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骂孩子的时候,你真的很自信吗?——教训孩子精进指南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有自信、有底气,和有气势其实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从小练就了一番:“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说得啥,但我就是说得很霸气”的本事。
更多的人,这种本事可能是从有了孩子之后才涨起来的。
反正骂孩子这个事儿,看起来几乎零成本。既不需要职务等级,也没人管你是不是有理有据。只要心情不好,你都可以骂得地动山摇,荡气回肠。
很多时候,骂完也就骂完了,顶多有些父母会懊悔那么一小会儿,担心伤着孩子啥的,但很少有父母会想:我是不是该精进一下骂孩子的技能?
放心,我没疯,也没黑化,我还是那个绝大部分时候都很慈爱的妈妈,但我也会骂人。既然骂孩子无可避免,难道不应该把“如何更好地教训孩子?”列为人生必修课么?(没孩子的,吵架也可以借鉴
回想一下,孩子不想练琴,你说了半天孩子不听,然后你怒了:“不练拉倒,你以为你是给我练的吗?从今以后你不要学了,别继续浪费我的钱了!”
人是骂了,但这样巴拉巴拉一大通,究竟想要表达啥?
是真的不让孩子练琴了?要真能撒手不管,也不至于为这事儿生气。是心疼花出去的钱打了水漂?孩子要能认真学,再多花一倍父母也乐意。所以钱肯定也不是重点。
你看,这么骂,除了给孩子留下一个暴跳如雷的形象,没啥有价值的输出。要是孩子再来一句:“本来就是你让我练的,我又不想练。”真是又尬又气,一口老血都要吐出来了。
现在特别流行讲什么底层逻辑,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骂孩子这事儿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说来说去,不外乎两个要点:

1、内容是否让人信服。

2、表达是否让人接受。

01

内容是否让人信服?
骂孩子是父母即兴发挥的舞台,结果往往是激情有余,思辨不足。主要的bug有下面两类:
(1)信息错误。
最常见的很多气话、狠话,其实都可以归为信息错误。“你就是个傻子”、“我就没你这样的孩子”、“你真是不可救药了”……
这些言论的错误甚至根本不用证明,是不是傻瓜有医学鉴定标准,更何况,就是面前这个被你骂傻瓜的孩子,肯定也曾经被你抱着猛亲:“啊呀,你真是太聪明了。”还有,不管你多不接受这个孩子,但事实就是你生的。
所以即使一时失控骂了这些话,也一定得回头想想,自己说的这些话究竟能不能站得住脚。
(2)逻辑错误。
“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就做不到?”、“扫个地都扫成这个样子,长大以后能干啥?”、“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
说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其实真的很没道理。
看了人家能怎么样呢?那些天天看普京的爸爸们,都能成铁腕领袖吗?地扫不好,长大就一事无成了?那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说,“扫帚在手,天下我有?”
再说大家普遍认同的学历论,那些没上过大学的成功者名单就不必列举了,一路名校,最后垮掉的,也不在少数。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高学历、努力和高生活品质之间的正相关,更要鼓励他们哪怕失败也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而不是“考不上好学校这辈子就完了”的单线绝命论。
永远别用自己的焦虑和局限,扑灭了孩子向好的期待和可能性。


02

表达是否让人接受?
再正确的言论,对方不接受也是白搭。有本广为人知的经典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那么反过来,怎么说,孩子偏不听?最容易引起对方抗拒的表达方式主要有

(1)蛮横粗暴

我们常有一个误解,觉得自己说得对,别人就应该接受。自己是为对方好,对方就应该领情。现实并非如此。

因为能不能接受,得听脑子的。

相比接受正确的观点,大脑更关心的是安全。蛮横粗暴的状态首先会激活大脑的应激反应,让大脑封闭,开启远离模式。因此,孩子记住的是父母骂人时怒不可遏的样子,具体说了啥,他们是真没听进去多少,更别说听而改之了。

(2)表达混乱

如果说蛮横粗暴让大脑不愿接受,那么表达混乱则会让人想接受也接受不了。因为孩子的前额页皮层根本没法处理杂乱的信息。

教训孩子其实是一个在冲突情境中,自信、坚定地表达自我的过程,这样才最有可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

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是自信、坚定的基础。

父母在气头上,总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有个妈妈突然跟孩子发飙“都多少次了,要么是帮你比赛借设备,找了多少人。这次又是这样,刚给你拿回来的球拍,你倒好,根本就不懂珍惜,你能不能尊重一下我们的付出

尽管义愤填膺地说了一大堆,但究竟想让孩子做啥,孩子应该怎么做?完全没表达清楚。

其实这位妈妈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妥善保管物品,她这么跟孩子说,效果会更好:“我帮你借了球拍,我希望你能保管好,用完还给我,而不是落在球场。”

干嘛要这么费劲儿地反思,改变?反正骂人一时爽,一直骂人一直爽。但骂孩子真的零成本吗?

日本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曾说:

“自己”这个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你要撞上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假如每次教训孩子,都是一时兴起,既不管内容是否让人信服,也不考虑表达是否让人接受,在这样随心所欲的训斥中,我们是否敢看看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孩子又会从我们的样子中,看到怎样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