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军事疲软(宋高宗-宋孝宗)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面对内忧外患,赵构做起了甩手掌柜。

1

伯琮被收养入宫,是宋高宗为了应对流言蜚语,采取的一招权宜之计。

此时宋高宗还是希望自己将来能有亲生的儿子,所以并未明确伯琮的皇储身份。

但朝中文臣武将,尤其是以岳飞为首的武将,却一再上书,要求立伯琮为皇储。

这就击中了宋高宗的隐痛。

因此高宗将另一位宗子赵伯玖,接入宫中抚养。

宋高宗要提升伯玖的地位,准备封他为吴国公,拜节度使。

但这个举动遭到宰相赵鼎、刘大中、王庶等人的力谏,没有成功。

这说明朝中大臣仍在皇储问题上,与宋高宗在争夺。

同时,朝中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党争不休。

因此赵伯琮就成为岳飞为首的主战派拥戴的对象,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则开始寻求赵伯玖的支持。


‍‍‍‍‍‍‍‍

2

到了绍兴和议达成,秦桧开始专权。

宋高宗一方面仍不明确选立皇储,另一方面又利用赵伯琮来与秦桧的权势相对抗。

赵伯琮与秦桧可谓是针尖对麦芒,背后也显出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党争之局。

秦桧对赵伯琮各种打压,但宋高宗却经常偏袒赵伯琮,制衡秦桧之权。

赵伯琮向高宗告发秦桧私调军队,秦桧就要扣除伯琮的官俸来报复。

高宗同意了秦桧的请求,但自己却主动出钱给伯琮以补贴。

宋高宗这种帝王心术,终于制约了秦桧的野心。

虽然秦桧晚年已经有篡位的迹象,但最终仍未能实际付诸行动,高宗及赵伯琮的制衡是关键因素。

随着秦桧的去世,宋高宗终于高枕无忧。

此刻宋高宗以削弱秦桧和主和派的势力为契机,开启了一系列政治革新。

绍兴三十年,先立赵伯琮为皇储,然后将主和派的沈该、汤思退两相下野。

这实际上等于拨乱反正,主和派退场,主战派上台。

这是赵伯琮最终被立为皇储的政治背景,也是高宗、孝宗两朝交替之际,政治明显出现转向的主因。

皇位人选主要还是政治考量,拿美女做实验,或者妇人的喜爱,这些因素或许有之,但不是最终决定性因素。


3

宋高宗在忙活完秦桧的后事,选立了皇储,清退了主和派后,又迎来一次新的危机。

之前讲过,金国内部也有主战和主和两个派别,其内部倾轧的惨烈,不亚于南宋国内。

公元1149年,南宋绍兴十九年,金国内部发生政变。

完颜亮弑君篡位,杀金熙宗自立为帝。

金熙宗是主和的皇帝,完颜亮是主战的皇帝,于是金国又转向了主战派。

公元1161年,完颜亮发动数十万大军伐宋。

金兵进展顺利,前锋连败宋军。

这时的赵构又慌神了,准备再次弃临安城逃命。

当时赵构没有为了抵抗作出十足的努力,只是派出叶义问督江淮军事,虞允文作为副手协助叶义问抗敌。

虞允文到了采石前线,宋军萎靡不振。

幸亏完颜亮荒淫无度,所以国内积累的反对势力终于爆发。

趁完颜亮大军南征之际,拥立完颜雍在东京辽阳称帝。

金国后院起火的消息传到军中,军心动摇。

完颜亮困兽犹斗,希望能攻过长江,甚至灭宋,然后携战功回师与完颜雍对决。

于是允文率一万八千水军,大败人金国十五万大军,金军伤亡惨重。

这一战,对宋朝来说是侥幸获得的胜利,对完颜亮来说却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完颜亮被帐下将领兵变杀死,金国大军北撤。

宋高宗再一次化险为夷,保住了半壁江山。

不靠实力,全凭运气。

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

赵伯琮在金军入侵之际,还面临一次小风波,这次又是老师史浩的谋略,才化险为夷。

金军入侵,朝中议论逃跑之事,赵伯琮主动上书,请求领兵与金军决战。

但刚立为皇储就申请领兵,这会激发高宗的疑心。

经过老师史浩的提醒,赵伯琮再次上书,请求在赵构亲征时随军护驾,这才使高宗转怒为喜。

采石大战第二年,宋高宗以“倦勤”为名,传位给太子赵伯琮(改名赵昚),是为宋孝宗。

宋高宗这种主动让出皇位的做法,是十分罕见的。

一方面他可能真的是累了,毕竟这皇位从头到尾坐得确实挺艰辛的。

宋高宗也五十六岁了,仍面临金国强大压力,以及内部由主和派转向主战派的斗争,都是十分头疼的事情。

所以赵构就做起了太上皇,基本归政于宋孝宗,赵构做起来了甩手掌柜。

宋孝宗一上台,就大刀阔斧改革,展开了隆兴北伐的进程,我们下篇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