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 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驾崩,刘衎继位,是为汉平帝。 但从此时起,西汉王朝的最高权力,已经不在刘氏皇帝手中。 这几十年间,通过外戚王氏的经营,最高权力已经从刘氏转移到王氏手中。 刘氏家族再夺回最高权力,已经要到三十多年之后,天下大乱,刘氏一位远支宗亲,靠自己的实力重新打下天下。 从实际权力结构看,王氏已经取而代之,因此这个时点算作是西汉王朝已亡,王氏新朝已生,未尝不可。 哀帝后继 王朝到晚期的标志之一,就是子嗣不旺。 政治生命快到晚期,自然寿命也快到晚期。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频繁的近亲繁殖,影响自然生育能力。 已经连续两任皇帝没有子嗣,哀帝和前朝的成帝一样,也无子嗣可以继承皇位,皇位交接又成问题。 对于封建皇权而言,由于权力交接是家天下,生育问题十分重要,这是自然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成帝好歹生过儿子,只不过都未养大,哀帝更纯粹,干脆一个也没生过。 哀帝二十五岁暴毙而亡,甚至连继嗣问题,都从来没有在朝廷内外提起过。 这点有些奇怪。 就算哀帝少不更事,没有考虑过继嗣问题,但老谋深算的祖母傅太后,不应该完全不考虑这个问题。 傅太后在哀帝登基后,很快就将自己的侄女封为皇后,目的就是为了生下皇子,继续坐稳皇位。 但数年过去,侄女肚子一点动静没有,傅太后难道不心急吗? 这可能反映了哀帝与祖母之间的隔阂,汉哀帝像叛逆的孙子,与控制自己的祖母之间的对抗。 傅太后和哀帝根本政治利益是相同的,就是打压另一派外戚王氏,扶持傅氏、丁氏外戚。 但傅太后过于强势,很多具体的事情,祖孙二人还是有较强烈的矛盾冲突。 傅太后从小抚养哀帝长大,也是傅太后的纵横捭阖把哀帝推上皇位,对于哀帝来说,无异于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随着年龄增长,哀帝的反叛意识也逐渐增强。 傅太后非常强势,要求哀帝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哀帝一次次妥协,最终走向叛逆。 所以哀帝在位后半程,基本放浪形骸,不理朝政,恐怕也与对奶奶的反抗意识有关。 这也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 但要说哀帝生前完全没考虑过继嗣问题,也不确切。 他曾经异想天开,竟然想将皇位禅让给男宠董贤。 哀帝与董贤的旷世之恋,我们当然不能去鄙薄,谁都有相爱的权力,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性别。 但禅位给男宠,那就有点离经叛道的味道了。 所以哀帝也就是酒后吐吐真言,或者在诏书里暗示一下。 朝廷内外,压根没人当真,就连董贤本人都不敢往这儿想,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董贤当时已经被情哥哥封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孩子,政治上的野心还没展开,阅历也非常稚嫩青涩。 这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择一处山清水秀之所,相濡以沫,恩爱白头,可能还真能成为人间佳话。 可惜生在了帝王家。 随着哀帝暴毙而亡,傅太后也已经在前一年去世。 竟然在汉王朝中枢,形成了短暂的权力真空期。 魔王归来 皇帝暴亡,后继无人,朝中内外无人主持局面,乱成一团。 第一个冷静下来,开展行动的,是已七十一岁的太皇太后,王政君。 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王太后之前被傅太后打压,短暂处于下风。 王老太太属于后宫里佛爷级的人物,从当皇后母仪天下开始,已经送走了三位皇帝了,当初的两位情敌傅氏、冯氏也都送走了,自己依然康健坚挺。 各种波橘云诡的阴谋,聚散沉浮的争斗,都已如过眼云烟,只想安度晚年。 所以这几年傅太后搅动朝廷,把王氏一族贬的贬,逐的逐,扶持傅氏和丁氏一族。 王老太太有心无力,也懒得去争去抢,随他去吧。 包括傅太后当面称呼王政君为老太婆,王政君也没放在心上。 但老虎打个盹,不代表是病猫,一旦机会来临,百兽之王雄风犹在。 嗯,雌风犹在。 皇帝暴亡,把玉玺托付给了真爱董贤。 当天,王闳建议太皇太后夺权,并主动持剑找到董贤,逼迫董贤交出玉玺。 王政君迅速召见董贤,一番话绵里藏针,吓得董贤跪地求饶。 立即下旨召正在京城的王莽进宫,夺取兵权,稳定了局面。 董贤道行太浅,整天风花雪月了,哪儿见过这阵仗,直接尿了。 王莽夺权后,立即安排弹劾董贤,下诏治罪,一气呵成。 第二天,董贤和妻子就吓得自杀了。 王莽怕董贤假死,还开棺验尸。 然后迅速把董氏一族全部免官,逐出京城。 这一套干脆利索的操作,几天时间就把董氏一网打尽。 抄没董贤家,总资产达到43亿钱。 要知道,那时候一个中产阶级人家,资产也就是几十万钱而已。 董贤得宠才几年,积累的资产已经相当于几万户中产阶级,相当于数十万户贫民阶级。 王朝末年贫富分化之剧,可见一斑。 王氏迅速重新掌权,王莽大魔王归来。 这次,他再也不会让权力从手中溜走了。 此时的王莽,已不是成帝朝第一次掌权时的王莽了。 经历了几年被剥夺权力的蹉跎岁月,他对于权力的认识,对于斗争的手腕,必然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几年痛苦辗转的磨练,更能造就一个真正的魔王。 一个比霍光还意志坚强、手段狠辣的权臣,屹立于朝堂之上。 我们下篇再见。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