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谈翻译——朱光潜《谈文学》笔记(二十)

 陋室夜读 2022-08-25 发布于辽宁

十九 《谈翻译》


翻译很重要。纯正的文学趣味起于深广的观照,不能见得广,就不能见得深。我们需要放宽眼界,多吸收一点新的力量,让我们感发兴起。翻译使人更能领悟文艺作品的精妙之处,是学习外国文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翻译很难。难在要过阅读关,看懂文学后面的情理韵味,还要找到恰当的中文字句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难在字义上。

“信、达、雅”三者中,“信”最难做到。原因在字义难彻底了解。

就字的直指的意义来说,一个字所结的邻居不同,意义也就不同;一个字所占的位置不同,意义也就不同。

文字还有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深广而微妙,需要我们了解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

文字是音义结合体,语言的声音不同,意义不免有分别。遇到声音上的微妙处,我们就会束手无策。抓住声音节奏是一件极难的事。

 文字还有“历史沿革的意义”和“习惯语的意义”。

以上都是从字典中查找不到的。需要译者揣摩文字是否有特殊的时代、区域、或阶级上习惯,特殊的联想和情感氛围,上下文所烘托成的特殊“阴影”“(nuance)。这不是易事,需要很长时间的文字训练和文学修养。

难在语句的组织上。

在文法上,中文以简练直接见长,西文以繁复绵密见长,西文一长句所包含的意思用中文来表达,往往需要几个单句才行。在翻译上最常见的错误,往往起于对文法的忽略。

一是难在翻译西文中含有关系代名词的复句时,常常须化成单句,却难保其原文的风味。二是难在对被动语气的翻译。第三是原文和译文在繁简上有分别。

对于直译和意译的争执,作者认为,不应存在直译和意译的区别。“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生吞活剥的翻译,不能算是直译,不求精确的翻译也不叫意译。“理想的翻译是文从字顺的直译。”

对于“改译”,作者认为这不是翻译而是创作。

作者又说,好的翻译仍是一种创作。因为译者“须设身处在作者的地位,透入作者的心窍,和他同样感,同样想,同样地努力使所感所想凝定于语文”。也因此,“只有文学家才能胜任翻译文学作品”。



图片




关注本号精彩呈现

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图片
图片
图片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