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88年,李鸿章把22岁女儿嫁给老大臣,谁知后代子孙中竟有名人

 茂林之家 2022-08-24 发布于湖南


1888年,清朝名臣李鸿章择婿嫁女,可他选的既不是青年才俊,也不是朝廷新贵,反倒是个仕途落拓的二婚“老大臣”。

年龄、地位悬殊的两人结婚也就罢了,偏偏后代中还有一颗璀璨的“明星”,即使到今天都享有盛名。

此人是谁?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李鸿章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孽海花》里的隐秘

提到李鸿章嫁女,我们就很难绕开曾朴的《孽海花》,毕竟后者正以前者为原型。

据说,有一天威毅伯感冒了,要去找庄仑樵商量一件公事儿。

恰好庄仑樵赶上了门来的时候,威毅伯的女儿也在,于是他便招呼道,

“贤弟进来不妨事,顺便也认识一下,这是小女。”

却见那姑娘当即便红了脸,到了声万福后就飞奔跑进了里间。

庄仑樵回礼,顺带着和威毅伯谈起了公事,偶然间看到桌子上摆了一本锦面的书,翻开后发现里边有两首关于中法战争的诗,赫然是与他有关。

眼见诗中对他既有责备又有谅解,庄仑樵不禁热泪涌动,却是威毅伯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却说道,

“这是小女的涂鸦之作,当不得真,说来小女也要结亲了,真是让老夫为难,还请贤弟有空多帮老夫留意留意。”

庄仑樵也不推辞,只是感慨地说道,

“相女,确是天下第一难事,只是不知要如何格式,老师才肯给呢?”

威毅伯听完后哈哈大笑,随即就说道,

“只要能像贤弟一样,老夫就心满意足了。”

说完之后,威毅伯还“很注意地看了他几眼”,庄仑樵心领神会,不久后便托人提亲,而威毅伯也是一口答应。

虽然《孽海花》中并无一言直指李鸿章嫁女,但字字句句却又都影射着此事。

威毅伯指的是“李鸿章”,而庄仑樵指的正是他的女婿“张佩纶”。

也实在难怪人们议论,因为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与张佩纶都是不相配的。

前者是相门贵女,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尤擅长书画,是才貌俱佳的代表,也是旧时代优秀女性的典范。

纵然后来年岁渐长,二十一二岁也算不得什么老姑娘。

后者的出身虽然也不错,曾经受到过重用,但是毕竟仕途不顺,甚至被落拓道发配出去当官,看起来实在是配不上“相门之女”。

更重要的是,张佩纶曾经有过两任妻子,与李菊藕成婚的时候,已经是“三婚”了。

40岁的年龄更是比李菊藕足足大了18岁,以至于两人站在一块都极不相称。

听闻这桩婚事后,当时很多人都发出了嘲笑之声,

“有爱女年近不惑,犹闺中待字,因使执笔焉……张乃剃须纳采,由西床为东床。”

这里是谣传李鸿章的女儿年近40岁,实在嫁不出去,以至于李鸿章只能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学生,张佩纶也由此被戏称为“东床快婿”。

可即便遭到这般非议,李鸿章却依旧坚持这门婚事,要把女儿嫁给张佩纶,这是为什么呢?

李鸿章嫁女儿的原因

其实,李鸿章之所以选择张佩纶,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张佩纶确实精明强干,合他心意,二是女儿与张佩纶在他看来必成佳偶。

张佩纶是进士出身,而且是少年成名,据说他当时才思敏捷,而且他性格耿直、中正能言,曾多次弹劾官员,一度风头极盛。

不过这都还不是李鸿章最欣赏他的地方,最令李鸿章感到满意的是,张佩纶是一个态度坚决的“主战派”。

在张佩纶看来,遭到列强压迫与侵犯的时候,一味忍让退缩是没用的。

只有强硬反击才能够保全自身,他的想法与慈禧相违背,可他一直能坚持,这难能可贵。

可惜的是,在光绪十年的中法马江之战中,张佩纶带领的清军不幸战败,以至于他被朝廷流放,直到三年后才归来。

在他回来后,李鸿章曾邀请他到天津小住,此后对他愈发欣赏,最终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由此可见,李鸿章在嫁女前也是经过认真“考察”的。

