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三)

 词语寄居者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第十五章 英国经验论

A 约翰洛克(1632-1704)社会契约论奠定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三权分立”“宗教宽容”的思想。

A 莱布尼茨发现了归纳法的局限:个别事物的归纳不足以证明一般命题真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不能推导出将来也必然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A 大卫休谟(1711-1776)的目标是建立科学的精神哲学。任何知识的内容,不是依靠分析的方法对观念的关系所做的必然推理,就是依赖经验对事实所作的或然推理。此外,没有任何知识。

A 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动摇了经验科学的基础。

C 人相信因果律其实是一种心理错觉,只因为我们发现两件事总在一起发生,我们就期待它们能再次一起发生,但这其中并没有可靠的证据。(错把关联性当作因果性)

(休谟问题1因果问题:过去发生的事情一定适用于未来吗?2归纳问题:如何能从个别性知识推断出一般性结论?3道德问题:如何从存在中推出应当来?)

第十六章 法国启蒙哲学

A 孟德斯鸠(1689-1755)《论法的精神》“理性和自由的法典”(伏尔泰)。在不同条件下,自然法派生出三种政体:共和制、君主制和独裁专制。

A 伏尔泰(1694-1778)把我国春秋时代赵氏孤儿的事改编成戏剧《中国孤儿》。

A 让雅克卢梭(1712-1778)《爱弥儿》《忏悔录》《社会契约论》(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中)

A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人们两次制定契约,第一次是在不平等的情况下制定的,目的是建立国家政权,结果是加深了社会不平等;第二次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制定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保障自由和平等的国家政权。只有第二次制定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即社会的全体成员在平等条件下的自由选择。社会契约的核心是权利的转让,一切人把一切权利转让给一切人,而不是任何一个人。

第十七章 康德的批判哲学

A 德国古典哲学,有富丽堂皇的结构和细致周密辨析的体系。

A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生活在哥尼斯堡。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A 先验哲学:不是外部对象而是先验形式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物自体在认识之外,现象则在认识之内,受时空形式和知识概念统摄。被称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把从客体到主体的思想路线转变为从主体到客体。

A 先天综合判断分为三类:一是数学判断,二是自然科学基本判断,三是形而上学判断。

A 时空只是人类感性直观形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形式。

A 知识的纯形式是范畴,因为知性是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它的内容归根到底都包含在最一般的概念——范畴中。

A 人为自然立法。自然界的最高法则必然在我们心中,即在我们的理智中。范畴加诸自然界上的法则即自然规律。

A 实践哲学:惟有自由的人才能够自主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行善,惟有自主自觉的行为才有道德价值,被迫做出来的事,既不善也不恶。

A 善良意志:就是以善良自身为目的的意志,它只以自身为目的,摆脱了一切经验因素,包括社会约束力、自然情感及个人好恶等。善良意志的自律被康德称为绝对命令。绝对命令的两条推论:一,始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把人当作工具;二,每一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遍规律的意志。

A 自由有否定义和肯定义,否定义是摆脱了经验的约束而自由,肯定义是为了自身而自由。服从规则与自由不矛盾,因为善良意志所服从的是运用自身的力量、为了自身的目的而制定的规则,这样的规律叫自律,善良意志为自己立法、自己守法,这就是道德自律。

A 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会被给予;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思考。没有内容的思考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观是满目的。

A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A 康德的三大批判是对三个问题的解答:人能够知道什么?(真)人应当做什么?(善)人可以希望什么?(美)

第十八章 绝对唯心主义

A从方法论的角度说,费希特(1762-1814)第一次把辩证法的形式表达为正题、反题与合题。

B 休谟无意中发现了因果必然联系的障碍,根据印象与观念的理论,必然联系是不可能的。康德说因果性是先天综合原则,没有这种认知原则,知识就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C 在康德看来,人类的心灵会加工客观世界,所以他属于唯心主义。康德学说的说法叫“人的理想给自然立法”。

第十九章 黑格尔哲学体系

A 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建立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哲学体系,他批判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优先的原则。“真理是全体,但全体只有通过自身发展而达到完满的那种本质”。《精神现象学》《逻辑学》

A 黑格尔的逻辑是辩证法。“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

A 辩证逻辑的三段式形式,即正题、反题、合题的形式。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对前一形式的否定:反题是对正题的否定,合题是对反题的否定,而当合题表现为正题时,它立即又会被更高一级的反题所否定,如此螺旋上升,达到终极目标。否定的原则是辩证法的轴心,正反合的三段式不过是否定原则的表面形式罢了。

A 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构成了本体论。

A “绝对理念”作为辩证法运动的顶点和最高范畴,扬弃了一切矛盾,一切对立面统一在其中。

第二十章 黑格尔哲学的余波

A 费尔巴哈(1804-1872)指出现实的总和是自然界,人和人的思维都是自然的产物。黑格尔的根本错误在于颠倒了自然和思维的关系。

A 人只能把他的意识的无限本质对象化,才能反过来在这个对象上意识到自身。

B 黑格尔的逻辑学实际上是形而上学,对范畴的叙述按正、反、合的辩证进程相互编织而成,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单一。绝对理念实际上证明是单一的最高范例,所有的差异都已消融于其中了。

B哲学体系总是尾随事件产生的,黑格尔在《法哲学》前言中说:“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降临时才起飞。”

B 存在主义原则有时表述为存在先于本质,就是我们首先知道一个事物存在,后来知道它是什么。这也等于把特殊放在普遍前面。

C 叔本华认为万物的物自体是统一的,只有一个,叫做“生命意志”,是一股永不停歇的力量,驱使着万物去运动,去发展,是非理性的、盲目的。理性和意志比处于劣势,理性只是实现意志的工具而已。生命意志是邪恶的、痛苦的源泉。欲望不满足会痛苦,满足就无聊。

C 叔本华说物自体是“生命意志”,尼采认为是“权力意志”,把人分为弱者和强者,强者体现了权力意志。尼采希望“超人”出现,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他推崇精英主义,承认痛苦、迎战痛苦。

C 尼采说,迄今为止用来使人变得道德的一切手段都是不道德的。

C 所有形而上学都会陷入无法证明自身的困境。

C 终极问题没有答案,但正是因为这些艺术家陷于永远无法挣脱的苦闷,而他们又非要倚仗自己过人的天才权力挣扎,所以他们的作品才能深深打动我们。所以世上才有艺术。

C 萨特提醒我们,既然有选择的自由,就要承担选择的责任,不能逃避选择,哪怕什么都不选,你也在选,也要承担责任。因此自由多了并不是好事,反倒因为责任增多给人增加负担。这是现代社会精神危机的一个根源,也是很多人宁愿选择盲从偶像、盲从权威的心理动机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