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二章 上义
2022-08-24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二章上义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重点讲了如何维系老子“义”中所包含的君臣、父子、朋友、亲疏
、贵贱关系。关系,让每个本质上独立的个体自然地形成一个团体,人类所有的文明都是用来讨论和研究关系的,道家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讲人
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法家讲国家与律法的关系。老子站在“和”的角度看待“关系”,韩非子站在“法”的角度看待“关系”。和谐,是大自然
最大的特性,老子希望通过效法自然使各种关系能自然和谐,韩非子更是希望通过依法而为界定和明确各种关系,并按律法与规则处理因关系产生的
事物与问题。中国人爱讲“和”,以和为贵,和是凡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恰到好处唯一办法就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但是,掌握事物的发展规
律是何其的难,这是事物不能圆满的原因,而这正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动力所在。在老子看来各种关系应该以“宜”为主,宜是适合的意思,而适合就
要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这也符合道家的思想,道家讲道法自然,天地万物之间只有适合与否,没有对错之分,更没有好坏之别。就像爱情,只
有适合与否,没有对错之分,一旦有对错之分,那就不是爱情而是欲望与自私。自然界的万物之间和谐共生,万物与自然界之间敬畏相生。就人类
社会而已,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团体与国家之间,应该也是和谐共生,实事求是的解决之间的问题与矛盾,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
制宜、因人制宜。韩非子解释完关系之间的“宜”之后,总结道“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意思是义就是说处理各种关系很适宜,适宜的才去
做。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但在世俗社会中关于“义”的理解,更具有人文精神,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为仗义,合乎正义或公益
为正义,朋友间情谊为义气。老子对“义”的定义后一句才是问题的关键“宜而为之”适宜才能去做。适宜两字就将人的情感因素排除之外,许多时
候,我们在处理关系时义气用事或是意气用事,并没有按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去处理。因关系产生的事物,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在处理时还
是要按规律办事,事物才能处理圆满,只有事物圆满了,关系才能达到“适宜”的境界。仁有上仁,义有上义。何为上义?故曰:“上义为之而有
以为也。”这是韩非子引用老子的话,意思是所以《老子》说:“上义表现出来,是怀着目的而去表现的。”上德、上仁、上义的境界是渐退式的,
能量是渐弱式,能力自然也是渐弱式的。上德是“无为而无不为”按规律而为万事能为,上仁是“为之而无以为”没有目的的行为,是出于本性的本
能,而上义是“为之而有以为”有目的的行为。从无所不能到自然而为,再到有的而为,我们可以看出从“义”开始,人的动力从上德的“无我”变
为上仁的“本我”,再变为上义的“自我”,最终走到了现在的以“人为中心”,而人类的痛苦也从无走到了强。【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故
曰:“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在公司管理中,“为之而有以为”是一切工作的原则,公司要有年度目标,生产要有生产目标-产量,销售要有销
售目标-销量,后勤要有服务目标-满意度。目标,是公司发展的动力,也是员工工作的动力。有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希望。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A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