除了李鸿章很欣赏张佩纶之外,他觉得女儿李菊耦与张佩纶也很相配,两人皆是豪门出身,论学识才干,那都是一等一的般配。

张佩纶就不必多说了,曾经在朝廷上一时显贵。

而李菊藕也并不逊色,由于李鸿章的青睐,所以她自幼就被李鸿章留在身边,长大后更是长时间帮李鸿章处理公务,颇有一番见识。

二人的婚后生活也是非常的幸福。用张佩纶日记中所记载的话来说,

“以家酿与菊藕小酌,月影清园,花香摇曳,酒亦微醺矣。”

婚后的张佩纶,一直住在岳父大人的府邸里,直到中日甲午海战后,他遭到御史文官弹劾,这才被驱逐回籍,带着妻子回老家,最终客居南京。

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张佩纶也是没忘了“爱国”的热情。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的时候,他“咳血升许”,“累画勤王和戎之策”,甚至又回到了李府担任了幕僚。

不过后来李鸿章几次想要推举他做官,都被他给拒绝了,由此可见,他的身上还是颇有几分文人傲骨的,李鸿章也没看错人。

有这样的父亲和丈夫在,李菊藕这时候过得还算不错,不过很快命运的打击就接踵而来。

先是1901年她的父亲李鸿章病逝,1903年的时候张佩纶也因病去世了。

只剩下一个李菊耦,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

由此,李菊耦的身上也逐渐失去了“大小姐”与“贵夫人”的光泽,变成了旁人口中那个古怪、吝啬的“管家婆”。

原本这样一段故事,应当被埋葬在历史的尘埃里,可偏偏两人的后人中出了一颗明星,这才让这段老夫少妻的故事经久流传。

李菊藕与张佩纶的后人们

李菊藕和张佩纶生了两个孩子,其中男孩叫张志沂,女孩则叫张茂渊。

张佩纶去世的时候,张志沂才七岁,因此只有母亲细心照顾,等到他十六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自此之后他便没人管教,成为了个败家子。

好在当时他的家底殷实,不需要他去担心,娶老婆的时候,又得到了一份丰厚的陪嫁,所以他整日间花天酒地,这一生可以说是过得荒唐至极。

用他儿子张子静的说法,

“这辈子,赚钱的本事他一样不会,败家的本事他一样不缺。”

后来他和妻子离婚,名下还有8幢房子,以及一些古董田产,按理说还是能福泽后代的,可是等到他去世的时候,这些家产已经被他败了个精光。

他的儿子只得到了一间租来的14平方公寓,由于太过贫苦,甚至终身未娶。

要说张志沂这辈子唯一值得骄傲的,或许就是他在24岁那年,生下了张爱玲。

没错,这里说的正是那个被誉作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奇女子,《红玫瑰与白玫瑰》、《红楼梦魇》等作品的创作者,张爱玲。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公租界内一栋没落的贵族府邸,由于不久后,母亲和姑姑就赴欧洲游学,所以她由姨奶奶看过,在私塾学习。

7岁的时候,她第1次开始创作小说,当时写的就是一个家庭悲剧,随后他所写的第2篇小说同样有着浓厚的悲情色彩,是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或许也正是这种经历,养成了她敏感的性格。

父母离婚后,张爱玲跟随父亲一同生活,11岁的时候,她正是在小学里写下了第1部具有完整情节的小说。

自12岁开始,她的小说开始在各大报刊上发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称她为天才。

年少的张爱玲,慢慢地习惯了天才的身份,于是19岁的时候她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天才梦》,颇受好评。

1943年的时候,她又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系列,正是这个系列让她彻底一炮而红。

