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篁碧大岩村避暑见闻

 信江人家 2022-08-25 发布于云南


      壬寅盛夏,来铅山篁碧畲族乡大岩村避暑数天,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环境,让我们流连忘返,并记下所见所闻和点滴感受。




好山好水好避暑




大岩村属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最吸引人的是这里满目翠绿的青山,终年不息的泉水。

记得几年前曾到大岩“十八坑”的“大垄坑”和“小垄坑”采风,见流动的山泉水,似琥珀,如琼浆,赛玉液,掬在手心,凉凉的,喝到嘴里,好似冰镇过。曾写过一篇叫《篁碧水清凌,谁人不湿身!》的游记,近日再到大岩,再访小垅坑,沟渠河坑的水依然清澈见底,沿途依然是潺潺流水。只是因为久晴少雨,挂在山崖上的瀑布,少了一些冲击力,用大岩一块岩石上刻写的“碧水顺岩银带飘”来形容十分恰当。

说了大岩的水,再介绍大岩村的畲族小广场。这个广场建成多年,每次来大岩都会在 “神武盘瓠”雕像前驻足。“盘瓠”是畲族开山鼻祖,雕像右手挥斧,左手握钎,开荒建村的勇武,给人所向披靡的震撼。

上了盘瓠大桥,两边是梯田和村居。桥旁有棵奇特的松树,一根向外延伸的枝丫如长臂挥舞,好像向路人招手,欢迎来大岩。绿油油的地锦藤挂在树干和枝头,好像给古老的松树穿上了绿衣,如果不细看,你还以为地锦也能长成大树。

过了篁碧河大桥,就是箬叶坑和发旺坑,梁姓、廖姓村民的木屋依山而建于此。以前到这里,路两旁杂草丛生,现在的柏油马路浇到了村民的家门口,还建了玻璃观景台和风车造型的景观。站在观景台,视野开阔,大岩村的田野、桥梁、民居与河流尽收眼底。

夜间,大岩村亮起了路灯,坐在观景台上看村庄,灯光闪烁,繁星点点,蛙叫虫鸣,别有一番惬意在心头,这是城里得不到的享受。一天晚上,大岩村放露天电影,我也搬个凳子去观看,穿着秋衣,在晚风的吹拂下,一直将故事片《浴血大别山》看完,重温了占位子看电影的美好童年记忆。

大岩村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吸引了前来避暑的人,他们通过微信、抖音等媒介传播,又让更多的人了解铅山,知道篁碧和沿途的葛仙山、天柱山,我看到了从南京开来的两辆房车和南昌、九江、上饶等地的车。大岩村的广场,经常停满了各种外地车,也常见五颜六色的帐篷。清晨他们走出帐篷时,边伸腰边说道,这里真是好山好水好空气!我告诉他们,这里是铅山县几十万人饮用水的源头,他们知道后说,怪不得水质这么纯净。

大岩村党群服务中心

大岩村山中农家

大岩村美丽景色

村中广场及雕塑

大岩村的山泉水





饶城市民成“村民”




这次来大岩村避暑,看见破旧的木质老屋已经焕然一新,一问才知,许多村民的老房子已经换了新主人。房屋所有权不变,但住户多数来自上饶城区的居民,他们以长期租赁的方式,与房屋的主人签订了10年、15年的承租合同,成为客居大岩村的村民。他们的做法,在上饶部分亲朋好友中产生影响,不断有人来到大岩租房避暑康养,篁碧大岩由此被人称为“上饶村”,租住在此的人便成了临时的“大岩村民”。

近些年,篁碧乡在打扶贫攻坚战时,对一些偏僻村落的村民进行移民搬迁,脱贫后的不少大岩村民迁出村,在乡政府所在地篁碧畲族村建房立业。只是在采茶、挖笋、砍竹时回大岩劳作,使得大岩出现较多空出的旧房。

