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山脚下大理城(叶 平)

 叶老师YP 2022-08-24 发布于湖北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大理风光秀丽的苍山脚下,又名叶榆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修筑的羊苴咩城;后晋天福年间,段思平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大理国,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到明洪武十五年,明军攻占大理,新筑府城即现在的大理古城。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保护文物,承载着大理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提到大理,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天龙八部》。大理的山水风光,南诏国的前世今生,虚虚实实,亦幻亦真,仙境般的风花雪月都曾在金庸先生的笔下绽放着璀璨的光彩;大理国(即段王爷和段誉的国度)更是统治了该地区将近300余年。时至今日,可能正是金庸小说的魅力,苍山脚下的大理古城,不再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座小城,已然成了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在百年未遇的酷暑高温下,从武汉乘坐高铁抵达清凉世界的大理下关火车站,然后换乘8路公交车前往古城。


1998年于大理机场

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大理,不过前两次都是因为大理没有通铁路,只好从昆明坐长途客车或转飞机前往。


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古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其上均有城楼。因为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古城内的街道呈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以南门到北门为中轴线分布,古城的建筑十分古朴。

南城门


大理古城南城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有古城第一门之称,是大理古城的地标建筑。因为有郭沫若题字的“大理”二字,所以也叫大理门。


南门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为古代殿式建筑的典范。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又称承恩楼,是古城四门楼之首。

1998年于大理古城南门
文献楼横跨在南面进入大理古城通道上,道路两旁柳树成荫,颇有诗情画意,是过去官府迎送达官贵人的门户,也是如今游客进出古城的主要城门。

大理一词最早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当时南诏世隆极力倡导佛教,广建寺庙,兴起学习中原汉文化之风。大理古城南城墙就是梦回南诏的象征。

1996年于大理古城南门城墙
大理古城南城墙,梦回南诏的象征。

古城漫步


古城漫步,大理十景之一,也是游大理的主要行程。


走进古城,两座城楼南北对峙,一条大街(复兴路)横贯其中。


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的古朴、别致、优雅。


诸多深街幽巷,由西到东与南北大道纵横交错。




复兴路大街的道路十分宽阔,游人如织,大路两边尽是各色商社和店铺。

杜文秀元帅府(云南提督府)

复兴路中段的大理市博物馆所在地—— 杜文秀元帅府,目前更名为云南提督府旧址,已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提督府旧址对面,是一座现代军事单位,门前立有威武雄壮的解放军战士塑像。

清代的云南提督全称云南提督总兵官,是云南的最高武官。清朝250年间,先后有五十多任提督驻守于此处理军务,为云南边疆的发展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云南提督府旧址四合院。

云南提督府旧址南花厅。

清咸丰六年丙辰(1856年) ,滇西爆发了以杜文秀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起义军攻占大理后,将云南提督府改为元帅府作为起义的指挥中心。议事厅殿上挂着杜文秀手书对联:“天生英雄夺回汉朝世界,地出豪杰戳破胡儿乾坤”。


同治十二年(1872年),杜文秀兵败,在清军重兵围城之下,为救城中数万百姓免遭屠杀,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胆,穿上大礼服,前往清军大营而死,年仅49岁。杜文秀元帅府被恢复为清朝云南提督衙门。

这里现在已经成为免费开放的大理博物馆。

博物馆碑林

巨大的古李树

博物馆历史文物展厅


大理出土的部分历史文物


大理出土的部分历史文物

提督府旧址内还可以看见云遮雾绕的苍山。

红龙井

红龙井,全长408米,地处大理古城的核心地带,景观主体自西向东,以博爱路为界分为上下两段,是以井的名称来命名的街道。红龙井建筑特色为古色古香的白族民居。

红龙井不特指这一口井,而是指这口井所在的这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那条长长的城内溪流。

红龙井之所以受到游客青睐,是由于有条清溪长年流淌,形成'清泉石上流'的美景,特别在夏秋季节天气炎热时,更显得这条清泉的可爱。

红龙井还建了'玉白菜'、'十二生肖'、'叠水台'、'石拱桥'等景观,给古城增加了许多活力与灵性。

红龙井已经成为古城大理继'洋人街'之后的第二条特色街区。

溪流的尽头,我们真的看到了一口四周有龙柱的大井,使人们真正地亲水、近水、临水、嬉水成为了可能。

五华楼

五华楼号称古南诏的“天下第一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又叫五花楼。

唐大中十年,即公元856年,南诏王丰佑在羊苴咩城内修建了一座宏伟的五华楼。周长2.5公里,高30多米,可以居住一万多人,下面还可以竖起五丈高的旗杆。


五华楼作为国宾馆的历史达数百年之久。每年三月十六日,南诏时期的南诏王以及后来大理国的大理王,都会在五华楼会见西南夷各个小国君长,和其他一些重要宾客,赐以酒席佳肴,奏以南诏、大理时期的音乐。


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但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

今天看到,五华楼上面似乎还有人在饰演宫廷戏,不知道与金庸的《天龙八部》有无关系?

