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书画名家|崔传平:一位“农民书画家”的文化守望

 掌阅盖州播天下 2022-08-25 发布于辽宁

芳草墨华绘人生

——记农民画家崔传平用纸笔留住乡村美景

“笔歌墨舞秀辰州,风物盖州美名扬”。这块古老的土地,孕育出一幅幅秀丽多姿的自然山水画,也孕育出一位位多才多艺的农民画家。崔传平就是其中的一名佼佼者。

崔传平,原盖州市东城管理区农民村副书记,将近40年的国画生涯。1958年出生在盖州白果农场分场松树底村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七个兄弟姊妹,他是最小的,打从小就喜欢划划写写,小学的美术课更是他的最爱,美术老师手下的画笔总能把青山、绿树、花鸟虫鱼都描绘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想要是自己也能学会这“戏法儿”不就可以把自己身边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家乡美景都描绘出来吗,带着这个愿望在他17岁毕业那年主动又参加了县文化馆组织的美术培训班,潜心学习国画。20岁入伍当兵,小有名气的他成为部队里的小红人,部队的板报、宣传栏都让他一手包办。退伍转业后他仍然保持对画画的热爱,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家人总是能够想方设法的支持他的爱好,崔传平的二哥时不时将同事那里扔掉的铅笔头拿回来,绑上筷子给他用,有时也将发干的广告色块拿回家,加水润润就成了崔传平画纸上的色彩。“有志者,事竟成。”现如今,崔传平已经是营口美协会员、工笔协会理事,辽宁省美协会员。

他热爱生活,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他都深深留意。“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人,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养育了我,给了我灵性,我要用我手中的画笔把家乡美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热爱我的家乡。”带着这份铮铮誓言,崔传平用他画笔中的颜色炫彩了家乡的四季时节,描绘了家乡的每一个角落。山村的青山绿水、老人小孩、牛羊鸡鸭、野花小鸟,都成了他创作的题材,在他的笔下千姿百态。真乃是“行万里路、阅千般景,搜尽奇峰打草稿”。

他很少临摹画册,而是注重自己设计布局,每画一次,他都要自己研究满意的部分和不足之处。他坚持着“面向生活,发现自我,表现大美”,他秉持着艺术家共有的思维“艺术的使命就是发现美、表现美、奉献美”。在水墨意境的探索中,他不满足于固守传统的技法风貌,而以自己的审美观审视自然,不断探索水墨写意创作心路,着力追求自己的艺术语言,拓展作品内涵,将自然物象变为富有意趣的审美符号,把文人气息和时代精神无声地浸润在水墨逸韵之中。

天道酬勤,崔传平先生深入生活勤于写生,勇于实践探索,他的作品山苍树秀,水清石润,因心造境,意味深邃,展现了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形成了“苍润厚重、淳朴自然”的风格特点。作品《秋染辽南满山金》以善作田园诗意山水,名闻遐迩久矣。赏其写意画,笔墨似抒情佳句,含情多态,汪洋恣肆,可凝花鸟灵性,能溢山水清韵,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者矣。观其人也,有骚客情趣,多词人性情,握生花梦笔,才情兼美者哉! 国画作品《峡谷深处露新颜》,画作中百年古柏苍劲有力,体现了一种厚重、坚韧的气质;我想,对一个有作为并想有作为的山水画家来说,若能有胸怀万壑的气度,自然便会吐纳人生与艺术的浩然之气。

用笔墨展示乡村风采。崔传平说,国画作品《峡谷深处露新颜》,这座山的原型就在松树底村,老人们起的名字多有不同。在他小的时候山中的桥还是木头做的,过桥时木头间摩擦的嘎吱嘎吱响声是童年不变的记忆,现在生活变好了,富裕程度也越来越高,石拱桥早已代替了当年的木头桥。山中的小路也由当初的石头路变成了柏油路,这条路通向的不仅是山后的村庄,通向的更是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未来。“古柏参天伫崖间,碧水青山载流年;党恩泽民路桥畅,峡谷深处露新颜。”这是崔传平为这幅画搭配的诗。

2011年6月,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展现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凸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崔传平特意创作国画《峡谷深处露新颜》,给党的生日献礼。2015年9月,参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辽宁职工报北方周末》成立15周年扇面书画收藏展;多部作品参加联展获奖被收藏。

“风沙伴我成长,苦水将我养大,我的画就在身边,咱老百姓喜欢什么我就画什么,书画艺术是我一生的最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崔传平,一位以自然为师的“草根农民画家”整天埋头于笔墨之中,执著地耕耘着自己的爱!

崔传平因为画画走出了乡村,也因为画画一直驻守在乡村。“我不会离开家乡,我熟悉这里,这里才是我笔下能说的故事,也是我想一直说下去的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名片

关注我们

本条微信由盖州市文化艺术促进会®编辑制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