最早来大岩承租民居的是上饶几位退休干部,他们有闲钱,有时间,又有车。几人合伙,以5万元价格租下箬叶坑的一栋六榀的木板房,租期15年。他们从山外运来了装修材料,请来施工队伍,对快要倒塌的墙基进行加固。连昔日放农具、关牲畜的房间也充分利用,改成卧室、厨房、茶室 。楼下有的改成四居室,有的改成六居室,每间卧室都新建了卫生间,有的楼上也装修成客房。有的租客还将通往庭院的道路进行拓宽,铺上了柏油,装上了护栏,进出方便也美观。靠近麻嘴坑的6户上饶市民还特意修了一段公路,拓宽了停车场。有的租客对破旧的庭院进行了小桥流水式的改造,栽了果树,美化了居住环境。他们改造旧房的资金,每栋在15万到20万不等,分摊到每个人的名下,也只是六七万元,算算每年只需花四五千元,全家都可以来避暑康养,还真是合算。今年,最早栽下桃树梨树的上饶人已经品尝到了丰收的果实。

先承租大岩民居的老张等四位先生,房屋装修好后正是盛夏,他们各自带着家人和朋友来体验,朋友又带朋友来次避暑。一晃五年过去,许多上饶市民渐渐知道大岩村是个避暑的好地方。仅几年时间,散落在发旺坑、小垄坑、麻嘴坑、构树坑的三十多户村民老屋,有二十栋被上饶市民合租装修改造。今年,又有两栋老屋,被几位上饶人看中,正在洽谈承租中。夏天“上饶暑民”短期入住大岩,也让平时冷清的大岩村,变成了热闹的“上饶村”。

一天徒步去大垅坑,遇到正在砍毛竹的村民梁万盛,他一头乌发,身手灵活,以为他只有四十出头,一问比我才小两岁,竟然63了。几年前,他在大岩村的房子就是以5万元的价格租给6位上饶人,租期也是15年。问他后悔不后悔。老梁说不后悔,房子有人住,有人养护,还进行了装修,比空在那里被蚂蚁啃要强。今年夏天特别热,来大岩避暑的人真多,这是老梁没想到的。

城里人到农村承租农民的闲置房,是城市居民体验乡村的需求体现,既活跃了乡村经济,也符合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计划。将闲置旧房盘给城里人居住或经营,让屋有所用,盘活了农村经济,盘出了生机活力,更盘也出了乡村兴盛的人气。在我国广袤的农村,象大岩村这样空置的农民房不少,如果都能象大岩村这样,将旧房盘活,定能盘出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农村。

大岩之所以能吸引大批上饶租客来承租山区农民的闲置老房子,不仅是看中了大岩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也相中了大岩优美完善的居住环境。在振兴乡村建设中,篁碧畲族乡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公共设施的完善,乡村公路的平整,是吸引城市居民愿意走进乡村的重要因素。

上饶租客的到来,让大岩村充满了活力。每到夜晚,在村道散步、广场上乘凉、桥上席地而坐的是上饶人,满耳听到的都是上饶话。我在上饶工作生活二十多年,听了这柔软的上饶话,十分熟悉,倍感亲切。

让人欣喜的是,来此租住的上饶人以大岩为家,他们服从村委会管理,村长在群里呼叫做核酸,大家纷纷走出家门,自觉迅速到村委会集中。他们更爱这里的青山绿水,好几次看到上饶租客捡拾河道旁的塑料垃圾。他们和住在这里的本地村民相处融洽,帮当地村民代销笋干、蜂蜜等山货,为村民致富奉献爱心。他们也学着用铅山话与大岩村民交谈,俨然就是大岩村的真正村民。租住在这里的齐先生、刘先生说,他不仅夏天在大岩住三个月,就是秋冬也会在这里呆一些日子,大岩就是他们半个家,要以主人翁姿态爱护这个家园。