登上五华楼,大理古城尽收眼底。


云雾缭绕的苍山,似乎也近在咫尺,与古城相映成趣。

天主教堂

天主教正式传入云南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天主教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部分文化内容,使教会呈现出民族化的特征。

继续我们自南向北的古城漫步。



离开复兴路主道,转向人民路。

途中甚至可以发现大理古城的老照片。

人民路安静的小巷子里,藏着大理古城颇有视党冲击力的建筑一一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的外观的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欧式教堂,尽管它是欧洲传教士在20世纪的杰作,但恰逢“中国化”传数契机,传教士们把它建成了“中国式”,确切说是白族式样。

教堂内部可以看出整个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墙壁上有精美的油画,天花板上是“满天星光”一样的装饰,给人童话世界的感觉。

大理文庙

大理的文庙始建于明代初期,旧址在大理一中校本部大门东, 大理文庙的建筑几经变迁和拆毁,日前已经修复竣工。文庙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等。

继续返回复兴路大街前行。


大理文庙是大理古代兼具府、县双重身份的先师庙,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献名邦'的历史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建筑价值。

文庙中轴线为南北向,自南为照壁,前为泮池,上有石拱桥,池四周以石围栏。

石拱桥前为一高两低三跨式石牌坊,曰棂星门。

中间为甬道至大成门。大成门的历史比文庙大成殿还要早,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考察过,他认为这个大成门是明代建筑,而大成殿是清同治年间的建筑。

门上挂一大匾书'大成门'三字,院中四角植柏树。甬道直达大成殿拜台,俗称天子台,台高约1米,三周环以汉白玉石栏。

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15.6米,高11米,规模宏伟,庄严大方。

与曲阜孔庙相似,大成殿的立柱上雕刻盘龙,规格极高。

大成殿正中,有至圣先师孔子坐像——不过这座文庙中的孔子已经被塑造成帝王形像。

洋人街

大理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西起滇藏公路,交博爱,复兴等主要街道。

沿复兴路大街继续前行,即达到东西走向的大理洋人街。

洋人街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到大理古城旅游的海外游客大都投宿于护国路的大理市第二招待所(现更名红山茶宾馆),在二招附近逐渐开设为海外游客服务的餐厅、酒吧、商店、出租自行车、彩扩等店铺,形成海外游客较为集中具有特色的旅游一条街。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日渐增多,外宾云集,各施所好,热闹祥和。

中西风味店、茗茶坐、珠宝店、古董店、扎染店、画廊,各行各业随之兴起。

铺面林立两侧,满目琳琅,目不暇接,成为中外有名的大理洋人街。

可能是疫情原因,如今的洋人街似乎很难发现“洋人”的身影。

终于在这个酒吧,找到了几位“歪果仁”。

古城漫步的其他景点


天色已晚,从洋人街尽头转到博爱路。
大理王府

两条街的交汇处附近,是一家四星级酒店,名曰“大理王府”,不过与段誉没有什么瓜葛。
南门清真寺

大理南门清真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大理自古以来就成为多元宗教文化的汇聚地,除佛教外,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派别在大理古城留下了其活动的痕迹。清真寺即伊斯兰文化的象征。

南门清真寺坐落在苍屏街,建造于元代,是大理最古老的清真寺,与崇圣寺齐名的文物胜迹。

《徐霞客游记》记载:“十四日,观石于寺南石工家……是寺名崇圣寺……佛座后有巨石二方嵌中楹间,各方七尺,厚寸许……此二石与清真寺碑趺枯梅,为苍石中最古者……”。从外观看,南门清真寺里面的房子倒是中式的,这和沿街的阿拉伯式样建筑形成鲜明的反差,很像一座佛教庙宇。

不过也有传统星月标志的伊斯兰清真寺楼宇。
大理武庙
位于博爱路的大理武庙,是相对大理文庙而言的。武庙是一座关帝庙,始建于公元1384年的明代,多次毁于兵灾,又历经恢复。现武庙是在古武庙基础上恢复重建的。

武庙的第一道石牌坊也是棂星门。古人认为棂星是专门管理官员仕途的星宿,在建筑群中安置棂星门,意在招纳天下文人学士都来此汇合。

现在的武庙会是露天的古玩艺术交易市场,成了大理一个新的历史文化景点。

武庙牌坊的路对面有一块武庙古照壁,已经屹立了600多年,为大理文物保护单位。古照壁长21m高8m,是当年大理尚“武”精神的见证。按照白族传说,古照壁具有装饰、辟邪和反射阳光的作用。

北城门楼


继续古城漫步,已经接近北城门。


在复兴路与平等路的交又口,可以看到高高的十字架立在建筑屋顶。这是藏在街巷里的基督教堂。这个教堂是清光绪三十年 (1904 年 )由英国传教士带来的。

走进石拱大门是礼拜堂。教堂虽小,五脏俱全,祷告室、圣坛一应俱全。钟楼就在它的上方。

就在路边的白族小餐馆解决晚餐

山野菌火锅,味道鲜美。

大理古城的北城楼又称安远楼,北城门又称安远门或三塔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是古城四座城门之一。上书匾额“史冠南疆”。

因北门距离崇圣三塔寺较近,工作人员在修缮北城楼时,发现明代“三塔门”石碑。这块已有414年历史的石碑,仍镶嵌在北城楼的原位置上。

站在北城楼上仰望苍山,结束了我们的大理古城漫步游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