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小说连载《小镇忧伤》

 琼瑶阿姨 2022-08-25 发布于陕西

 

   ( 十三)

  

  秀静上二年级了,有天清早去上学。走进教室就发现班里同学神情不对,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同桌小莲悄悄告诉她,他们班的张老师,被一帮红袖章带走了,秀静一下子惊呆了。

  秀静这些天,是发现学校内外,总有红卫兵出入。可是对于张老师的突然被抓走,还是感到很意外。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几天以后秀静和小莲,在大街上看见了张老师。

  此时的张老师,被许多的红卫兵,反绑着双手正在游街。老师的头上,被扣上了一顶尖尖的高帽子,上面写着:打倒地主分子张天野!老师名字的上面,还被人用红笔重重地打了个叉。

  再看看张老师,此刻满脸尘土,低头哈腰。就连他平时最喜欢穿的白衬衣,也脏的不像样子。当张老师抬起头来,发现了秀静和小莲吃惊的目光。

  张老师冲着她俩,微微笑了一下。可秀静和小莲的心里,在那一刻好难过,她俩的泪水,从眼眶不听话的落了下来。老师看到她俩哭了,急得直示眼色。

他是在告诉秀静和小莲,别哭!别哭!就这样秀静和小莲,悄悄跟在张老师后面,一边走一边掉眼泪,也不知走了多久多久。

  街上的人很多也很乱,人们拥挤着,喧哗着。吵闹着。挤着挤着,秀静和小莲一下子被挤开了,转头看不见张老师了,不知道他被带向了哪里?

  没办法,她俩只好回家了。谁料第二天一进教室,就有同学告诉她们,说张老师的家,在南方浙江一带。他被游街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父亲,解放前是个大地主,属于剥削阶级。

  时间不长,张老师走了,他被红卫兵强行遣送回了老家。秀静和小莲听说了这个消息,和全班同学抱头哭成了一团。

  

   ( 十四)

  

  打那以后,秀静就再也没看见过张老师。接着秀静的父亲,被造反派头头叫走。接着关了黑屋。再后来,单位领导指给了秀静父亲两条路,要么回老家山里,要么就近下放,不然问题会很严重。

父亲回家和母亲哥哥姐姐商量,全家考虑再三,母亲同意下放。说是老家太远,条件太苦,怕孩子们一时受不了。

  一辆旧板车,在公路上吱吱呀呀地前行,上面堆满了行李,那是秀静家的家当。一趟又一趟,平时也没觉的家有这么多东西,怎么到了搬家时,咋就这么多。

  经过了来回几次奔波,家总算是搬完了,母亲带着秀静和哥哥四姐,来到了下放的村子。

那时大姐秀美刚刚大学毕业,被分在了东北港务局工作,二姐已经出嫁,三姐在六八年响应号召,和同学一起下乡插队。

  秀静的家,被安排住在村外的一个窑洞里。从车上往下搬东西的时候,门前来了好多村里的老乡。他们有的跑过来帮忙,有人则在一旁看热闹。

  一个老婆婆过来了,她对秀静说:“女子,把你家的速子(梳子),给我用嘠(一下),叫额(我)把多朗(头发)速一哈(梳一下)。”

  当时,秀静没听明白老婆婆是啥意思,就愣在了那里。有一个学生摸样的男孩告诉她说,老婆婆说的意思,就是想借她家的梳子梳梳头。

  秀静明白了,赶紧跑回屋帮老婆婆找出了梳子。站在旁边,就看老婆婆拿着梳子,在她那头发不多的脑袋上划来划去。

  第一次住进窑洞,感觉里面又黑又暗,秀静胆子本来就小,她有点害怕。忽然她发现窑洞的深处,放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她向母亲大喊起来:“妈,妈,那里面有个棺材,我害怕。”

  母亲跑了过来,一看那里果然放了个棺材,母亲便对村委会领导说:“你们能不能派人把它抬走,我家孩子害怕。”可村领导有些迟疑,也不太情愿,说那有啥可害怕的。经过母亲的苦苦哀求,村里人才将那东西抬走了。

  长达十几年的农村生活,就这么开始了。忘不了下雨的时候,窑洞上面的土,哗哗哗往下掉,那时秀静真的好害怕,生怕那天一个不小心,窑洞就会垮掉。

  在农村上学的时候,教室里面很简陋。泥土砌的长条桌子,还要自带小板凳。因为教室少,学生多,就一个年级一个年级的轮流上课。有时候图方便,有些同学不拿凳子,就坐上一节课同学,坐过的凳子学习。

  由于秀静和四姐是外来户,经常受村里调皮小孩欺负。他们趁秀静不备,猛然抽走她的凳子,让秀静一下子坐在地上,疼的半天起不来。

  有时还会把秀静和四姐,拿来的凳子藏起来,怎么找都找不到,一蹲就是一堂课,为这事秀静和四姐,气的不知流过多少眼泪,但也不敢告诉母亲,怕她听了更受不了……



 作者 笔名踏雪闻香   真名韩静 陕西武功某航空企业  武功县作协会员  西安杨凌示范区作协会员 陕西省散文协会会员  出版了散文集《岁月深处》,散文《妈妈再爱我一次》获咸阳市母亲节比赛三等奖,散文《漆水河之恋》在"秋韵杨凌"全国游记文学征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