主力却有100多万。

以日军装备之强,敢这样打仗,人们肯定也会认为他疯了。因为这就不是正常人的操作;关键是,千万别说日军装备多强大,就这种兵力对比,强行进入中国军队预设的战场,也会全军覆灭的。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

我们看一下亚历山大的高加米拉战役。

亚历山大从埃及返回后,顺路走,本来就是可以直奔巴比伦城,关键是,巴比伦城方圆几百公里,就没有重兵把守。

但是,亚历山大突然听说波斯帝国的军事主力,在巴比伦城300公里外的地方,于是就赶紧率军直奔那里而去。

当时的波斯军事主力,有多少人马?有说60多万,也有说100多万。

真正的问题是,亚历山大有多少军队呢?5万!

听说300公里外有几十万敌军,甚至是有100多万敌军,亚历山大率领5万大军,就照直杀了过去!

这种内容,除了把历史当神剧看的人,肯定都会认为,这胡吹的都不着边际了。

所以,有点谱的历史学者,通常都会表示,史书明显夸大了双方的兵力对比。所以,双方的兵力对比,大约也就是1:2;换而言之,亚历山大拥兵5万,波斯帝国皇帝最多也就10万。

其实呢,就这种兵力对比,它也缺乏可信度。

第一、战争的基本规律就是避实击虚;在具体战场上,主动进攻的一方,通常都是拥有兵力上的优势;换而言之,在具体战场上,兵力处于劣势的一方,通常不会主动进攻敌人。

对方的兵力,接近自己的两倍,用英雄传奇者的视角去看,这种兵力并不悬殊。但是用现实的战争角度看,这种兵力对比,在具体的战场已是致命的了。对此,只要看一下《战争论》中的观点,就可以知道了。

如果我们看到,一倍优势的兵力在天平上,竟有比最伟大的统帅还大的重量,那么我们就不应当怀疑,在一般条件下进行的大小战斗中,不论其他方面的条件如何不利,只要有显著的数量上的优势,而且无需超过一倍,就足以取得胜利了。《战争论》

第二、面对敌人的入侵,守方的军队,肯定是优先保护经济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如果感觉这些地方难以防守,肯定也会尽量转移这里的物资。

而波斯帝国皇帝,却是置巴比伦、苏萨这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不顾,跑到巴比伦城300公里外的地方,等着与亚历山大决战。这能是正常人的操作吗?因为,这就等于把两个政治经济重心,拱手让给了亚历山大。

从这层意义上,当时主动进攻的一方,应该是波斯帝国!

换而言之,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地区之后,就是一直在避实击虚;波斯帝国皇帝只能率军四处追堵。

再换而言之,波斯帝国皇帝也想率军躲在巴比伦城内,因为这样安全保险。问题是,他敢率军躲在巴比伦城内,就意味着孤城之外的地方,会都被亚历山大一块接一块都夺走;最后他只能困守孤城,坐等灭亡。

在这种背景下,他必须得主动出击,以优势兵力围歼亚历山大。

事实上,只有如此,才能解释,双方的决战地点,为什么会距离巴比伦城300公里。

要知道,并不是亚历山大夺取高加米拉后,再向前推进300公里,才能到达巴比伦城;而是亚历山大到达巴比伦城后,又向前追了300公里,才到的高加米拉!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正常人的操作?

从这层意义上,对于高加米拉战役,无可置疑的事实大约只有以下几点。

第一、战争在高加米拉的地方进行,这里距离巴比伦城,大约300公里。

第二、双方兵力,亚历山大的军队处于劣势,但是这种劣势非常有限。毕竟,相去太过悬殊,亚历山大肯定会率军转进的。

第三、亚历山大取得了胜利。

第四、这场战役胜利,意味着波斯帝国再也无力组织起一次象样的反击了。于是,亚历山大席卷了波斯帝国的四大都城。战争进行了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于是,这场战役之后,亚历山大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巴比伦、苏萨;要知道,这都是波斯帝国的四大都城之一。

然后,经过简单的战斗,亚历山大就夺取了波斯波利斯、埃克巴塔纳。要知道,这也是波斯帝国的四大都城之一。

到此为止,波斯帝国的核心地区,都落入了亚历山大手中。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亚历山大东征  为什么能取得那样辉煌的成果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三)为什么要智取生辰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