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酒半条命

 文艺众家 2022-08-25 发布于山东

有文有艺聚

众家



烟酒半条命

 闵生裕

最近,著名导演刘苗苗的执导的电影《六谷儿》在中宁大战场杀青。何谓六谷?农村人说吃了五谷想六谷,这里的六谷是指抽烟。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说的就是农村男人干完农活,肚子咥饱往炕上一挺晃,咂上一棒子烟,那叫个惬意。当然,电影《六谷儿》关注的不是抽烟,而是脱贫地区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明朝的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抽烟喝酒大概能算人之癖好。我们常说烟酒不分家,其实,烟酒是一种消遣方式,在酒桌文化盛行的中国,它又是人际交往的媒介。“人面不熟烟搭腔,化解难题酒出力”。就如段子里说的“你不抽烟,我不喝酒,咱们怎么交朋友。”有人说抽烟喝酒的人不爱惜生命,但抽烟喝酒的人说,不抽烟不喝酒的人不热爱生活。说起烟酒的事就像聊江湖,爱烟酒就是爱江湖爱红尘。

烟酒是个神奇的东西,它兼具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能侵入人的生命。有人说烟酒半条命。许多人烟瘾酒瘾重,甚至视之为自己的生命。这其实就是所谓身为物役、心为物役。有人声称,饭可以不吃,但烟不能不抽,酒不能不喝。我这个人虽然抽烟饮酒,但没瘾。早年大概是有社交恐惧,即在陌生的场合往往有点手足无措,如果递上一支烟或接上一支烟,好像交流已经开始了。如今,我上班或在家抽烟少,读书写作时基本不抽,只有在酒局或者某个陌生的场合,不由自主地想抽。否则,有一种难耐的寂寞。

关于喝酒,人说这个酒香,那个酒醇。十年老窖、三十年老窖,五十年老窖。什么酱香型、醇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甚至还有兼香型,在我这里一概不香。在我看来,但凡是白酒,入口不差即可。那高度白酒喝下去驴都会甩头。至于红酒,也品不出好歹,更别说谈什么酒文化。你想,划拳甩砣后,半高脚杯半高脚杯地往下灌,直喝得头发晕、肚发胀,还谈什么酒文化?倒是盛夏里,一杯冰镇啤酒,偶尔让人能感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凉。然而,在酒局上不喝白酒是受歧视的。喝红酒也许还情有可原,但喝啤酒据说没有品级,因为许多人白酒喝多了喝几杯啤水醒酒。

情因年少,酒因境多。许多时候,有一个合适的场子,大家一起推杯换盏,其乐融融。酒是个很能让人燃烧情绪、释放心灵的东西。宁夏人喝酒是划拳、甩砣斗酒的场面很有意思。因为斗酒的过程就是斗智的过程。我的酒量不大,但技术玩好了完全可以四两拨千斤。所以,参加饭局遇着硬场子了,也受气氛感染,常常甩开膀子喝。有时候,我们参加一场酒局就像参加一场战斗一样。但是,那种客客气气、斯斯文文的场子相对沉闷。酒喝多了难受,加上,身体的某种状况,在许多场合上一般要拿捏一番的。但坐在桌子上一杯不喝,自己都觉得不自在。

《世说新语》记:“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大意是,酒唯一的好处是能把人带入极妙的境界。这种境界的直接表现是飘,晕晕乎乎,如入云端。有时候你或因为高兴,或因为苦恼,就是不想清醒,就想找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时,你期待的事只有一件:拿酒来。古代的文人雅士借着酒劲吟诗作赋,挥豪泼墨。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雅集,实际上最初不过是一场酒局。前几年,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永和九年那场醉》,当然,如果只是场醉,那实在是没求意思。但是,那场酒局上诞生了中国文学和书法的双璧《兰亭集序》。

