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爸爸是潜意识里感受到了危机还是咋地,昨天突然发了一只狗狗的视频给我,问要不要给女儿,那是一只6个月大的柴犬。有点类似爸爸喜欢的秋田,只是体型稍小。 我说:“你想养就养呗”。爸爸说:“我这还不是为了讨好那个人。” 哈哈哈,爸爸对女儿的爱,真是胆战心惊啊。有时候被女儿气得吐血,嘴里总喊着打一顿打一顿,可手从来没下去过。 想亲女儿的时候被一把打掉了眼镜,还乐呵呵地说:“好,以后别的男人亲你,你也大嘴巴呼他。” 我说:“你又不追她,讨好她干什么,不是说了打一顿嘛,就打呗,嘴里说着打,实际却讨好,你这样还不被人家拿捏地死死的。” 早餐的时候,女儿还在睡,老公跟我说:“我一看见妞,就想给她买条狗。” 我嘴上调侃他,心里却涌起暖暖的感觉,男人爱女人的方式,可能就是想千方百计地满足她,看见她笑靥如花的样子吧。 其实他已经给女儿买好了生日礼物,晚上藏在书房的柜子里。每年最上心给女儿选礼物的,也就是他了,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各种查,各种选。我基本都靠灵光乍现,爱咋咋地。 爸爸对女儿的爱,是家庭中非常微妙的存在。对女儿凶,不温柔不呵护,妈妈会很难受。对女儿爱,含在嘴里,捧在手心,妈妈也会不舒服。 为什么? 不止一位妈妈说起老公对女儿凶,眼中都含着泪。女儿身上往往承载了妈妈的部分自我,在女儿身上或多或少总能找到妈妈的影子,无论是容颜,还是秉性。 老公对女儿怎么样,妈妈们会感同身受为对自己怎么样。换句话说,当爸爸对女儿并不如妈妈期待中那般好时,妈妈的感受其实是,这个男人不爱我。 一般情况的确是,在有了孩子之后,爸爸确实会将对妻子的爱投注在孩子身上,而夫妻情断,丈夫不再爱妻子的时候,往往也会没那么留恋孩子了。 但假如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特别是女儿,就会引发妈妈身为女人本能的嫉妒,尽管女儿是妈妈生的,妈妈也很爱女儿。 妈妈怎么会嫉妒女儿呢?事实上,母女关系是最复杂的二元关系,远比母子,父子,父女关系要复杂得多。 精神分析学家甚至认为,在心理发展的复杂度上,女性是比男性高阶的物种,因为涉及了更多的认同和转换。因此两个女人之间的交锋,段位自然更高。 关于母女之间的复杂关系,大家可以看我此前的文章。母亲节|什么样儿才是好的母女关系? 现实生活中,有些妈妈会明明白白地表达这种嫉妒:“你就是对女儿更好!”,“我到底是不能和人家有血缘的比啊。”更多的妈妈,可能只是将这种嫉妒压抑为一种隐隐的难过。 看到了吧,爸爸对女儿的爱,多不得,少不得,浓不得,淡不得,这个度真的很难拿捏,但这其实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夫妻关系,才是所有家庭关系的核心,正如武志红所说,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定海神针。 家庭亲密网中,爸爸、妈妈和孩子是家庭中的三角关系,互相争宠吃醋,形成很微妙的情感纠结。这种三角关系有正向功能,也有可能加剧家庭内部的矛盾。 正向功能主要在于缓冲二元关系的强大张力,母爱往往是吞噬性的,让孩子有一种完全逃不脱的恐惧感。 出去玩的时候,妈妈不让这样,不让那样,爸爸通常会更放得开,怎么有趣怎么来,孩子潜在也会更信任爸爸对他们的保护。在游乐场,无论我怎么跟女儿讲,她都会义无反顾地拉着爸爸的手,跟爸爸一起坐惊险刺激的项目。 孩子能够在这些正常的关系转换中学会如何处理三元关系,顺利度过他们的俄狄浦斯期。然而,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很自然地,双方就会从身边寻找各自的同盟。 最常见就是妈妈拉孩子入伙,这时候一方面孩子会感到爸爸对自己不错,自己其实也喜欢爸爸,但他们又会出于对妈妈的忠诚而排斥爸爸,甚至会泛化到反感男人。 咨询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怨气的妈妈,被排斥的爸爸,和一个无所适从的孩子。有时候孩子会通过搞事情,比如在学校捣乱,让自己生病等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冲突,同时也是在为这个家寻找一个解决方案,通常他们搞事情的时候,爸爸妈妈才会在一起。 这样孩子就变得越来越难长大,他们无法顺利地从家庭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个体,因为父母很难处理和维持夫妻间的关系,孩子就需要始终成为夫妻关系的纽带。 他们的任何行动,都以对父母某一方的“忠诚度”作为基础,如果跟爸妈中的某一方关系亲近一些,就感到自己对另外一位父母的“不忠”和“背叛”。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原型。夫妻恩爱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