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生今文尚書

 弯刀书斋 2022-08-24 发布于江苏

今本《十三經注疏》之《尚書注疏》,經文五十八篇:

 1. 《堯典》
 2. 《舜典》
 3. 《大禹謨》
 4. 《臯陶謨》
 5. 《益稷》
 6. 《禹貢》
 7. 《甘誓》
 8. 五子之歌
 9. 胤征
 10. 《湯誓》
 11. 仲虺之誥
 12. 湯誥
 13. 伊訓
 14. 太甲上
 15. 太甲中
 16. 太甲下
 17. 咸有一德
 18. 《盤庚上》
 19. 《盤庚中》
 20. 《盤庚下》
 21. 說命上
 22. 說命中
 23. 說命下
 24. 《高宗肜日》
 25. 《西伯戡黎》
 26. 《微子》
 27. 泰誓上
 28. 泰誓中
 29. 泰誓下
 30. 《牧誓》
 31. 武成
 32. 《洪範》
 33. 旅獒
 34. 《金縢》
 35. 《大誥》
 36. 微子之命
 37. 《康誥》
 38. 《酒誥》
 39. 《梓材》
 40. 《召誥》
 41. 《洛誥》
 42. 《多士》
 43. 《無逸》
 44. 《君奭》
 45. 蔡仲之命
 46. 《多方》
 47. 《立政》
 48. 周官
 49. 君陳
 50. 《顧命》
 51. 康王之誥
 52. 畢命
 53. 君牙
 54. 冏命
 55. 《呂刑》
 56. 《文侯之命》
 57. 《費誓》
 58. 《秦誓》

紅字者,是漢初伏生所傳。伏生所傳《尚書》,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抄寫,相對於先秦古文字隸書是“今文字”,因此我們叫它《伏生今文尚書》。

先秦《尚書》劫歷秦項之火,損失慘重,《伏生今文尚書》僅爲其小部分,迥非全本。例如先秦《尚書》有《泰誓》,《伏生今文尚書》就沒有《泰誓》。
大約在西漢武帝時,或曰宣帝時,出現冒名的《泰誓》篇,我們叫它《西漢泰誓》。《西漢泰誓》跟《伏生今文尚書》合併流傳,我們叫它《西漢今文尚書》。
漢武帝時,又有用先秦古文字書寫的《尚書》出土,據說出於孔子舊宅壁中,稱爲《孔壁古文尚書》。《孔壁古文尚書》旣有跟《伏生今文尚書》相同的內容,也有超出的篇目。
《西漢泰誓》《孔壁古文尚書》存世未久,經兩漢之交,歷西晉永嘉之亂,皆亡。
東晉元帝時,豫章內史梅賾獻《尚書》於朝廷。這《尚書》,經文用奇異字體書寫,號稱《孔壁古文尚書》隸古定本,有“孔安國”傳zhuàn釋,我們叫它《孔傳zhuàn孔壁古文尚書》。
從宋代到清代,學者們接力考證,判斷梅賾所獻《孔傳孔壁古文尚書》并非西漢《孔壁古文尚書》之舊,因此稱之爲《僞古文尚書》。《孔傳孔壁古文尚書》旣爲僞書,我們就改叫它《東晉僞古文尚書》。
《東晉僞古文尚書》之僞,僞在它不是西漢《孔壁古文尚書》卻冒充《孔壁古文尚書》。審核其經文,則大半延用《伏生今文尚書》之舊,小半出自僞撰。延用《伏生今文尚書》之舊的,可謂“僞中有真”。僞作的,可謂“僞中之僞”。
《東晉僞古文尚書》“僞中有真”的經文,加上“僞中之僞”的經文,共計五十八篇,流傳至今,卽上列《十三經注疏》之《尚書注疏》經文五十八篇。
《伏生今文尚書》,烈火餘燼也,起初獨行於世,後來跟《西漢泰誓》併爲《西漢今文尚書》,再後來,《孔壁古文尚書》裏有它,再後來,《東晉僞古文尚書》裏也有它,其書久歷衝蕩,數從裹脅,委曲流傳,以迄於今,幸事也。
漢初伏生傳《尚書》時,凡授二十八篇:
《堯典》(《舜典》未分出)
《臯陶謨》(《益稷》未分出)
《禹貢》
《甘誓》
《湯誓》
《盤庚》(未分上中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牧誓》
《洪範》
《金縢》
《大誥》
《康誥》
《酒誥》
《梓材》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顧命》(《康王之誥》未分出)
《呂刑》
《文侯之命》
《費誓》
《秦誓》

 附:《十三經注疏》之《尚書注疏》內容結構
 1. “孔安國”《尚書序》,又稱《傳序》或《大序》。
 2. 《書序》百篇,又稱《小序》,分列各篇經文之先,其中五十八篇有序有經文,四十二篇有序無經文。
 3. 五十八篇經文。
 4. “孔安國”傳,附經。
 5. 孔穎達疏(正義),附於經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