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皮肤长了胎记?别大意,可能是血管瘤

 健康科普大讲堂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血管瘤,一种发生在幼儿时期的良性肿瘤,由于它在发生时和胎记相似,很多家长容易混淆,导致疾病被耽误,让疾病发展带来严重伤害。因此对血管瘤要注意,尤其是它的特征,才能在发现时及时判断。

  1、根据皮肤颜色

  草莓状血管瘤大部分以大小不等的暗红或者紫红色斑块出现,用手触摸或者按压会褪色同时发现有弹性。海绵状血管瘤大部分以青紫色为多,也是以大小不等的斑块高于皮肤表面出现。

  

  2、按压皮肤下是否有肿物

  草莓状血管瘤在发病初期会以突出皮肤表面的肿物为特征,详细观察会发现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混合性血管瘤或者海绵性血管瘤会发现皮损处有鼓包,而且皮肤温度会比正常皮肤高。

  3、初期变化不同

  草莓状血管瘤在早期皮肤只会有些小红点,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瘤会不断增大并且聚集成团。其他血管瘤,如海绵状血管瘤在早期有潜伏期,通过肉眼无法及时发现,需要进行检查才能判断。但随着年龄增长,青紫色的团块会越来越明显,面积会越来越大。

  

  4、发病部位

  混合性血管瘤主要以四肢、面部、躯干、颈部为常见发病部位,会出现在肌肉内皮下组织以及骨骼的部位。草莓状血管瘤大部分是在头面部出现,海绵性血管瘤大部分在四肢发生。

  血管瘤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增大,所以孩子出生后发现皮肤表面有异常物质要及时根据症状进行判断和分析。若无法确定要及时带孩子进行检查,不要以为是胎记而小觑、不予理会。毕竟血管瘤及早治疗后期恢复效果更好,能避免一系列影响。尤其幼儿年龄小,及早治疗恢复速度快,不管是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六届医患大会即将于2022年10月15日在线上举办,本次大会邀请众多权威肿瘤专家参加,届时专家们将会分享更多的防癌抗癌等科普知识,分享前沿的肿瘤技术,帮助广大患者走出癌症误区,实现早诊早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