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林苑 从皇苑到植物园

 零壹贰012 2022-08-25 发布于湖北

上林苑是我国秦汉时期的著名皇家园林,从秦朝开始兴建,汉武帝则对其进行了扩建。它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境,纵横300里(约124千米),可以说是一个巨型皇家园囿。在这座皇家园林中,不仅生长着本地植物,而且有从各地移植来的珍奇花木。为了培育那些来自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上林苑中还修建有名为“扶荔宫”的温室。如果从收集、保存和培育植物等功能看,上林苑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植物园。包括后来出现的很多皇家园林,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兼具此类功能。

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同样有很多栽培、收集植物的药草园,如亚里士多德和泰奥弗拉斯托斯都有自己种植物的药草园,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欧洲植物园的雏形。

不过,这些园林显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植物园,在它们的实际用途中,植物学研究所占比重很低。比如,上林苑兼有军事训练基地的功能,其他植物园多数是为了收集药草和经济作物,或者容纳来自异域的动植物贡品。与古代中国的园林相比,欧洲的药草园更偏重于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别、栽培和教学使用。

到了16世纪,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新生的资本主义。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植物也随着各国船队被带回欧洲,植物分类学因此有了极大发展,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植物园伴随植物学的发展出现了:1544年,意大利比萨大学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植物园,并保存至今。

在出现早期,植物园主要以收集、保存从其他地方引种的植物为主,同时进行驯化和研究。进入20世纪之后,植物园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植物分类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20世纪末,诸多植物园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步转移到植物多样性保护上。

南京中山植物园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植物园,其前身可追溯至1929年的“中研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学部”及“孙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1926年,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开始营造中山陵。金陵大学树木学教授陈嵘建议,在陵园内开辟植物园。1929年,植物园开始筹建;到1937年底,该植物园已建成多个展览区并开展了多项研究。1954年,植物园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东工作站接管和重建,并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

到今天,我国已拥有植物园近200个,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植物园?现代植物园的功能是什么?

总体而言,植物园在当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分别是植物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保存、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科学研究以及科普教育。

图片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2.8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