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克希德或证实暗星高超音速飞机存在!10倍音速究竟如何实现?

 星辰大海种花家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官方推特的一条推文非常值得关注,其是这样写的:

An Enduring Legacy | A Disruptive Future

不朽的遗产 |颠覆性的未来

A need for speed connects the SR-71 and conceptual Darkstar aircraft that our Skunk Works® team developed for the big screen.

对速度的需求将SR-71和我们Skunk Works ®(臭鼬工厂)为荧幕开发的概念性Darkstar飞机联系起来。

似乎以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在告知大家,出现在《壮志凌云2》中的“暗星”高超音速战斗机或可能真的存在,并且是“臭鼬工厂”设计的,它的性能究竟如何?10倍音速又是如何实现的?

《壮志凌云2》中的“暗星”战斗机:情节合乎逻辑吗?

对《壮志凌云2》中以F/A-18和F-14连续干掉SU-57的情节我们就不评价了,这个大家心里都有数,不过在开头阿汤哥饰演的彼得·米歇尔上校驾驶的“Dark Star”却非常感兴趣,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让大家看得十分过瘾。

暗星:从起飞到10马赫,再到解体,逻辑上是否行得通?

影片开始没多久,暗星就出场了,这架小展弦比的飞行器有一个非常尖锐机头,两侧机翼各中置一台发动机,米歇尔上校启动发动机后直接将节流阀推到底,发动机应该是处在了加力燃烧状态,尾喷口喷出长长的尾焰,在臭鼬工厂的基地的跑道上滑行了很长距离才起飞。

从跑道尽头小角度起飞时,差点将跑道尽头的一个值班室房顶掀飞,军少将切斯特·肯恩的司机被吓得抱头躲在车旁,这是致敬《壮志凌云1》中的镜头!

米歇尔上校驾驶飞机以一个比较大的迎角爬升,这表示这架飞机的剩余动力比较充足,然后逐渐将速度拉到3.5马赫以上,这表示是音速的3.5倍。从涡轮引擎转向超燃冲压引擎时影片没交代转换速度,但前文有个3.5马赫,可能就是这个速度。

升起进气道隔板,气流从涡轮引擎转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部分,这个引擎启动后暗星的速度刷刷地往上提,很快速度就上升到了7.1马赫,机体前部也开始发红,这是高超音速下激波加热的结果。

最终暗星飞行器的速度稳定在10马赫,控制室内一片欢呼,但很快大家的笑容凝固了,因为米歇尔上校还在操作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节流阀,速度10.1、10.2、10.3.......突然暗星飞行器机身振动起来,然后很快就失去了监控信号,夜空中开出了一片美丽的火花,暗星机体无法承受如此高速下带来的振动,解体了。

镜头切换到了地面,米歇尔上校穿着飞行服跌跌撞撞地站在路边,回了回神,摇摇晃晃走进了酒吧,这表示他弹射成功了!

逻辑上基本正确,但弹射跳伞有问题

刚开的滑行距离很长,有人认为这飞机动力这么强劲,应该早就起飞了,还有朋友认为是为了安排跑道尽头的那一下冲击才那么长,事实上这个情节还基本算合理的。

因为这架飞机打算是10马赫速度,在这个速度下产生升力的不是常见的机翼升力为主,而是产生的激波,也就是美军此前曾有过的“驭波者”,骑在激波上飞行,这种以激波升力为主的飞行器在低速下空气动力的升力是很差的,因此需要长长的跑道加速到足够速度才起飞也是可以理解。

另一个问题是中途切换高超音速方式是切换发动机隔板,这表示装了两种类型的发动机,分别应对低音速和高音速,启动到低音速是涡轮引擎(可能是涡喷引擎,也可能是变循环引擎),然后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因为能作为高超音速动力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是位数不多的其中一种。

最后的跳伞基本是不合理的,但也不能算是BUG,因为这次跳伞没有画蛇添足设置镜头,在如此高音速下跳伞,必须连整体座舱脱离后,减速到低音速或者亚音速后再二次弹射开伞,而且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否则在10马赫的速度下绝大部分结构都可能解体。

假如人体直接跳伞暴露在10马赫的气流中,无疑和10层楼往下跳也差了不大,人体是断然无法承受如此冲击的,但《壮志凌云2》没有交代这个情节,尽管不合理但也不算大的BUG。

“暗星”战斗机:10倍音速究竟如何实现?

尽管《壮志凌云2》中“暗星”飞行器基本符合逻辑,但并不表示符合科学,因为使用常规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速度基本在6~7倍音速,达到10倍以上根本就不可能!

暗星飞行器:现实中对应的是SR-72?

