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心,强迫症式育儿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大家感受一下,看到上面:“……,你的回答/做法,影响孩子一生”的类似标题,你点开的概率有多大?

让不让孩子吃冰淇淋?给不给孩子喝饮料?能不能让孩子和父母睡之类的问题,是不是也让你十分纠结,甚至和家人针锋相对?

文中说,昆凌曾在综艺节目《你怎么这么好看》中,吐槽周杰伦给孩子吃冰淇淋。她不允许孩子吃盐、糖,更不允许孩子吃冰淇淋。结果有次周杰伦为了不让孩子在飞机上闹,就许诺孩子:你在飞机上乖乖的,我就给你买一个冰淇淋。孩子果然非常乖。最后尽管昆凌极力反对,周杰伦依然坚持给孩子买了一个冰淇淋,人生中第一个冰淇淋。

你看,只要做了父母,明星也无法避免这些养育中的鸡毛蒜皮

为什么我们这么执着于争论这些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表面的原因是,我们有各自认为正确的观念,比如冰淇淋对孩子的脾胃不好,吃了容易拉肚子。更深层的原因:这是确立我们存在感与掌控感的方式。

其实很多我们深信不疑的观念不一定对,我们想象中的因果关系,未必真会发生。吃一次冰淇淋可能让孩子心情大好提高了免疫力,而不是你预期的闹肚子。张悟本的茄子和绿豆没法续命,曾经信以为真的养生宝典,最后可能就是个笑话。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试图让别人听自己的。

如果我晚上洗澡,老妈会说晚上湿气重,不要晚上洗澡。我早起洗澡,老妈又说早晨阳气生发,一洗澡就被扑灭了。So,额滴娘亲,什么才是洗澡的最佳时辰?

看到了吗,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想要给你他们认为好的东西,好的生活方式,好的人生。以爱之名,让对方乖乖听话,多么让人上瘾的事儿。这就难怪家人间争夺孩子的控制权,亲密度,对孩子照顾更多的人,尤其不喜欢其他人插手。

执着于控制,很容易发展出育儿强迫症,给孩子列出大量必须做和大量不能做的清单,耗费大量的心力纠缠、争执,证明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才是对的。孩子必须9:00前睡觉、一定不能喝饮料、绝对不能玩游戏……

并不是这些清单本身有什么问题,强迫症育儿的核心是僵化,必须,拒绝变通。孩子和同学过生日,玩得很开心,对不起,8点必须回家睡觉。别的孩子都在喝饮料,对不起,你不可以。我知道小朋友都爱冰淇淋,但你就是不能吃。

当我们执着于这些“为你好”的规条时,和坐在井底的那只青蛙有啥区别?看到了睡眠时间对孩子发育的影响,却没看到孩子尽情玩耍的渴望。看到了冷饮对身体的危害,却没看到孩子想要“与众乐乐”,不想让自己显得很异类。

焦虑是时代病,我们承认养育的焦虑,却没有看穿控制焦虑的把戏,让一切井然有序,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按自己的预期发展

我在咨询中见过形形色色的控制,坚信玩物丧志砸坏孩子玩具的爸爸,觉得写小说是不务正业撕毁孩子手稿的妈妈,总拿别人家孩子打压自己孙子的奶奶……无一例外,他们最终都得面对孩子的反弹。

追求控制,才是失控的根源

随机应变,才是活着的本质。

随机应变可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心理行为模式:刺激——反应。针对某种特点的刺激,生命体产生合适应对。

拿冰淇淋举个例子,要不要给孩子吃冰淇淋?你的做法是:

A、想吃就吃

B、看心情

C、不给吃

哪一种做法最好呢?

答案是——看情况。

如果是小朋友一起happy,我会允许孩子们放纵一下的。如果遇到成分低劣,日期不新鲜,我会一口回绝。不必担心说什么、做什么会影响孩子一生,咱没那么大威力。

凡事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解决办法,比如

1、环境控制

如果逛街看到,家里储备,让小朋友不眼馋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逛街目的性比较强,定点突击,避免瞎逛。家里几乎不买除酸奶、水果、坚果之外的零食。

2、长期观念输出

他们心情好,沟通顺畅的时候多讲讲健康饮食,反复(特别重要,别指望讲一次他们就接受)讲解垃圾食品的成分及危害。

3、适度满足

未尽事宜占用大脑空间,正如在时间管理中能够及时处理的小事,最好马上就处理,这样才不会占用大脑资源。我们可以自己做配料安全简单的冰淇淋。适度满足,孩子不至于总惦记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