在当时的上海文坛中颇受追捧,像余秋雨和贾平凹等作家都对她多有赞誉。

陈克华更是说过,“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

言语间虽有些许夸张,但也可见张爱玲的影响力之巨大,这就难怪她被推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了。

虽有“才女”之称,但是她的一生却是不幸的,这种不幸与她的父亲,与她的家庭有着莫大的关系。

张爱玲的不幸与幸运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就是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子,去世的时候给儿子留下了一间14平米的租来的房子,给女儿都是分文未留。

要硬说他给张爱玲留下了什么,那就只有无尽的苦闷与伤痛。

在张爱玲毕业后,曾经想去伦敦大学读书,可是张志沂心疼钱,想把那些钱留来抽大烟,所以不愿意让她去,以至于张爱玲的母亲后来还特意从国外回来了。

可即便如此,这母女俩也没能改变张志沂的态度,甚至张爱玲还因此遭到了暴打与囚禁,这时的她彻底与父亲决裂,甚至到了“死生不负相见”的地步。

说起来,这还是张志沂的自卑心理作祟,他觉得女儿和前妻一样,瞧不起自己了,所以才会陷入暴怒之中。

他不仅把张爱玲拘禁在空屋里,甚至还放言要用手枪打死她,这一切都成为了张爱玲心中的痛。

父亲如此,母亲也没能给张爱玲带来多少温暖,在她年幼的时候,母亲便与姑姑一同外出留学了,后来父母离婚后,母亲更是远渡欧洲,与她少有相见。

或许母亲是有心想要照顾张爱玲的,只可惜她连自己都难以顾全,只能靠分家时得来的古董首饰来换钱活命,就更不要说去抽空照顾张爱玲了。

1957年的时候,张爱玲的母亲在英国伦敦去世,而当年张爱玲37岁,刚和赖雅结婚,同样是过得贫穷困苦。

至于张爱玲的父亲,早在1953年的时候就去世了,父母去世前都没能与张爱玲再见一面,说起来这也是令人心酸。

就连他外祖父那一家,李鸿章的后人们,对她都很是不待见,甚至不止一次有李家人公开说道,

“我们当年就不高兴睬她,她写别人是病态,她自身也是病态,最后没好结果。”

这种亲人间的冷漠,让她过得十分痛苦,可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赋予了她别人难以企及的才情,就像张爱玲自己所陈述的那样,

“最好的材料就是自己最熟知的材料,最好的故事就是自己的故事。”

所以张爱玲写出了《小团圆》,写出了《金锁记》。

她把那些前朝遗老们的奢靡生活、悱恻流言,写得清清楚楚,她把那些充斥颓靡气息的破落贵族写得栩栩如生。

从这方面上来看,她倒是的确继承了祖父张佩纶和外曾祖李鸿章的一些特质。

从前者身上,她继承到了直笔弹劾,不怕开罪人的本事。

从后者身上,她则是继承了承受误解与骂名的能力。

与她如出一辙的,是她的弟弟张子静,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甚至比张爱玲更加尖锐,因为张爱玲只是写那些人的故事,好歹还有这几分遮掩。

张子静则不一样,他毫不客气地在《我的姊姊张爱玲》中把那些小说的原型人物掀了个干净。

比如说《金锁记》里说的就是李鸿章次子李经述、三子李国煦的故事,其中三爷季泽影指的就是李金书的四子李国熊……

虽然文中所描述的故事大多有迹可循,但是张爱玲姐弟的这种做法,却是彻底惹恼了张家人。

甚至还有人说过,要把张爱玲在市面上的所有书籍全部买下,付之一炬,由此可见,张爱玲的书给那些人带来了怎样的刺痛感。

不过张爱玲自是不用管这些的,她不仅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度。

同时还凭借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获得了大批的拥趸,她的故事是沉重的,也是传奇的,正如作家叶兆言所说,

“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生重重的叹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