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观点 南宋,不过从抗金,变成了抗蒙。 1 公元1224年,宋宁宗崩逝,赵昀继位,是为宋理宗。
这首词出自诗人黄机,这首词的词牌,也叫《满江红》。 重写满江红,是宋理宗时期发生了一件大事。 宋蒙联合,南北夹击,大金摇落。 宋蒙联军围攻金朝最后的一城——蔡州城,城破。 金哀宗自杀殉国,金朝灭亡。 血仇得报,靖康之耻一朝昭雪,大宋上下一片欢腾。 可一言难尽的南宋,何曾有过真正的酣畅淋漓,这次的大胜也不过一场闹剧。 刚刚灭金雪耻,马上蒙古人的铁拳已经直击面门。 灭金对于南宋是登天之难,但对于蒙古,只是横扫天下之间的一个插曲。 之后的南宋,只不过由抗金,转向了抗蒙而已。 宋宁宗和宋理宗,是南宋中期两位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统治帝国七十年。 但这七十年,也不过是内部权力倾轧,朝堂日益腐败,政治混乱黑暗,百姓命运飘零而已。 文人总是激昂愤恨,恨时局,恨奸臣,恨胡虏,从诗词中颇能反映知识层的心境变迁。 南宋初期,岳飞确实是想“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但岳飞万万没想到,这天塌的如此清新脱俗。 你为了皇帝讨贼,但皇帝和贼居然相亲相爱。 中期,辛弃疾的野望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壮,到陆游就只剩下“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恨了。 他们目力中,隆兴北伐,开禧北伐功败垂成,理想已渐行渐远。 到了此时,刘克庄“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文及翁“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在与宋理宗、史弥远的重重内耗之中,红颜薄命了。 我们把视线收回宫廷,接着讲宁宗、理宗的皇位传承。 2 宋宁宗非昏暴之君,但也难称中兴之主。 前期朝政被韩侂胄把持,后期被史弥远把持,乾纲不振,理政无方。 国际形势也是风云变幻,蒙古已把金国打得七荤八素,金宣宗为缓解国内矛盾,搞了“祸水南引”,主动挑起金宋之战。 军费、岁币的压迫下,导致在宁宗后期爆发了纸币信用风潮,经济面临崩溃边缘。 按虞云国先生观点,宁宗后期已经可以窥见南宋灭亡的种种征兆了。 除了国势郁于困局,宋宁宗的家事也让他头疼不已。 宋宁宗先后有两位皇后。 第一位皇后韩氏,与权相韩侂胄同宗。 韩皇后死后,杨桂枝成为新的皇后。 杨桂枝家世不高,纯粹是以色取胜。 杨桂枝从小被选入宫,成为吴太后的宫女,赵扩还是太子时,看上了美貌的杨桂枝,求太后将她赏赐给自己。 在韩皇后死后,杨桂枝和曹美人都有机会继任皇后。 韩侂胄力主曹美人晋位,但宁宗还是选择貌美的杨桂枝成为新皇后。 不过杨桂枝从此记恨韩侂胄了。 韩侂胄主导的北伐失败后,杨皇后与史弥远等勾结,趁机弹劾韩侂胄。 后来直接在上朝时,突然袭击,暗杀了韩侂胄。 宋宁宗虽然吃惊,但从后宫到前朝,已经被反对派包围,也没有再采取任何处置。 当时还有个借口,就是金国要求惩办主战的韩侂胄,作为议和条件。 所以反对派杀害了韩侂胄,将他的头颅割下,放入匣中送到金朝,并以屈辱条件达成和议,史称“函首安边”。 3 宋宁宗一共有九个儿子,但都年幼夭折,一个也没有养大。 于是宋宁宗也学着先皇,收养宗室中的赵询。 赵询被收养入宫后,杨桂枝当时还不是皇后,就对这个养子颇为青睐。 所以在杨皇后倒韩之时,十几岁的赵询也坚定的站在杨皇后一边。 政变成功之后,杨皇后投桃报李,策动宁宗,将赵询立为皇太子。 赵询被立为皇太子之时,宋宁宗后宫尚有嫔妃怀孕,并于三个月后,生下皇子赵垍。 也就是说,在尚有后妃怀孕的时候,杨皇后就将养子赵询立为皇太子,这也说明宋宁宗容易妥协的性格。 史称宋宁宗“谦仁恭俭”,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美德,但对于皇帝来说则未必。 可惜赵询福薄,当上皇太子十五年后,二十九岁病死了。 这时宁宗也不可能再生育,于是又需要从宗室中物色新的养子。 赵竑就被选入宫,立为皇子。 赵竑本来前途一片大好,只需要耐心等几年,就可以继承帝位,但仍节外生枝。 史弥远推翻韩侂胄之后,已经掌握大权十余年。 作为权臣,他当然也知道最大的风险是皇权更替。 于是,史弥远投其所好,买了个擅长弹琴的美女,送给赵竑。 结果赵竑搂着美女,指着地图上的琼崖州说:“我日后得志,就把史弥远流放在这里。” 还给史弥远起外号“新恩”,意思是将来不是流放到新州,就是恩州。 史弥远献珍宝以讨好,赵竑借酒劲将礼物全部摔碎。 凡此种种,说明赵竑还是愤青了,史弥远把持朝政日久,势力盘根错节,除掉此权奸尚需从长计议。 做大事,需要沉住气。 赵竑尚未坐上皇位,就出言不逊,终于将给自己招来祸害。 我们下篇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