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族如果没有家学传承,注定要没落!

 谋略那些事 2022-08-24 发布于江苏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汉纪三十五

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丁酉,公元37年)

【原文】

邓禹内行淳备,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


【译文】

邓禹性格敦厚,有十三个儿子,让他们各自研习一种技能。他治家的严谨,对子孙的教育,都可以作为后世效法的榜样。家里的开支取自封地的收入,不从其他产业营利。


【解析】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排在第一的是邓禹。

天下太平之后邓禹就低调了起来,转而教育后代拼命生娃。

对于大家族而言,尤其中国的大家族,没有娃或娃少很苦恼,因为你的继承人没得选,容易出纨绔子弟,你的家业只得捏着鼻子给他,大概率是要败掉的。

如果娃太多也不是好事,虽然可以优中选优,但为了争家产人脑子打出狗脑子的事屡见不鲜。

而且后代一多,难免有几个混账玩意,一犯事整个家族被牵连都常有。

再看上面材料中的邓禹,他做法是否值得学尚且两说,但其中思路却值得玩味。

古代大家族为了确保家族延续,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都会让自家的子弟分别投入到几个大的势力中效力。

这样无论哪个势力赢了,家族传承都能得到有效保证。

比如三国的颍川荀氏、琅琊诸葛氏,比如宋代的曲阜孔氏,在金军南下时就分了南北孔。

天下太平的时候这招就不管用了,却不代表这种危险不存在,邓禹就换了个思路。

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

这话应该反过来看,先是”修正闺门“,治家严谨,让子孙后代尽可能不犯错、少犯错、不犯大错。

只要这个能够保证,基本上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然后才是”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

这姑且可以算是分散投资,只不过分散的地方可以是儒家流派中每一个都有。

因为儒家学说内部也分派系,这些人也会因为政治需要轮番上台。

邓禹让家族渗透其中,这样无论哪一方上台,自家都有人,可谓是稳得狠。

如果是现代家族呢?恐怕这种分散式更恐怖。

依靠原有的资源,让子孙进入不同行业发展,起点肯定更高,而彼此之间业务又能相互支援,一旦联合起来能量极大。

接下来就是这一段: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

之前有个这样的概念,话说汉朝人到明朝,或明朝人到汉朝,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都能活得好好的。

但你让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60年代的人到现代,这就说不准了。

越往现代社会变化越快,其实你自己也可以思考一下,2002年和2022年的变化差异有多少。

看到有个新闻说00后正在整顿职场,我就在想,现在有用的那套职场规则会不会在20/30/40年后没用了?

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极大。

放在邓禹的时代,他想立个规矩做”后世法“,保个几百年完全没问题,但再长就要结合时代来调整了。

所以这一段的重点,并不是立规矩以为后世法。

这也是之前好几个文章提到的,给后代留什么,钱财其次,首要是福泽余荫,然后就是当代获得成功的一些经验。 

从这个角度去看邓禹的“后世法“,个人认为,并不是单纯的立规矩,而是家族经验智慧主动传承给下一代这个模式或动作行为,才是”后世法“,需要一代代坚持下去的。

再看这一段:资用国邑,不修产利。

一开始我以为是不增加产业或者不参与其他领域经营,后来仔细品味才发现,这里说的应该是不刻意去追求盈利或赚钱。

以邓禹意图来看,家族兴旺并不在于有多少产业,而在于家族中的人能否撑得起来。

只要有本事能在朝堂中站住脚,还怕没有产业?

所以这个是一个重心侧重的问题。

【闲扯】

上面这段其实也就那样,对于普通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内涵。

但对于大家族或者有钱人家意义比较突出。

其实现在很多有钱人家孩子的发展也多有类似的区分。

比如从商的,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必定会让其中一个去体制内或银行系统。

而从大家族的角度,甚至有可能多线发展,比如让兄弟家的去GJF系统中。

总而言之就是各个地方都有自家人,然后再全力培养。

就像以前说的,人的朋友里面要有医生、警察、老师、公务员等等,只不过人在家族的层面在践行这个。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有可能是就是在一个系统内,到处都有自家人,反过来自家人尤其是新人进入这个系统内发展起来的速度会极快。

就像江西周公子,且不说他这个人如何,单看他家族背景,就是在当地交通系统内深耕多年的产物,彼此相互扶持帮助,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只不过周公子不过是冰山一角,其他地方类似的东西恐怕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