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肥不肥腻没关系,给孩子做了什么示范有关系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肥不肥腻的口水仗,一时激起千层浪,一边是“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肥腻的中年妇女”,另一边是“我就是那个肥腻的中年女人”、“理智气壮做一个肥腻中年”……

说它是口水仗,是因为不管谁有理,普罗大众争论到最后总是演变为一场对立阵营的人身攻击。

看了冯唐的那篇文章,十条建议倒也算中肯。为何就激起了那么多摇旗呐喊的共鸣和义愤填膺的抗议?

有一个基本原理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人,不会对与自己无关的事产生情绪。

那些大张旗鼓地“反腻派”,要么是平日里践行“卖力健身、不懈学习” 的生活方式而自我感觉良好,要么是身边就躺着这么一个肥腻的人生伴侣而深恶痛绝。

那些爱咋咋地“肥腻派”支持者们,多半是被戳到了痛处而奋起反击。文章题目明明白白写着“如何避免”,这意思就是,如果希望避免你就看看,要是无所谓你就忽略而过,就好比“如何化一个出色的伪素颜”之类的文章,有需求你就看,没需求你就闪。能够激起你那么大的反应,还是说明击中了你的痛点。

原本”环肥燕瘦“都只是个人偏好,无所谓高低优劣。胖子们又一次招谁惹谁的躺枪,只不过是在这个不减肥毋宁死的年代被歧视而已,倒也容易理解。毕竟歧视无处不在,杨贵妃时代的瘦子们不也被歧视吗?

人到中年,坦坦荡荡地接受自己的大肚腩也没什么不好,没准孩子爬上爬下还增添了不少乐趣。但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胖,又不能痛下决心地减掉自己的肥抱着一副“我胖我有理,谁瘦谁装逼”的姿态,更有甚者“以小人之心”抨击身形俊朗的优质中年男就有点可笑了。

01

对美好生活,包括美好自己的追求≠装逼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都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了,你还在怀疑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吗?

爱美是人之本能,我儿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知道对着漂亮的服务员阿姨笑,女儿三、四岁就懂得鞋子要搭衣服了,成年人还非要把自己往丑里活吗?

那些一打扮就别扭,一文艺就尴尬的人,深层的心理通常是这样的:只有这副样子我才是最舒服的,这才是我该有的模样。

天天穿地摊,你会感觉自己就是地摊

天天看八卦,你生活里也就只剩八卦

天天吃外卖,你的肚子也就只能跟着你将就

you are what you read,you are what you eat, you are what you wear……读优质的书籍、吃健康的食物、花些心思在你的穿着打扮上,因为这些,最终会成为你。

你,才是此生最大的成就,难道不应该让自己美好吗?

这是我们该给孩子示范的人生态度。   

02

对自己动腿,对别人闭嘴

没有人喜欢别人对自己的生活指手划脚,

更没有人喜欢别人对自己总是挖苦否定,

我们当然有权选择油腻、肥腻,

但我们无权讥讽别人追求马甲线的热情。

你可以选择深窝在沙发里刷手机,

但不要对着别人苦练keep的身影嗤之以鼻。

你可以选择Dota,王者,晚上吃鸡,

但没资格嘲笑别人看书、听课、勤奋学习。

没有人能保证天天锻炼,持续学习就一定会走上人生巅峰,

任何时候,不歧视努力,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是我们该给孩子示范的人生态度。    

03

该吃吃该喝喝就是洒脱了?

人到中年,

男人女人没有不焦虑的,

不同之处就在于,

有人把焦虑转移到了折腾孩子,

有人把焦虑转化为了打造自己。

有些人愿意用行动去削减焦虑,

有些人只会用放纵去麻痹焦虑。

人到中年,

真正的洒脱是不受回报的束缚,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儿

真正的自由是不管他人肯不肯定,照样能够淡然地——努力

这是我们该给孩子示范的人生态度。

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