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长安城内古代居民DNA数据首次发现并公开

 颐源书屋 2022-08-24 发布于云南

2022年7月18日,吉林大学团队在DGDC(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中公开了唐代中期的长安双照镇古墓DNA数据,这是第一组被分析出的古代唐代首都居民DNA,这些数据是公开的。

文章图片1

3个个体都处于唐代中期(唐玄宗时代为代表),均来自其中的M56号墓,共计有2女1男,父系和母系类型分别为父系O2a1b1-F18(母系G1a1)、母系D4a1e、母系M9a。

研究者描述认为,虽然这三个个体在同一墓葬(M56号),但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亲缘关系,(Genomic evidence revealed that these co-buried individuals had no genetic kinship)

文章图片2

综合考虑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的证据,研究者认为这三个个体是夫妻合葬( 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including archaeology, historic records, as well as chemical and genetic analyses,have indicated a very probable familial joint burial of husband and wives)

研究者通过其常染色体分析,这三个个体,全部属于古代中原地区人群的基因库,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代表,属于同一类型。(all belonged to the gene pool of the ancient populations in the Central Plains, represented by Yangshao and Longshan individuals, etc)。单独从基因上说,这三个古代长安城内的中原居民,与现代汉族人并没有明显的基因差异,但时空却跨越了上千年。

文章图片3

(五王夜归图的局部)

文章图片4

唐代墓葬壁画(不是双照镇)

除了唐代首都地区,目前还发现了唐代边疆地区人群的DNA数据,比如之前我发过的文章《敦煌佛爷庙湾古代DNA显示了十六国时期敦煌地区的种族迁徙》中,有敦煌地区的唐代DNA数据,父系和母系分别为:父系O1b1a1b-F4370(母系G1a2’3’)、父系O1b1a2b2-CTS1451(父系C7a1c)、父系O2a2b1a1a1c-CTS10738(母系H7b),从敦煌的数据看,这些边境居民个体的父系都是来自华北为主,少数华南地区的,但母系中,有一个个体母系是西欧亚H7b。这显示了唐代的开放,部分边疆居民的父系是中原人,但母系很可能是西域胡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