俗话说酒壮怂人胆,有的人平时三棒子砸不出个闷屁,但几杯酒下肚,就成了彼得罗夫,颠三倒四、喋喋不休。好在喝酒的人都知道,这个是常态。比如《红楼梦》中的焦大,平时怂得一副熊样,喝多了横得很,把宁国府骂得狗血喷头,关键是曝出赚人眼球的绝对隐私,而且还叫嚣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结果被灌了一泡马粪。焦大酒醒后估计把自己的脸都扇肿了。当然,酒也壮英雄胆。武松景阳冈打虎据说喝了十八碗。《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苏东坡在《江城子.密州出猎》里写“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酒不止是能壮怂人胆和英雄胆,它还能壮色胆。许多涉性激情犯罪都是酒后干的,成功的情场老手,好像大多在酒后得手。《水浒传》中有三大淫媒:即阎婆惜与张文远、潘金莲与西门庆、潘巧云与裴如海。在这三大淫媒中,竟然都缘起于茶酒,由茶穿针,由酒引线,由茶酒共同编织起来一桩桩夺人眼球的桃色事件。

我们都知道王婆是个精明世故、贪图小利的皮条客,但你却偏偏忘了,王干娘是个生活的艺术家。她深谙先吃点喝点然后再干点别的这个过程的妙道,所以,巧妙作局。《金瓶梅》里有这样的话:自古“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少顷吃得酒浓,不觉春心拱动。当然,酒壮的不仅是西门庆的胆,也壮了潘金莲的胆。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里也有“茶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的说法。喝酒的过程中的许多试探性挑逗,如果对方不回应,完全可以以“喝多了”推脱,无非是酒后失态。当然,如果是回应,那自是正中下怀。

酒逢知己醉,诗向会人吟。总的来说,酒是好东西,它可以升华感情,促进交流。酒可提神,亦能乱性。酒能成事,亦能败事。多少美事,成于杯中;多少糗事,醉中酿成。商场的人谈生意,推杯换盏间,买卖做成了。求人办事,杯著相邀,酒杯一端,政策放宽。

当然,物极必反,以酒为媒的交流过火了就会招祸。所谓酒坏君子水坏路,神仙出不了酒的彀。喝酒一定要做酒的主人,一旦你的神经让酒拿住,那酒对你来说绝对是毒,等酒醒了就傻眼了。酒品见人品。如果让我选人用人,我会适当在酒局上观人,尤其是观其酒前酒后的表现,最好是喝大了之后观其定力。

《金瓶梅》中的《四贪词》就分别就酒、色、财、气进行状写,关于酒是这样说的:“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疏亲慢友多由你,背义忘恩尽是他。切须戒,饮流霞。若能依此实无差。失却万事皆因此,今后迎宾只待茶。”现在公务接待不上酒,当大家客客气气吃饭是端杯茶互敬,但总觉得不像那么回事。

人上点岁数就觉得体内的荷尔蒙不够燃烧,比如说,人家年轻人吃饱喝足了,意犹未尽,或者上烧烤摊再整啤酒,或者进夜店继续嗨皮。我们年轻时喝高了也去吼几嗓子、蹦几下子,现在喝完酒也偶有人提议,但大部分情况下没有人响应,一般都说,算求了,回!偶尔被拉扯进去,觉得浑身不自在,老不擦擦的,坐到这里像求个啥?

我以为,花看半开,酒醺微醉。三杯下肚,如沐清风,似驾仙鹤。贵妃醉酒大概是如此。“醉在君王怀,梦回大唐爱”,这是多么惊艳多么浪漫的瞬间!弟子规中曾说“饮酒醉最为丑”。从这个意义上说,酒要适度,小晕恰到好处,烂醉大而失当。喝酒时,人要为自己的定力作主,否则,轻者丢人显眼,重者,误人误事。当你的神经不被自己控制时,酒驾或滋事,其后果不堪设想。一失足成千古恨,一转头成百年身。

作家档案

闵生裕(本平台特聘名作家)宁夏盐池人。专栏作家。擅长杂文时评,足球评论,艺术评论等。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协理事。出版杂文随笔集《拒绝庄严》《都市牧羊》《一个人的批判》《闵庄烟火》《操练自己》等七部。

文艺众家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校对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