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曜-司马德宗(下篇):东晋门阀政治的崩盘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

主要观点:

晋孝武帝联合弟弟斗倒谢氏门阀,但东晋皇权旁落已久,成功上台后的兄弟,反倒不知道如何驾驭权力,只剩下沉迷酒色和互相争夺权力。

孝武帝最终离奇死于宫闱之内,因为一件小事,被自己的宠妃闷死,但离奇的是,事后宠妃并未得到应有处置。

孝武帝死后,由孝武帝的弟弟司马道子掌权,由白痴儿子司马德宗继位,白痴皇帝继位自然是对孝武帝弟弟司马道子掌权最为有利的局面。

晋孝武帝伸张皇权,主要依靠弟弟司马道子

虽然兄弟俩成功的将谢氏门阀排挤出朝廷,实际掌握了朝政,但由于皇权旁落日久,所以即是偶然抢回了权力,这一对皇族兄弟却根本不知道怎么用了。

“会稽王道子倾弄朝权,其所树之党,货官私狱,烈祖(孝武帝)昏迷,不闻司败,晋之纲纪大乱焉。”

——《晋书刑法志》

这一对帝相兄弟,除了沉溺酒色之外,也只剩下互相争权夺利了。

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皇后名叫王法慧,是太原王氏之女,因此以其兄王恭为首的太原王氏门阀,即成为“帝党”

琅琊王司马道子的王妃,则出自琅琊王氏,因此琅琊王氏的王忱、王国宝,就成为“相党”。

两支王氏门阀,依托皇帝和宰相兄弟,展开激烈的权力之争。

公元396年,孝武帝在后宫中离奇被杀,中断了他重张皇权之努力。

帝嗜酒,流连内殿,醒治既少,外人罕得进见。张贵人宠冠后宫,后宫皆畏之。庚申,帝与后宫宴,妓乐尽侍;时贵人年近三十,帝戏之曰:“汝以年亦当废矣,吾意更属少者。”贵人潜怒,向夕,帝醉,寝于清暑殿,贵人遍饮宦者酒,散遣之,使婢以被蒙帝面,弑之,重赂左右,云“因魇暴崩”。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八》

孝武帝只因喝醉了,调侃老婆年老色衰,就被活活闷死,令人疑窦丛生。

女人善妒是正常的,但张贵人既得宠,又无子嗣,一怒之下就杀掉皇帝,这也令人费解,毕竟杀了皇帝,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从事后掌权的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并未处置谋杀亲夫的张贵人,也可隐隐看出,司马道子父子为了争夺权力,也很有可能参与甚至谋划弑君,只是由后宫张贵人来执行。

另有疑点的是孝武帝继嗣的问题。

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是司马德宗,五岁被立为太子。

但司马德宗比西晋白痴皇帝司马衷还要白痴按史书记载,他从来不会说话,连冷热饥饱都不知道,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

要说立太子时因为年幼,还看不出智力低下。

但到孝武帝被弑前,太子司马德宗也十五岁了,孝武帝尚有一子司马德文,起码智力是正常的。

孝武帝为何一直不废立太子,无由得知,但孝武帝死后,白痴皇帝司马德宗继位,对于司马道子父子,当然是最佳结果。

晋安帝司马德宗痴愚,司马道子沉溺酒色,其子司马元显执政。

两支王氏门阀仍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导致朝政污浊不堪,终于朝野大乱。

首先是“帝党”的王恭、庾楷起兵造反,接着殷仲堪、桓玄也一起再次谋反,叛军一直攻打到建康附近才被平定,王恭被杀。

同时,孙恩、卢循以道教聚集徒众,也在东南会稽郡起兵造反。

孙恩、卢循家族都是道教世家,道教自从东汉创立以来,传播极广,尤其是其不以教义为核心,而以作法为手段,吸引了大量底层民众。

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可以看出,一举兵天下响应,道教的底层群众基础很深。

到了魏晋,仍是如此,因此孙恩、卢循起义,也迅速得到三吴八郡的响应,聚众数十万人,声势浩大。

朝廷两面受敌,一方面是原“帝党”的起兵,一方面是孙恩、卢循的造反,仅靠着“北府兵”的武装力量,与两方叛军周旋,左支右绌,狼狈不堪。

最终刘牢之、刘裕等北府兵将,击溃了孙恩叛军,孙恩投海自杀,卢循继续率余众斗争,辗转入广州一带作战,几年后最终被剿灭。

执政的司马元显依靠刘牢之和北府兵的力量,对抗桓玄的叛军。

刘牢之、刘裕这些北府将领,是次等士族出身,在以士族出身为重的东晋,本来离权力较远,但眼前士族力量衰弱,而皇族力量也未巩固,反而使有武力的次等士族得以进入权力中枢。

桓玄是桓温的儿子,谯国桓氏目前的当家人,所以当皇族司马元显与门阀桓玄对抗,双方都在拉拢他时,刘牢之便犹豫起来。

最终在桓玄的拉拢以及桓氏门阀的余威下,刘牢之不顾部将何无忌、刘裕的反对,临阵倒戈,归附了桓玄。

桓玄得到刘牢之的部队,击败并捕杀了司马元显。

但桓玄刚掌权,便将刘牢之调离京口,削弱他的兵权。

刘牢之后悔不已,打算投奔他的女婿,广陵相高雅之,占据长江以北对抗桓玄。

但刘牢之已众叛亲离,心灰意冷之下上吊自杀。

刘牢之并未意识到,门阀政治已走向末路,门阀士族也已经没落,因此他在皇族、门阀争斗时,一直犹豫不决,依违其间,多次反叛,始终找不到自己立足之处。

最终还是被权力漩涡所吞噬。

但前车之鉴,刘牢之的死,对于其部将刘裕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刘裕终于看清了时代的变迁,最终推翻了门阀政治和东晋王朝。

桓玄掌握权柄后,公元404年,废黜了晋安帝,篡夺了皇帝位,改国号为楚。

刘裕聚集北府旧将残兵,率刘毅、何无忌等,在京口起义,举起了反对桓玄的大旗,各地纷纷响应。

刘裕军一路克捷,击败桓玄派来的朝廷军队,攻克建康,并追斩桓玄。击溃桓玄势力后,刘裕重新拥晋安帝复位。

刘裕总揽朝政,白痴皇帝晋安帝尸位素餐而已。

实际上,东晋权柄已转移到刘裕手中,但还要十几年才完成晋宋禅代,也只不过是走走程序而已。

东晋之亡,实亡于晋孝武帝。

关于刘裕及其开创的刘宋王朝,我们下一个系列再讲。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