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16世纪建立的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大量的青铜礼器、生活用具、兵器和生产工具,反映了青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手工业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集中的奴隶劳动,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商代宫殿木构建筑已经初具规模,台基、屋架、屋顶的结构关系趋于稳定,柱子、斗栱与屋檐的组合技术得到发展。一斗一栱已经开始最初的固定组合,继而形成稳固使用的简单铺作形态。 原始斗栱从偶然组合到固定组合,从单体使用到多组使用,从粗糙的木块、木棍到细致加工的斗形构件以及栱形构件,已经能够初步发挥结构功能作用,并且可以多次重复地使用于建筑之中。 商末至周初时期,青铜制造工艺十分发达,在大型青铜礼器外观已经装饰了建筑上的斗栱形象,是斗栱起源的重要标志。它们向世界庄严宣告: 3000年前的周初时期,中国古建筑斗栱正式诞生! 青铜器物中建筑斗栱的形象,反映了中国极早期建筑前檐上部的斗栱空间构架,反映了支撑、连接的斗栱结构及其铺设制作功能,反映了中国古建筑大木构架中斗栱的起源作用。 房屋初期木构类斗栱从坯胎孕育到基本萌芽雏形再到分娩诞生,斗拱从此产生了革命性质变,最终发展演变到后来完美斗拱铺作的成熟体系。 斗形构件与栱形构件的完美结合,为以后数千年中国木构建筑成套复杂模数斗栱体系的发展开创了先河,是形成中国特色木构建筑规范完整斗栱体系及榫卯成熟技术的重要起源标志,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从此将对后世建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西周青铜器夨令簋的斗拱形象 西周初期,继承了商代的青铜技术,制作了许多青铜器,其中有一件青铜器上出现了类似建筑上的斗栱形象,考古学家认为这是斗栱起源的重要标志。 夨令簋,读音为 ce---ling--gui,这件青铜器是1929年在河南洛阳出土的,大约铸于西周的周昭王时期,距今约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 这件青铜器下部基座的四角有四根短柱子,柱子上有类似大斗的形象,主要起承重作用,大斗之间连接横木,横木之间有类似小斗的构件支撑,这些与建筑斗栱的形象非常相似。一些考古学家据此推测,这就是最初的建筑斗栱反映在青铜器上的装饰形象,考古学家们认为这是斗栱起源的重要标志。 |
|
来自: 行云流水vmmxd6 > 《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