在WIKI《壮志凌云2》页面中的“暗星”飞行器连接直接指向到了SR-72的页面上,这是洛克希德再2013提出的超音速无人机概念,不过据网传的消息2007年前就开始了,其用途是情报、监视和侦察(ISR),未来服役时间可能是2025年。

SR71与J58发动机:变循环发动机工作原理

SR-72的前身是1964年12月22日试飞成功的SR-71,这架在当时看来绝对属于变态的飞机,其最高速度可达3.32马赫,最高升限为25.9千米,最大航程为5400千米,这个速度,当时的防空导弹都要快追不上了,所以SR-71曾经犹如无人之境一样出入前苏联领空。

SR-71装备的就是普惠公司开发的J-58第一代变循环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识别度非常高,各位看到过的应该是如下印象深刻的照片:

这两张图片都是J58变循环发动机打开加力时的状态,尾喷管已经被烧红,大家也经常用它来作为SR-71澎湃动力的标志,但其实SR-71的整机推重比很差,大概只有0.382左右,能达到如此高音速只是气动设计结果和发动机的原因。

SR-71的机身就不用说了,大家都能看到,如此修长且反常识的气动外形,臭鼬工厂的工程师脑袋真是开挂了,然而除了气动外形外,普惠的J-58变循环发动机自然要算最大的功臣,各位看到这台发动机时一定不明白这几根管子是干嘛的:

这几根管子的作用是将第四级涡轮的高压气流引出送入加力燃烧室,它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在2.2马赫以下时与常规的涡喷发动机没有两样,但到了2.2马赫以上时涡轮成为了阻碍发动机推向更高速度的障碍,因此直接将部分气流通过6根旁通管注入加力燃烧室,避免加力燃烧室在高温下融化,改善了极速下的发动机工况。

有人将这种工况理解为冲压模式,其实根本不是,它也无法突破涡喷的极限速度,之所以叫做变循环是因为在它可以在局部改善发动机的涵道比,但并非彻底改变工况,它仍然是一台涡轮机带动的引擎,包括目前最新的发动机比如通用的GE XA100和惠公司XA101。

这两种发动机比J-58更彻底,通过在不同压气级位置引出气流,流向冷却发动机的外涵道(涡扇状态),或者进入加力燃烧室,可以在低速时工作在比较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状态,此时发动机工况是大推力省油,而在随着速度提高,则慢慢切换成小涵道比的涡扇直至0涵道比的涡喷状态,此时发动机的工况是极速。

但涡轮是涡扇还是涡喷,都有一个高速的障碍:作为压缩空气用的涡轮,因此涡喷的极速达到3马赫后也很难往上走了,要更高的速度,必须拿掉涡轮,这就是冲压发动机或者另一种爆震发动机的时代了。

SR72与发动机:超燃冲压还是爆震发动机?

2006年开始,洛克希德就和Aerojet Rocketdyne在HTV -3X的基础上开发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SR-72的使用的是TBCC系统,这是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的结构缩写,它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零速度下涡轮发动机启动(可能是涡喷发动机,也可能是变循环发动机),等到2~3倍音速后切换成亚燃冲压直至超燃冲压发动机(亚燃和超燃的区别是燃烧室的气流速度)。

两台发动机使用同一个进气道和尾喷管,只是在不同速度的时候自动切换进气道和尾喷管,因此在《壮志凌云2》中的隔板切换也基本符合逻辑,但就如前文所述,超燃冲压发动机有一个毛病,当速度越来越高时吸气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前的空气温度过高,与排气温度差距太小,造成推力不足,要达到更高速度,预冷超燃冲压发动机出现了。

发动机理想的燃料是碳氢燃料,比如航空煤油,因为成本低加油方便,但预冷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理想燃料是液氢,它的预冷超级牛逼,因此从液氢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最高速度可达12马赫,但碳氢燃料的超燃发动机只能达到6~7倍左右。

氢燃料和碳氢燃料配合不同发动机的速度范围

SR-72的设计指标是6倍音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使用碳氢燃料的发动机,也有可能用的和SR-71这种特殊配置的碳氢燃料,假如要实现更高的速度,只能使用氢燃料,但这种燃料实在有点麻烦,因为要低温保存,而且还存在泄漏问题。

爆震发动机也存在局限性

无论是涡喷还是涡扇,又或者变循环与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的方式都是爆燃,是等压燃烧,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半封闭的开放空间,压力太高就会泄压,这种类型叫做等压燃烧,燃烧速度极限低于音速,这两个问题都会导致速度难以进一步提高。

而爆震发动机是在空气与燃料混合后的“爆炸”,爆轰波传播速度可以轻易超过音速,比如随便混合的天然气爆轰波速度就会超过1400米/秒,在超音速气流通过燃烧室内支撑燃烧并没有问题,而且瞬间的高压远超等压燃烧的发动机,这种工况可以近似为等容燃烧,排气速度更高,也支持更高的气流通过燃烧室。

因此爆震发动机也是适合高超音速下工作的,不过使用碳氢燃料的爆震发动机同样会受到高超音速的局限,使用氢燃料速度可以更高,目前比较可能成功的有两类,一类是旋转爆震发动机,其各国突破的并接近实用程度的更高一些。

还有一类是斜激波爆震发动机,这个和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的工况有些相似,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据称也处在等容燃烧状态,否则这个还没烧就被排出燃烧室了。

从SR-72的参数来看,大概率是超燃冲压发动机,不过美国在吸气式高超音速发动机在近几年才有写突破,想要在2025年前装备SR-72似乎还有些困难,但美国的变循环发动机确实突破了,据坊间传闻,我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要强于美国,但变循环发动机落后于美国。(完)

参考:

https:///en-us/news/features/2022/lockheed-martin-movies.htm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