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龙潭沟之三:龙潭西沟至北沟穿越20181013

 活力的荒野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2018年10月13日,继续随虫队突破龙潭沟。这次路线是西沟至北沟,全程十公里,经过城堡遗址一座密云33号城堡,水关遗址一座密云20号水关,敌楼密云390-393号敌台,短墙二段。

▼穿越示意图。

      上午十点又一次到达密云高岭镇田庄村,下车后快步急行,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通过一切可能被盘查阻止进山路段。为了绕过那个废弃、霸道的“之万农庄”,不得不花费近两个小时时间,披荆斩棘的翻过一道山梁,到达西沟,才正式开启了西沟至北沟的穿越。

   这次路线比起前两次龙潭沟穿越要容易的多,山虽然还是那么高、那么陡,但是绝大多数路段是有路可寻的,可以说是“休闲游”了。

中国长城遗产网图。

     两个小时后,到达吊马寨城堡遗址(密云33号城堡)。城堡遗址位于山坡之上,砖石结构,南北长约七八十米,东西宽约四五十米,墙垣保护尚好,且有两门,城中杂草丛生,有两处断墙尚存。

   吊马寨城堡在长城防御体系中属于蓟镇十二路中的古北口路。据《四镇三关志》蓟镇形胜篇中记述,蓟镇分为十二路:山海关路,关堡八;石门路,寨二十八;台头路,关寨十;燕河路,关寨十;太平路,关寨九;喜峰口,关寨一十二,松棚路,关寨一十四;马兰路,关寨二十五;墙子路,关寨子一十一;曹家路,关二十二;古北口路,关寨一十八;石塘路,关寨二十三。

   《四镇三关志》对古北口路有如下记述:古北路关寨一十八,由古北口和潮河川两部分组成。潮河川包括蚕房谷寨、陡道峪寨、乍谷关、吊马谷寨、潮河第七寨、潮河川关、潮河第六寨、潮河第五寨、潮河第一寨等,边城九十二里,空心敌台二十七座。

   关于吊马寨城堡在《四镇三关志》里有这样描述的:“------潮河川下,吊马谷寨,洪武年建,通步缓------”。在这里寨指城堡、谷指峪,现名为“吊马寨城堡”。

吊马寨堡平面示意图(图片来源《考古报告》第十卷)。

  吊马寨城堡遗址。

  

  

  

  

  

     密云33号城堡。年代:明;编码:110228353102170033;面积:3840平方米;其他名称:吊马寨城堡;位置:地点:高岭镇田庄村北北山根处,南距该村2.7千米坐标:东经117°3,北纬 40°40′,高程:425米。

再前行二三百多米,就是吊马寨水关遗迹(密云20号水关)。现遗迹基本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水坝一段,仅西侧山崖处有明代砌砖短墙一小段,目测宽仅半米,高一米有余。虽说现在很难看出有遗址迹象,但从两边高耸、陡峭山崖来看,仍可以想象出当年水关雄据山谷之中,是何等的威武。

吊马寨水关遗址(密云20号水关)。下图中横墙是现代修建的小水坝。

  

     密云20号水关其他名称:密高田庄村吊马寨水关;地点:高岭镇田庄村(北2.7千米)坐标:东经117°3′,北纬40°40′,高程:399米;材料:砖、石、灰。

短墙一,立陡。

    

  水关西侧的密393号敌台(《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十卷白马关亓连口编号为白马关台23号,以下称《考古报告》,它是我9月22日攀登的过楼七(详见博文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824/11/79568293_1045086934.shtml)。

  

    密云393号敌台其他名称:密高9号敌台;地点:高岭镇田庄村(北3千米)坐标:东经117°2′,北纬40°40′,高程:542米;材料:砖、石、灰;总体情况:东西 9.59米 南北 9.87米 高 11.67米;建筑形式:该敌台为长方形,中室通道为三横三纵。

楼基:方形,坐落山脊之上,东倚巨石,楼基用五至十五层不等条石为基;楼体四墙:南墙一门二箭窗,北东西三墙皆三箭窗;楼体内部结构:由南北向三道筒拱和东西两道隔墙组成,每道隔墙上有三个券门;梯井:在东侧筒拱南端有一方形梯井;楼顶:周砌一箍拔檐砖,三层,顶部建一楼橹,长方形,南墙中有一门;从393号台至394号敌台为600米,全部利用山险墙。

密云392号敌台(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考古报告》编号为:战台5号。

  

  密云392号敌台建筑尺寸:东西 5.8米 南北 6.6米 高 4.7米;其他名称:密高8号敌台;地点:高岭镇田庄村(北2.8千米)坐标:东经117°3′,北纬40°40′,高程:431米;材料:砖、石、灰。

台体下方沟底是鲶鱼口即乍儿峪口:位于392号与393号敌台两山之间正沟的沟底,口北沟为正沟,称为关门外大沟。现口门早年被水冲毁,只在石墙上存一墙豁。

口南150米,名鲶鱼口堡,鲶鱼口为俗名,真正名称为乍儿峪,《四镇三关志》无乍儿峪口名,可见其建口较晚。《密云县志》“乍儿峪口县东北一百里,在吊马河口西有堡。”


  

  下两图来源《考古报告》。

  

  密云391号敌台,俗称“棒槌山楼”,3*3制式,藏匿于山谷之中。

  

  

  391号敌台即下图中的北沟楼一(9月22日穿越僧帽山至龙潭西沟时摄)。

  

   下图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密云391号敌台其他名称:密高7号敌台;地点:高岭镇田庄村(北2.8千米)坐标:东经117°3′,北纬40°40′,高程:529米;材料:砖、石、灰;总体情况:东西 10.39米 南北 9.56米 高 9.15米;建筑形式:该敌台为长方形,中室通道为三横三纵。

楼体保存较好,门窗皆保存;楼基:用十四层条石平铺,以上砖砌到顶;从391台西南行,出现一段石墙,到大沟底过关门外大沟,鲶鱼口又西南行上山,不筑墙。

密云390号敌台,俗称“关截子楼”(《考古报告》编号为:白马关台21号),即上图的北沟楼二。此楼西墙、南墙头已完全坍塌,只余北墙和东墙。

  

  

  

  密云390号敌台建筑尺寸:东西残宽 5.78米 南北残宽 5.5米 高 4.58米;其他名称:密高6号敌台;地点:高岭镇田庄村(北2.7千米)坐标:东经117°3′,北纬40°40′,高程:660米;材料:砖、石、灰

 北沟诸楼及障墙。

  

  

  

  短墙二。

  障墙扼守着整条龙潭北沟山谷。

  一面墙楼密云388号敌台),图为墙友独善其身所摄,在此表示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