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需要知道的十种逆向思维方式

 老玉米棒 2022-08-25 发布于广东

    有一副漫画,画着一群大鱼朝一个方向在游动,而有另外一条小鱼朝着另一个方向游动,这幅漫画的题目叫做《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种情况非常多,我们总是对一些现状、问题和处境看不清、看不透,总是随波逐流,人们已经习惯了惯性思维,大部分不容易突破思维的峡谷,老方法、老经验和老思路是他们处事的准则,不愿意去接受改变。但是我们同时也会发现有一些人,总是能够在工作中有与他人与众不同的想法、有独到的一些见解、工作效率也非常的高。有的人对这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就是思维方式带来的差异,特别是看问题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往往会对一个人的办事效率、办事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当中有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应用比较少和容易忽视的,那就是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指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者观点沿着相反的方向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当大多数人都是迎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式思考的时候,你确是迎着另外一个方向去思考。这里举两个经典的例子供大家理解: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每一个几乎都听说过这个故事,当与司马光一起玩耍的小孩落入装满水的缸里面,大家惊慌失措的时候,有的人去喊大人、有的人想办法把落水的孩子从缸里面捞出来,但是司马光却与其他小伙伴的思考不一样,是砸开缸,让水离开落水的孩子。司马光正是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敢想敢干、突破常规。

    哈桑借据法则。有一名商人向哈桑借了2000美元并写下了借据,可是临近还款日期的时候,哈桑的借据丢失了,他很着急,因为知道没有借据商人是不会还钱的。这个时候哈桑的一位朋友建议他给商人写一封信:请尽快将欠我的2500美元归还给我。结果商人马上回信说:我欠你的是2000元,马上就还给你。相信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一定很大,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着急,而是要沉着冷静,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有可能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父里面有一句话:有的人用半秒钟就看到本质,而有的人花一辈子也看不透本质,这两种人将迎来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确实人们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人生发展路途和成功的几率。对于思维方式,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我们只要善于学习、愿意接受改变,敢于尝试探索,就能够成为思维的主人,更好的助力自己人生的成长和逆袭。最近有在看一些有关逆向思维的书籍,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有关逆向思维的一些体会。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实有很多解决办法,只需要你掌握以下10种逆向思维法则。

    (1)凡是都有对立面。我们经常讲“河有两岸,事有两面”,有有就有无、有好就有坏、有甜就有苦、有热就有冷,只不过它们在事物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显现。但是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因为人类进化导致的基因沉淀,人们都喜欢用固有思维来维系自己的安全感和舒适区,这就让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对自己有利或者不容易让自己付出太多的一面,而不愿意去面对另外相对困难和痛苦的一面。如果我们凡事能够一分为二,更多一些理性去思考,就像《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说的,我们需要尽量启动自己的系统2去思考和面对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同时正是因为存在对立面,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缺点,知道自己的方向和未来在哪。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小常识,大家都司空见惯了,觉得是正确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科学表明其中有一些常识是不对的。比如经常有人说我们需要每天喝8杯水,于是很多人不管多难受,都喝下这8杯水。其实静下来想想,这个常识背后有没有更深的科学逻辑没有认识到呢?只要你从局中走出来,认真想一下,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水果里面是否也是由水的?我们把这些水给忽视掉了,而只关注人体需要的总水量。再比如说很多人都说,喝骨头汤是可以补钙的,事实上很多研究都表明,骨头汤里面并不含有更多的钙。所以不要把熟知当做是真知,更不要把所谓的熟知、真知和常识当做全部的知识和智慧。要摒弃经验主义至上的理念,因为世界是在变化的,你所认为的、掌握的知识可能已经不适用了,我们事事都应该有好奇心、有探索精神,用逆向思维来去伪存真,正如黑格尔所说: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

    (3)视野要有宽度和广度。对于现在很多的宝妈们,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习辅导,特别是近期疫情期间,宝妈们是十八般武艺全使用上,深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没有老师,那只能借助网络和书本来自学辅导。对于我们目前的教育来说,如何判断孩子做的作业是否是正确的,基本就是一个标准答案,这种现象在当今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时非常普遍的,但是往往这样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发散、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比如曹冲称象的故事,大人们只想着怎么去用称去称象,而曹冲却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怎么不用称,从而想到了用石头。其实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单因素的发展,万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正如梁漱溟老先生讲的,人对世界的联系:首先是人和物的关系、其次是人和人的关系,最后是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包括前苏联的发明家阿奇舒勒建立的TRIZ理论,也是基于万物关联,多角度、多维度去对待各种机制、方法和创造,从而提升人们的发明创造性。铅笔和橡皮合二为一,如何不拔出软木塞也不打破瓶子就能喝到瓶子里的水等等很多例子,都是需要我们用更高的视野、更广的考量、更宽的理解来对待事物、解决问题。

  (4)倒过来看不一样的世界。拍照的时候我们希望大家尽量不眨眼,正常都是喊“3 2 1“,可是总是有人坚持不住会眨眼,其实我们可以倒过来做避免这个事情的发生,所有人先闭眼,喊”3 2 1“,然后一起睁眼。毫无疑问,倒过来想问题就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逆向思维方式,但是往往我们却很少用到这样的方法。其实很多问题解决用的都是这种思维方式,比如除尘器的发明、小时候我们看的动画片里面一休哥倒过来看寺庙、做各种数学难题等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想不通的事情就倒过来想想,遇到看不惯的人我们就换个个儿去看他,说不定就习惯了。

    (5)错误也能成为你的朋友。错误也是有剩余价值的,我们老是害怕犯错,但是有时候我们可以反过来看待错误,我们可以利用错误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为自己创造价值。比如盘尼西林的发现、肥皂的发明、可口可乐的产生都是因为在错误中发现和创造出来的。所以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对待和利用错误。

    (6)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我们很多时候都认为没有问题就代表成功,做事到达一定的高度,是做到极致了。其实,我们反过来思考,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不可能是没有问题的,难道社会就不前进、不发展了吗?所以对待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有空杯心态、都要有谦虚敬慎的态度。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让有问题的孩子变得没有问题;外国的教育是让没问题的孩子变得有问题。细细思考,确实还是有几分道理了,正是因为教育方式和理念的不同,特别是在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上差异性太大,导致西方在近300年主导了世界科技的发展。所以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树立问题导向意识,有问题不可怕,就怕没有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俗话说: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够找准方向、抓住机会、走向成功。

    (7)最危险的地方并不是最安全的。我们经常讲: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态度,只适合少数条件下,特别是当今大数据的时代,更加不适合。安全和危险是相对的,我们更应该理性风险、精准研判、合理决策,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更多的谨慎和小心。

    (8)因果关系,人们常说有因必有果。需要我们正确的把握因果关系,要注意”在此之后“不一定就是”由此之故“。

    (9)颠倒次序,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非常清楚,也就是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艺术和灵活的应用顺序的方式。时刻调整一下惯性思维的顺序,重新排序后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向不到的收获和认识。

    (10)越是禁止越是令人神往。古希腊神话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典故、被禁的《金瓶梅》长盛不衰在民间流传、孩子不学钢琴妈妈故意刺激不让孩子学钢琴倒逼孩子主动学钢琴、生活中各种激将法的应用,这种逆向思维方式,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人类都是有好奇心的,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有神秘感,越变得稀缺,人们越希望占有和获取。

(注: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马上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