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极其罕见的七律,层层递进,水到渠成,颔联尤其值得称赞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8-24 发布于北京

南宋有一位叫林景思的才子貌不惊人,却可出口成章;为人真诚,总能下笔成文。杨万里经常与他诗歌互答,也极其钦佩其学识,称赞他佳句惊人、让人绝倒;彼此分别日久,他就感觉思念不已。

另一位南宋著名诗人尤袤也与其交情深厚,有一次林景思外出游访,尤才子就亲自为其饯行,并赋诗相赠。下面分享南宋极其罕见的七律,层层递进,水到渠成,颔联尤其值得称赞。

别林景思

南宋 尤袤

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

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

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

后夜相思眇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尤袤是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22岁进士及第,曾担任过礼部侍郎。尤才子也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清新晓畅,朴实易懂。

但由于其很多诗集早已遗失,所以尤袤的传世作品并不太多。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作者与朋友间的真挚友情,也抒写了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意。

诗人创作这首诗时还是一位七品的县令,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也得到了百姓们的拥戴,更感觉生活非常充实。可是诗人却在首联含蓄地说,“二年无德及斯民,独喜从游得此君。”诗人说自己担任县令的这两年,并没有给当地百姓带来什么福泽,却有幸收获了与林才子的友情。

无德、独喜”形成了一种对比,表达出诗人对林才子的赞赏之情。一个“”字,也耐人寻味,好像对方是一块无价的璧玉,让诗人倍加珍惜,也就为后面的惜别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具体介绍林才子的境况和人品,尤其值得称颂,“囊乏一钱穷到骨,胸蟠千古气凌云。”盛唐诗人杜甫曾感慨自己穷困潦倒,但依然“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而这位朋友却是囊乏一钱,以至于穷到骨。如此对照,他似乎比杜甫晚年的境遇还要悲催。

可是朋友并未因为贫穷而感到羞惭和困惑,他胸有千古、豪气干云,充满了人格魅力,让诗人敬佩不已。诗人的描写技巧高超,采用了背面傅粉之法,虽然朋友并未出场,读者只是看到了诗人的精彩描述,但一位品行高洁、豁达开朗的艺术形象立刻就呼之欲出。

诗人学富五车,却觉得对方才高八斗,于是便感慨地说,“论交却恨相逢晚,别袂真成不忍分。”诗人通过与其交谈和诗文酬答,发现对方文思敏捷、见解高深,每次都令人启迪深刻。诗人顿时觉得自己荒废了很多光阴,真应该静下心来多读一点书。

就连读者非常敬仰的杨万里,也曾不吝赞美之词地夸奖林才子,可见对方颇有才华。林才子或者是怀才不遇,或者是甘于平淡,读者却有幸从古人的诗篇中,认识了一位如陶渊明之类的高士。

朋友即将踏上远程,诗人依依不舍,对方还未出发,诗人就开始悬想,“后夜相思眇空阔,尺书应许雁知闻。” 尤袤惆怅地告诉对方,等你走后,我一定会在寂寞的夜晚想念你,希望你多寄几封书信,不要让我等得焦急。

眇,同“渺”字,作者以天地的阔大,反衬自己的渺小孤独,仿佛离开了朋友,自己忽然间就像一个孩子似的无依无靠,充分地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尤袤的这首七律精彩纷呈,作者采用层层递进之法,表达了自己的满腹真情。开篇进行对比,表达了结交知音的喜悦;颔联描写细腻,抒写了诗人的赞美之意。颈联传达了相见恨晚的愁情,结尾则显得水到渠成,词浅喻深,突出了送别和思念的主题。

人生苦短,却可能遇到各色各样的人物。有些人声名远扬,与之交谈时却感到毫无兴味,给人一种徒有其名的感觉;有些人籍籍无名,一见面却令人刮目相看,又给人一种胸藏丘壑的印象。尤袤遇到这样的朋友,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