以上图为上饶人租住的房屋

路遇正在砍竹的梁万盛




勤劳能干好夫妻





      上饶租客的涌入,拓宽了大岩村民的财路。有些居住期较长的人,聘请当地妇女做饭,打扫卫生,付劳务费,使得她们在家门口赚得到钱。 
      一对叫祝德火和熊美英的夫妇 ,在上饶租客入住、避暑游客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去年开起了“农家乐”,这是目前村里唯一对外营业的民宿。 由于今年高温天气持续,来大岩避暑的人不断,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使得民宿生意很好。他们不仅供在此住宿的客人一日三餐,还做其他顾客的饮食生意,最忙时一餐有六七桌客人。
      这次我们在大岩避暑8天,吃住在民宿。对女主人美英有所了解。她是一位勤劳能干、聪明贤慧的妻子,她深知做民宿不能吃独食,鼓动仍在村里居住的乡亲也来做民宿,这样大岩就可以多接待游人和避暑客。有人估算,她家今年的民宿收入不菲,问她收入多少,她笑笑回答“还可以”。

      大岩村人羡慕德火有福气,讨了一个好老婆,监(督促)着老公做事,德火才不敢偷懒。他们家民宿有7间客房,游客住不下时,夫妻俩就在女儿房间打地铺,腾出一间客房。美英说,十年前建这栋房子时,只有七千元积蓄,他们先打地基。为了省钱,夫妻俩做小工,做泥工,先盖一层楼,解决住的问题。过了几年,砍了毛竹,挖了冬笋,卖了茶叶,有了钱,再盖二、三层。夫妻俩从未到过铅山以外的地方打工,他们建这栋房子,赚这份家业,全是从茶山、竹林、梯田和养殖上辛苦积攒。去年,他们把房子装修好做民宿,起先双休日才有生意,今年从六七月份开始,生意就好起来了,我住的这些天,他家的客房总是客来客往不间断。

      美英是家中九姐弟中的老七,小时候家贫读书少,只读了二年级,通过哥哥教她查字典识字,文化程度有所提高,现在买菜算账用微信,样样都会。夫妻每天辛苦劳作,就是想让三个女儿多读书,过上好日子。大女儿大学毕业在上饶工作,去年回家过年还拿几千元钱给父母补贴家用,二女儿读高中,三女上初中,都非常懂事。姐妹俩暑假在家,放牛、帮厨、打扫,是父母的好帮手。住在民宿的客人,都夸奖他们的女儿懂事,最让美英感到骄傲的是两个女儿带回来的奖状,这是夫妻每天起早摸黑忙碌的最大动力。

       勤为富之本,懒是穷之根。德火、美英除了开民宿,还种了别人抛荒的15亩水田,虽然只能种一季,家里和客人吃的米不用买,还有余粮可卖。他们还饲养了15头黄牛,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暑假期间,时常是两个女儿走山路去放牛,来这里避暑的小学生也跟着小姐姐们放牛,这样写作文有了难得的体验和素材。他家还有茶山和竹林,做茶叶、砍竹子、挖冬笋,只要出门劳作,就会有收获。不仅如此,德火还兼做了村里的保洁。每天早晨五点多钟,他就戴着口罩,穿着环卫服,开着带斗摩托车到各家各户清运垃圾。中午傍晚,他帮妻子打下手,烧火、端菜、洗碗,料理客人吃饭,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我夸德火勤快,一双手不得闲。一旁的村民笑着说,是德火老婆厉害,把他每天要做的事,安排得妥妥的。幸福的日子不会从天降,是奋斗出来了,小家过日子如此,单位干事业如此,国家强盛更是如此。

河边的大岩农家乐

经营农家乐的夫妻

农家乐女主人熊美英

男主人祝德火在清运垃圾

(本文图片柯援生、汪彩萍拍摄)

往 期 回 顾

 【海南行57】南海自然生态陈列

  踏歌而来  宾至如归——重访天柱山(上)

  山中避暑  美好遇见——重访天柱山(下)

 【海南行58】绿色黄金——海上茶叶贸易

 【海南行59】复原船 · 潭门渔港

 【海南行60】琼海万泉河景区

   画中篁碧古风存

 【海南行61】红色娘子军雕像

 【海南行62】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海南行63】周士第将军纪念馆

|人|家|

2022年第247期(总第281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