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我们家爸爸,他当爸爸十多年,差不多有九年,都不是我眼里的好爸爸。 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掏出手机跟儿子说:“来,爸爸教你玩个游戏。” 让他陪娃写作业吧,过不了几分钟,娃肯定就被带歪:“爸爸看到了超好玩的,给你们看看”,对娃来说,那效果简直堪比注意力黑洞。搞得我都得防着他,一看娃们开始写作业了,就赶紧想尽各种办法把他引开。 你让他带孩子锻炼吧,没几分钟就“打起来”了,要么是和儿子两个人扭成一团,要么是连带着女儿三人在家里搞起了枕头大战,嗨得能掀翻房顶的那种,一点儿正形没有。 让他哄娃睡午觉吧,睡得比娃还快,不一会儿就见娃屁颠屁颠自己从床上爬下来。 “爸爸呢?” “爸爸睡着了”。 老母亲只能咬紧恨得痒痒的牙根儿跟娃说:“看,爸爸多乖,睡觉都不用哄,要向爸爸学习哟。” 最可恨的是,老母亲又是按摩、又是讲故事,一通操作下来,好容易把娃安顿得想睡了,他睡醒精神了,蹿出来又是搞笑、又是聊天, 整得娃哈哈傻乐。真是干啥啥不行,搅局第一名。 ![]() 要说他这个人,也不是没有优点。比如眼光就特别好……孩他爹唱歌很好听,大学是乐队的主唱,能开演唱会,还在演唱会上表白的那种。不然我也不能上这么大的当。 曾经的迷妹,现在的孩他娘,想尽量挖掘一下这个当爹的闪光点,找点能利用的东西吧,让他带着俩娃唱歌,结果没一会儿三个人就笑歪在地上,东西南北,怪腔怪调。真是干啥啥不行,搞怪第一名。 不仅没正形,对自己还没要求,只要一休息,从来不想着看看书,学学习啥的,总是搞那些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俩娃上学前,我们周末从来没在家里呆过,省内5A都去过了,4A也去的差不多了,全国基本就剩西藏和湖北没去了。就算是特殊时期,还是带娃把全国仅有的几个0案例省份逛了个遍,在玩这件事上,也真是拼老命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我们家这位,就是生个孩子陪自己玩的那种。 对女儿,也一点儿不怜香惜玉的,进了游乐场,小姑娘说不敢玩这个,不敢玩那个,直接抱着就上了,搞得孩子现在野得很。5岁去新加坡环球影城的时候,有个同行的二年级小伙伴不肯玩过山车,被妈妈催得站那里哭,她是身高不够,工作人员不让玩站那里哭,一直仰头望着过山车哭到哥哥下来。 今年夏天去童梦乐园,里面有个大摆锤以前没坐过,直接拉着娃的手就上去了,下来以后娃都傻了。真是干啥啥不行,坑娃第一名。 去亚特兰蒂斯水世界,女儿要玩大喇叭、霹雳小喇叭啥的,老母亲做了半天心理建设,鼓足勇气跟她说:“妈妈陪你坐吧?” 小妮子一脸嫌弃:“不要!我要和爸爸一起坐。” 每当这时候,孩他爹就左手一个,右手一个,一脸得意地扬长而去。 想想以前,一看孩子们和爹打打闹闹就来气,觉得他们是浪费时间,可能有一部分是出于老母亲的嫉妒。女儿在家里百般黏我,上个厕所都要守在我旁边的那种,但只要一出门,绝对是第一时间去拽着爸爸的手。以前没上学的时候,更是一出门就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宠我的男人去宠别人的老婆了,黏我的小棉袄去黏别人的老公了,啧啧啧,酸爽。 总是让我不满意,但奇怪的是,什么事儿只要爸爸一加入,就开始莫名变得好玩,明明只是想短暂活动活动,扔个沙包啥的,爸爸一加入,就开始花样百出,开心到停不下来。 想想孩子那些撕心裂肺,哦不,没心没肺笑抽的时刻,基本都是和爸爸在一起。我女儿有一次就跟我说:“爸爸好像一直都是开心的。” 孩子的成长,是在关系的进化中完成的。从孤独的一元世界,到母婴二元关系,最后是三元关系。父亲,是孩子学习进入三元关系的灵魂人物。在渐渐领悟了爸爸的意义之后,我才感受到孩子和爸爸间那些打打闹闹玩乐的价值。 妈妈的爱往往是融合的,吞没式的,但完美的妈妈是不存在的,孩子总会对妈妈产生不满、讨厌等负面感受,然而他们往往不能顺畅的释放对妈妈的攻击性,因为孩子会担心妈妈承受不了自己的攻击,有些妈妈连孩子顶嘴都受不了。 而爸爸则是一个完美的攻击对象。爸爸有力量,强大,孩子不必担心自己会伤害爸爸。更重要的是,爸爸用愉快的方式化解了孩子的攻击,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攻击性是被允许的,甚至能给彼此带来很多快乐。 ![]() 其实攻击力、竞争力、生命力,这些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同一个意思。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家俩娃特别有活力的重要原因。 父亲,是孩子最初的外部世界。所以,父亲要牵着孩子的手,带孩子走向外部世界。 我的一个个案,孩子要轻生,父母都很着急,两个人准备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那位爸爸大约一个月见一次女儿,回去想多给孩子讲讲道理。我跟他说:“带孩子去游乐场好好玩玩吧。”这位爸爸的眼眶瞬间就湿了,他想起上一次带孩子去游乐场,已经是四、五年前的事儿了,孩子回来跟奶奶说:“爸爸对我真好啊!” 我越来越感谢孩他爹,他为孩子们撑起了世界,却一直被我当成拖后腿的猪队友。以前我眼中那个没正形,搅局、搞怪、坑娃的爸爸,原来是一个这么好的爸爸。 我也很庆幸自己没有去干扰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强行控制孩他爹去做一个我认为正确的爸爸。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妈妈心中,可能也有一千个好爸爸的原型。不要让头脑中的理想爸爸蒙住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见眼前那个真实的爸爸,也许就是一个好爸爸。 一切好的体验,都来自关系。好爸爸不由你定义,也不由他决定,而是来自“你们”、“我们”的共同创造。 改变从现在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